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建中湯之注釋: |
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
【註】: |
和久田氏曰:「諸不足者,氣血均不充足之謂也。案:黃耆有伸張正氣於肌表,而回復其津液之能。諸肌表之不足者,皮膚乾而不潤,衛氣不固其腠理,津液由自汗或盜汗而消失。黃耆能伸正氣,回津液,固密其腠理,則瘀水自回降,小便通利,滑肌膚而得潤澤。抑黃耆雖云治自汗盜汗,然皆由正氣之不足,故不可以此為主能也。餘之用黃耆,不必汗之有無,但得肌表乏正氣者,即不誤矣。」 |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主小建中湯之中氣不足,腹裡拘急,而帶諸虛不足者,故加黃耆也。仲景之黃耆,大抵為托表、止汗、去水之用,此方可知亦以外體不足為目的也。此方雖用於虛勞之證,腹皮貼於背,無熱而咳者,然或有微熱者,或汗出者,無汗者,俱可用之。」 |
黃耆建中湯方: |
小建中湯加黃耆﹝5.5克﹞。 |
煎法用法同前。 |
先輩之治驗 |
《續建殊錄》曰:「一男子久患咳,嘗吐血,爾後氣力大衰,短氣息迫,胸中悸而煩,腹肌攣急,不能左臥,寐則汗出,下利日一二行,目上、足跗微腫,咳不止,飲食減少,羸瘦尤甚,與黃耆建中湯,盜汗止,攣急漸緩,得以左臥而不下利,微腫散,咳依然,更兼用解毒散,逾日,諸證全退。」 |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題目 |
【A】 |
30歲女性患者,主訴為上腹痛近1週,並伴有納少,食後痛減,喜溫喜按,四肢痠疼,手足煩熱等症狀,切其脈弱,舌淡胖有齒痕、苔薄白,下列何方最適合: A、黃耆建中湯; B、香砂六君子湯; C、柴胡疏肝湯; D、逍遙散。﹝99特考,內科學﹞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