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之醫治效用: |
本藥含多量之碳酸鈣,故有制酸作用。然中醫多用於此目的以外,茲詳說於下。 |
《藥徵》曰:「牡蠣,主治胸腹之動,兼治驚狂、煩躁。」 |
牡蠣、黃連、龍骨同為治煩躁之藥,而各有所主治也。膻中者,黃連所主治也。臍下者,龍骨所主治也。而部位不定,胸腹煩躁者,牡蠣之所主治也。 |
《氣血水藥徵》曰:「外行之血下陷甚者則作驚作躁,其不甚者多寒而煩,不致驚躁耳,此血下陷之候也。下陷之血氣,自心胸作動者,牡蠣主之也。」 |
《蕉窗雜話》曰:「牡蠣能下水,使久蓄之寒水下達於水道,故其初得遍歷胃中,而免吐水腹痛等證也。」 |
蛇含石、鐵粉、辰砂、禹餘糧、牡蠣等皆有鎮墜利水之效,各有其適用處,故有小差耳,至其細微,不能盡論,當以意會也。歸納之,均有鎮墜其氣之效,故有鎮氣及利水之能。 |
《餐英館治療雜話》曰:「世醫僅知牡蠣止汗、澀精,然不知除心下氣痛,消疝癥、積塊者,皆不讀《本草》之弊也。《丹溪心法》中有心脾氣痛,服牡蠣一味酒之方。又好古曰:『牡蠣者,入足少陽,為軟堅之劑。』其他本草亦有療疝癥、積聚者,…要之心胸嘈雜,心下氣痛者,牡蠣妙也。」 |
反胃之證,起居未至大衰者,亦以此方加牡蠣為佳,吞酸、嘈雜、嘔吐為目的,有心胸刺痛者,則更佳也。牡蠣治氣滯痛,詳於《本草》。牡蠣治吞酸嘈雜,有《蘭醫》之說明,其說曰:「白酒腐敗,加以石灰則改味,人所飲之水飲,留滯於心胸之間,久則腐敗,成為酸水,故用石灰類之牡蠣治吞酸嘈雜,是理之常也云云。」非簡短之說明耶?近世由氣發之病人不少,以牡蠣加於順氣豁痰劑中,宜研究之。 |
《本草備要》曰:「牡蠣,澀腸,補水,軟堅。鹹以軟堅化痰,消瘰癧結核、老血瘕疝。澀以收脫,治遺精崩帶,止嗽,斂汗,固大、小腸。微寒以清熱補水。」 |
以上諸說,雖無不可,然或未備,或過偏,或涉於枝葉之議論,皆非完璧也。本藥以胸腹之動為主目的,驚狂、煩躁為副目的,雖如東洞翁之所言,然有是等證而亦有不當用者。血下陷云云,即血液集於體之內部,不循於體表,故成驚狂及煩躁,或寒多而煩,未致驚躁,當用本藥。雖如南涯氏之說,然亦難為此藥應用上恒久不變之法則。其他諸說,不無參考之價值,然亦難為本藥之主目的。由餘之實驗,當用牡蠣之病者,由於先天的或誤治等之身體虛弱、腹部軟弱而未陷於陰證者,用本藥以此體質與胸腹動為主目的,驚狂、煩躁、幻覺、不眠等之神經症狀及前諸家所說為副目的而用之也可。 |
本藥之作用,大有類似於茯苓,然其間亦自有分別,即茯苓之悸雖應於手而小,而本藥之動大也。茯苓有肌肉痙攣,本藥無此證也。茯苓無渴症,本藥有此證也。又本藥之作用,疑似於黃連,然黃連用於實證,本藥虛證也。黃連有熱伏,有腦充血徵之顏面潮紅,本藥則不然。 |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題目 |
【A】 |
玉屏風散與牡蠣散相同的功用是: A、固表; B、澀腸; C、止遺; D、固衝; E、補腎。﹝中醫﹞ |
【A】 |
有關腎熱湯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組成共10味藥物; B、方中磁石為君藥; C、方中牡蠣用鹽水煮,煆粉; D、方中葱白引腎氣上通於耳。﹝99特考,方劑學﹞ |
【B】 |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適用於: A、痰瘀互阻; B、心陽虛弱; C、正虛邪戀; D、心氣不足; E、氣陰兩虛。﹝兒科﹞ |
【C】 |
龍骨與牡蠣的共同作用是: A、平肝息風; B、平肝潛陽; C、鎮心安神; D、清肝明目; E、補腎健骨。﹝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