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病病因病機:

﹝Etiology_and_Pathogenesis_Of_Yangming_Disease﹞

【原文】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①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179﹞

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若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乾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②,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181﹞

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傷寒發燒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③者,是轉屬陽明也。﹝185﹞

傷寒轉繋陽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188﹞

【詞語解釋】

 ①、脾約:脾之轉輸功能為胃熱所約束,不能為胃行其津液,以致腸燥便結者。

 ②、不更衣:即不大便。成無己云:「古人登廁必更衣,不更衣者,通為不大便。」

 ③、汗出濈濈然:濈,﹝音機﹞,水外流;汗出濈濈然,是汗出連綿不斷的意思。

【原文析義】

此4條論陽明病的成因及邪入陽明的證候表現。

179條主要論述陽明病的成因有三:

 一是太陽病汗不得法,或誤用吐、下,或妄利小便,致使津液損傷,邪入陽明化燥,約束脾陰,使其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能還入胃腸,而致大便秘結﹝obstipation﹞,形成脾約,稱為「太陽陽明」。

 二是外邪直犯陽明,化熱成燥,因燥成實,或宿食化燥,燥結成實,而形成陽明腑實證,稱為「正陽陽明」。

 三是少陽病誤用汗、吐、下諸法,損傷津液,少陽之邪由熱化燥入于陽明,形成胃中燥熱實證,而見大便難,稱為「少陽陽明」。

181條緊承179條,論述太陽病轉屬陽明的原因。發汗本為太陽病正治之法,若汗不得法或汗出太過,或者太陽病誤用瀉下、利小便等法治療,均可導致津液損傷,胃中津液虧損而燥熱內盛,則形成陽明病。然由於燥熱與津傷的輕重程度不同及病機差異,可有「不更衣」﹝脾約證、「內實」﹝胃家實﹞及大便難三種證候。

 179條言「脾約」、「胃家實」、「大便難」分別來自太陽、陽明、少陽病之誤治,而181條則言太陽病誤治可成「不更衣、內實、大便難」三種證候,兩條屬互文見義之文法,當參合印證。其真正的含義是:

 就成因來看,有從太陽、少陽﹝或三陰﹞而來者,也有燥熱直犯陽明而得者;

 就證候來說,不論成因如何,均可形成脾約、或胃家實、或大便難之可能,並非從太陽病轉屬者即為「脾約」,燥熱發自陽明者即「胃家實」,從少陽轉屬者即「大便難」。

 若拘於條文字句,只從來路而限定證候,則既與臨床實際不符,也與仲景本旨相勃。

185條繼論太陽病轉屬陽明病的原因,可分為兩段理解。

 第一段論太陽病初起,雖用汗法治療,但汗出不徹,邪氣不除,就可能出現邪氣入裏化熱而轉屬陽明。

 第二段論傷寒發燒無汗,本為太陽表證,如見嘔不能食,則提示邪已入裏化熱,而見胃熱氣逆之徵。

 導致表邪入裏化熱的原因,多為胃陽素旺或素有內熱。如證由無汗而反出現汗出連綿不斷的,則為表邪全部入裏化熱,是病已轉屬陽明的明證。

 陽明熱盛,逼迫津液外越,故見汗出連綿不斷。

將179、181、185條合參,可見太陽病轉屬陽明的原因,有發汗太過,或誤用吐下,妄利小便,致耗傷津液而邪氣入裏者;有發汗不徹、邪氣不除而入裏化熱者;亦有病人素體陽盛,外邪入裏從陽化熱成燥者。成因雖有不同,但皆可形成陽明病。

188條論傷寒初傳陽明的症狀表現。

 太陽傷寒證見無汗,陽明裏熱證見汗出濈濈然,連綿不斷。

 若太陽之邪初傳陽明,裏熱雖成但未熾盛,故證雖見濈然汗出,但僅是微汗而非大汗。

 汗出雖微,卻連綿不斷,這是陽明病的特徵之一。

 本條只提一症,言簡意賅,意在提示一見濈濈然汗出,說明已現陽明之兆,即應見微知著,提早防治。

陽明病除以上所述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外,還可由三陰病轉屬而來,「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

 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187﹞

 此即說明本太陰虛寒證,或用溫燥藥太過,或濕邪久鬱化熱,則太陰寒濕之邪可從燥熱而化,轉為陽明病。

在此四條中,仲景再度示人辨疾病的傳變與否當以脈證為憑。

【疑難點擊】

對於「太陽陽明」、「正陽陽明」、「少陽陽明」的實質,除上述觀點外,另有注家認為,太陽陽明為太陽病而兼陽明裏實,少陽陽明乃少陽病兼陽明腑實之證。

 如尤在涇即說:「

 太陽陽明病者,病在太陽,而兼陽明內實,以其人胃陽素盛,脾陰不布,屎小而硬,病成脾約,於是太陽方受邪,而陽明已成內實也。

 ……少陽陽明者,病從少陽而轉屬陽明得之,發汗,利小便,津液去,而胃燥實,如本論所謂‘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複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是也」﹝《傷寒貫珠集•陽明篇》﹞

 汪苓友也說:「轉屬陽明而猶帶太陽表證,或頭項強痛,或惡寒者,此即是太陽陽明;若頭不痛,項不強,太陽表證毫無者,此即是正陽陽明也;少陽陽明亦然,以寒熱往來之有無辨之。……大抵太陽陽明證,宜桂枝加大黃湯,正陽陽明證,宜三承氣湯選用,少陽陽明證,宜大柴胡湯,此為不易之法。」﹝《傷寒論辨證廣注•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

 另有人認為「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是指太陽新病與脾約宿恙同見的太陽陽明病。如陳亦人即認為:「本條以三陽陽明冠于陽明病篇之首,旨在揭示陽明病的複雜情況:既有太陽新病與脾約宿恙同見的太陽陽明,又有少陽病誤治致津傷便難的少陽陽明,……脾約證的特點是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乃習慣性便秘,大多見於雜病,決不會是外感病初期」﹝陳亦人.《傷寒論譯釋》.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年﹞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C】

發熱﹝fever﹞以夜間為甚,其病機是:

  A、陽明腑實;  B、氣虛血虛;  C、溫病入營;  D、濕溫內蘊;  E、熱邪客表。

【D】

患者發熱﹝fever﹞甚重,尤以午後3~5時更甚,腹硬滿疼痛,大便4日未行,舌紅苔黃燥,脈沉實,證屬:

  A、太陽病證;  B、陽明經證;  C、少陽病證;  D、陽明腑證;  E、太陰病證。

【A】

患者發熱﹝fever﹞5日,身熱不揚,頭身重痛,胸脘痞悶,泛惡欲嘔,苔黃膩,脈濡數,證屬:

  A、中焦病證;  B、陽明經證;  C、營分證;  D、少陰病證;  E、血分證。

【B】

身大熱,大汗出,大渴引飲,舌苔黃,脈洪大,證屬:

  A、太陽中風證;  B、陽明經證;  C、陽明腑證;

  D、少陰熱化證;  E、厥陰病證。

【C】

癲病的主要病機為:

  A、氣鬱化火,痰火擾心;  B、陽明熱盛,擾亂神明;

  C、痰氣鬱結,阻蔽神明;  D、肝風挾痰,蒙蔽清竅;  E、溫病熱人心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