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陰病疑似證-吳茱萸湯證: ﹝Syndrome_suitable_for_Euodiae_Decoction﹞ |
【原文】 |
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①者,吳茱萸湯主之。﹝309﹞ |
吳茱萸湯方: |
吳茱萸﹝一升﹞、人參﹝二兩﹞、生薑﹝六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
【詞語解釋】 |
①、煩躁欲死:形容煩躁難忍。 |
【原文析義】 |
本證為中陽不足,寒濁中阻證治。 胃寒生濁,升降失司,故見吐利;中陽虛加之寒濁中阻,陽難外達,故手足逆冷。氣機逆亂、吐瀉交作,患者極度煩亂不安,即所謂「煩躁欲死」,治當溫胃降濁,治用吳茱萸湯,使中陽複、寒濁降,諸症悉愈。 |
本證與陽明病篇243條同是吳茱萸湯證,243條證提示,陽明病以熱證、實證多見,但也有虛證、寒證,那種「虛在太陰,實在陽明」的論述,只是對「常」而言,對「變」不可不辨。 本證列于少陰篇,是因此證表現出來的徵象極似少陰寒化證,顯然,在少陰病論述此證的目的是與少陰寒化證相鑒別。 |
【辨證提要】 |
【辨證要點】: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 |
【病機﹝pathogenesis﹞】:中陽虛衰,寒濁中阻。 |
【治法﹝Therapeutic_Methods﹞】:溫胃降濁。方用吳茱萸湯。 |
【疑難點擊】 |
對本證的煩躁欲死, 《醫宗金鑒》認為:少陰有煩躁,厥陰亦有煩躁,少陰之煩躁則多躁,厥陰之煩躁則多煩。 蓋少陰之病多陰盛格陽,故主以四逆之薑附,逐陰以回陽也。厥陰之病多陰盛郁陽,故主以吳茱萸之辛烈,迅散以通陽也,此情異而治別者也。 成無己認為:吐利、手足厥冷,則陰寒氣甚;煩躁欲死者,陽氣內爭,與吳茱萸湯,助陽散寒。 尤在涇認為:此寒中少陰,而複上攻陽明之證,吐利厥冷,煩躁欲死者,陰邪盛極,而陽氣不勝也,故以吳茱萸溫裏散寒為主。李克紹認為:煩躁欲死,即煩躁難忍,是寒邪阻塞所致。 |
【復習思考】 |
01、試述吳茱萸湯證的主證、病機、治法及藥物組成。 |
02、分析「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和「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病機的區別。 |
03、分析四逆散證「四逆」的病機。 |
04、四逆散證「四逆」和四逆湯證「四逆」如何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