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之醫治效用: |
《本草綱目》曰: |
地黃 |
【集解】《別錄》曰:「地黃生咸陽川澤黃土地者佳。二月、八月採根陰乾。」 |
弘景曰:「咸陽,即長安也。」 |
乾地黃: |
【氣味】甘寒,無毒。 |
【主治】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本經》) |
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下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去胃中宿食。…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別錄》) |
助心膽氣,強筋骨,長志,安魂,定魄,治驚悸勞劣、心肺損、吐血、鼻衄、婦人崩中血運。(大明) |
產後腹痛。(甄權)。 |
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除皮膚燥,去諸濕熱。(元素) |
主心病,掌中熱痛,脾氣痿蹶,嗜臥,足下熱而痛,吐血。(好古) |
生地黃 |
【主治】治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悶絕,傷身。胎動下血,胎不落。…瘀血,留血,鼻衄,吐血。皆搗飲之。(《別錄》) |
解諸熱,通月水,利水道。(甄權) |
《本草備要》曰:「乾地黃,甘苦,寒。…涼血,治血虛發熱、勞傷咳嗽、痿痹、驚悸、血運、崩中。…長肌肉,利大小便,調經、胎不安。又能殺蟲,治心腹急痛。」 |
由是觀之,則地黃有止血,利尿,強壯,強心,解熱,鎮咳,鎮靜,鎮痛等諸作用也明矣。然以之應用於臨床上,當以血脫(南涯翁所說)、血虛(《本草備要》所說),即貧血虛弱與臍下不仁為主目的,煩熱及其他症狀為副目的。 |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題目 |
【E】 |
具有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功用的方劑是: A、鎮肝熄風湯; B、六味地黃丸; C、犀角地黃湯; D、羚角鉤藤湯; E、天麻鉤藤飲。 |
【A】 |
具有生津止渴功效的藥物是: A、生地黃; B、牡丹皮; C、赤芍; D、紫草; E、金銀花。 |
【C】 |
具有活血涼血作用的藥組是: A、郁金、薑黃; B、川芎、赤芍; C、郁金、丹參; D、益母草、澤蘭; E、生地黃、玄參。 |
【A】 |
具有清熱,解毒,養陰功效的藥物是: A、玄參; B、赤芍; C、紫草; D、生地黃; E、牡丹皮。 |
【B】 |
具有清熱生津、益氣和胃的方劑是: A、黃連解毒湯; B、竹葉石膏湯; C、白虎湯; D、清營湯; E、犀角地黃湯。 |
【C】 |
具有清熱解毒、調和氣血的方劑是: A、犀角地黃湯; B、白頭翁湯; C、芍藥湯; D、八珍湯; E、當歸補血湯。 |
【D】 |
具有補血,截瘧,潤腸作用的藥物是: A、生地黃; B、熟地黃; C、當歸; D、何首烏; E、白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