射干麻黃湯之注釋: |
咳而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金匱要略》) |
【註】 |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水雞聲者,為痰與氣相觸之聲,在喉中連連不絕也。」蘇頌曰:「蛙即今水雞是也。」 陶弘景曰:「蛙與蝦蟆一類,小形而善鳴者為蛙。余按水雞非今之水雞(秧雞),蛙即今之青蛙。喉中水雞聲者,當呼吸時,咽喉之內發出如蛙鳴之謂也。」 |
射干麻黃湯方 |
射干3.5克,麻黃、生薑各5克,細辛、紫菀、款冬花各3.5克,五味子6克,大棗3克,半夏7克。 |
上細銼,以水三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
先輩之論說: |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治久咳不止,或產後喘咳,頸項生痰癧,累累如貫珠者,去細辛、五味子,倍射干,加皂角子,有效,兼用南呂丸。」 |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用於後世之哮喘。水雞聲者,形容哮喘之呼吸也。射干、紫菀、款冬花利肺氣,合麻黃、細辛、生薑之發散,與半夏之降逆,五味子之收斂,大棗之安中而成一方之妙用。比西洋合煉之制藥較勝多多矣。」 |
故恩師和田先生曰:「本方用於急性肺炎大勢解後,有妙效。」 |
求真按:「先師治急性肺炎,先以桔梗白散,經吐下後,用本方。然本方含細辛、紫菀、款冬花之溫藥,故發熱時不可輕用。」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題目 |
【AD】 |
小青龍加石膏湯、射干麻黃湯、越婢加半夏湯、厚朴麻黃湯四方中共有的藥物是:※※A、麻黃;※※B、石膏;※※C、厚樸;※※D、半夏;※※E、五味子。﹝金匱﹞ |
【E】 |
肺實腎虛型哮喘偏於下虛者首選射干麻黃湯合:※※A、定喘湯;※※B、蘇子降氣湯;※※C、補肺湯;※※D、六君子湯;※※E、都氣丸。﹝中醫兒科學﹞ |
【A】 |
射干麻黃湯主治:※※A、寒飲鬱肺證;※※B、飲熱迫肺證;※※C、痰濁壅肺證;※※D、寒飲夾熱證;※※E、飲結胸脅證。﹝金匱﹞ |
【D】 |
射干麻黃湯主治哪一類型的咳嗽上氣:※※A、外寒裏飲;※※B、內熱外寒;※※C、痰熱壅肺;※※D、寒飲鬱肺;※※E、肺熱。 |
|
試述小青龍加石膏湯證、越婢加半夏湯證、射干麻黃湯證在病因病機、症狀表現、證治方面有何不同? 三方相同點:病機均為內飲外寒,內外合邪,肺失宣降。在症狀上都有咳而上氣,即咳逆喘促。不同點: ﹝1﹞病因病機不同。越婢加半夏湯證為外感風寒,入裏化熱與痰飲相結;小青龍加石膏湯證為外感風寒,鬱而化熱與內飲相結;射干麻黃湯證為寒飲鬱肺。 ﹝2﹞證候不同。越婢加半夏湯證為熱重於飲,喘重於咳之肺脹,症狀表現為:發熱重,惡寒輕,咳喘重,目如脫狀,口渴汗出,脈浮而大;小青龍加石膏湯證為飲重於熱,咳喘並重之肺脹。症狀表現為發熱,惡寒,無汗,頭疼身痛,咳喘,煩躁;射干麻黃湯證為寒飲鬱肺,痰氣相擊。症狀表現為惡寒無汗,咳喘氣迫,喉中痰鳴,脈浮緊。 ﹝3﹞治則不同。越婢加半夏湯證治宜宣肺泄熱,降逆平喘;小青龍加石膏湯證治宜解表化飲,清熱除煩;射干麻黃湯證治宜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