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陰經熱病論: |
三陽經有陽症,無陰症;三陰經有陰症,有虛症。 人多知之。 三陰經陽症,則有不知者。 仲景深恐後人惑此,故詳注從陽經先發熱,後傳至三陰者,乃是傳經之熱病,名曰傷寒,此即《內經》所謂熱病之條;若初起不發熱,乃是直中陰經之寒病,名曰陰症。 後人因見陰症陽症同在篇中,認誤熱病傳入三陰亦是陰症;又誤認初起雖有熱病,今日久手足皆冷,六脈沉細已變陰病。 不知初起發熱已是熱病根源,或失於散表而表邪內陷,或失於清裏而裏熱內伏,傳入陰經而手足反冷,經雖屬陰,症則陽症,此乃是陰經熱病,非變陰症。 例如: 太陰病手足自溫,當發身黃者, 少陰病但厥無汗,少陰病心中煩不得臥者,少陰病下利咽痛心煩者,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心煩不得眠者,少陰病自利清水心下必痛者, 厥陰病下利脈數而渴者,厥陰下利脈數有微熱者,厥陰下利欲飲水者,厥陰嘔而發熱下利譫語者, 凡:此乃是陰經之熱病,多用承氣湯主治者。 夫熱既傳于陰經,則熱深厥亦深,身反無熱,脈反沉細。 不知手足厥冷,原能舉動,不比陰寒厥冷,手足冷而不得動移者。 身雖不熱,唇口必乾而焦,不比陰症之口中和而有水者。 脈沉細重,按必細而帶數,不比陰寒之脈沉細而遲者。 更有:大分別者,三陰寒病神志清爽,三陰熱病神識昏迷;三陰寒病即口乾不能飲水,三陰熱病口乾必然消水;三陰寒病二便清利,三陰熱病二便赤澀。 一陰一陽,天壞各別者也。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