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療法之應用
時間治療學雖是新近崛起的一門臨床科學,但遠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古籍《內經》中,即早已有甚多篇幅的記載,並提出了一些因時施治的針灸方法。明朝徐鳳根據《內經》而完成了子午流注療法的規律,更豐富了這方面的內容,現在即就五輸穴在時間治療學之有關應用分別說明如後。
【四時分刺法】
四時分刺之針灸療法始載於《內經》,又可分為「四季分刺法」及「一日四時分刺法」二大類。
【四季分刺法】
靈樞經•本輸篇》曾說:「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夏取諸輸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餘如春法。冬取諸井諸輸之分,欲深而留之。」(注:夏取諸輸為十二經輸穴,冬取諸輸為背後俞穴)。又順氣一日四時篇,也曾提出:「臟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滎;時主夏,夏刺輸;音主長夏,長夏刺經;味主秋,秋刺合。」這些都說明自然界氣候的變化與人體的臟腑及五輸穴有聯繫相關的作用,認為從彼此相應的關係上可作為針刺取穴的準則。
所謂「臟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滎;時主夏,夏刺輸;音主長夏,長夏刺經;味主秋,秋刺合。」其意義就是說:因五臟主藏,冬行閉藏之令,井是出水的泉源,如同冬季的一陽初生,所以認為凡有內臟的病,以及和冬季的閉藏之氣可以相應的,可分別針刺各經的井穴,都有開閉通竅的作用。又如五色蕃華,與春季萬紫千紅的生髮之令可以相應。滎是小水的意思,初出泉源,其氣尚微,等於春季是陽氣漸盛的季節一樣,所以把五色、春季、滎穴三者聯繫起來,認為凡是病變才出現於氣色方面(例如:暈針時必然臉面變色,筆者經驗刺心經滎穴特效,即取色應滎是原則)和春季的生髮之氣相應的,當分別針刺各經的滎穴,也就是說,各經的滎穴都有瀉熱和疏調血行的作用。其他如根據五輸穴脈氣的由微而盛,由井、滎流注到輸穴、經穴以至合穴的次序,井、滎以下的輸穴,可以分別與夏、長夏和秋季相應。
關於如此取穴之理由《素問•水熱穴論》解釋道:「秋者金始治,肺將收斂,金將勝火,陽氣在合,陰氣初勝,濕氣即體陰氣未盛,未能深入,故取輸以瀉陰邪,取合以虛陽邪,陽氣始衰,故取於合。……冬者水始治,腎方閉,陽氣衰少,陰氣堅盛,巨陽伏沉,陽脈乃去,故取井以下陰逆,取滎以實陽氣。」故曰:「冬取井滎,春不鼻衄。」
這種方法是應用非常簡便取穴少,卻效果巨集速,只要根據病發臟腑或經絡,再配合季節,選取該發病經絡之五輸穴針治,即可達到療效。
根據《內經》所載「春主肝,其病發驚駭,在變動為握。」,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在春季遇到發熱病而發現有驚駭抽搐握拳等症狀時則可取肝經之滎穴(行間)治之,收到退熱、震驚,緩解抽搐之效。《針灸大成》記載行間可治小兒急驚風,所以經絡的五輸在臨床上應用與季節性有密切的關係。
又如有一腰痛患者,夏天到診,腰痛屬膀胱經,只要在膀胱經之輸穴束骨始針,即可止痛。肋痛患者秋天到診,肋痛屬膽經,只要在膽經合穴(秋刺合)施針,即可止痛……等,這是很好的一種治療方法,值得推廣使用。
為了易於研究和運用本節所述針刺的法則,再提示下表於後:
藏 | 色 | 時 | 音 | 味 |
冬 | 春 | 夏 | 長夏 | 秋 |
井 | 滎 | 輸 | 經 | 合 |
《難經》第七十四難也曾提及:「經言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輸,秋刺經,冬刺合者,……。」這個次序的實用意義,主要還在於「春夏刺淺,秋冬刺深」,因為井滎所在部位,肌肉都較淺薄,經合所在部位,肌肉都比較厚,輸則在二者之間。又春夏陽氣向外向上,經脈之氣多行於肌膚較淺處,秋冬陽氣向下,經脈之氣多行筋骨較深之處。因此與《內經》所言與衝突。不過實用意義沒有《內經》來的大而已。
【一日四時分刺法】
《靈樞經•順氣一日四時篇》亦曾提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常也,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夜半人氣入藏,邪氣獨居於身,故甚。」指出在一天之中,可以像春夏秋冬一樣的劃分四時,來說明疾病在一天的變化情況,因此在治療時,我們亦可根據四季分刺法予以施治,效果亦佳。
依據四時分刺法,則早上以刺滎穴為主,中午以刺輸穴為主,傍晚刺合穴為主,深夜刺井穴為主。
臨床應用時可就病症所在經絡按時選取穴位,依病情需要也可略加一、二作為輔助治療。例如臨床上治療一般肺經外感風溫,有發熱咳嗽的病人,可先針水金,然後按時取穴,如在早晨之時來診,我們可以根據症狀合時候,針肺經的滎穴魚際以治之,便可以收退熱治咳之效。如病者在中午時來診,可以根據當時的時候,針肺經之輸穴太淵治之,便可以收到助長肺經之氣,以收扶正祛邪之效。如病者在夕陽的時候來診,我們就可以根據病者的症狀,結合病者的生活關系和當時的環境時候,針肺經的合穴尺澤治之,便可收到消除痰水,肅降肺氣,減少咳嗽的效果。如病者在深夜喘咳之時來診,我們就根據病者的症狀合當時環境是陰寒氣盛的時候,刺肺經之井穴少商為主,治之便可以收到取井穴以下陰逆,而制止喘咳的效果。
【病案舉例】
張太太,六三年秋天下午六點鐘到診,症狀:感冒咳嗽,治療:因病屬肺經,且時值秋天下午,合乎刺合穴規則,故於尺澤下針,並加針水金穴(董氏奇穴)當即止咳,一次而愈。
五輸穴時間療法之應用,還有納子法,已於前節「子母配穴法」說明,這裏不再多述,另外「子午流注」亦是五輸穴為基礎的一種時間針法,「子午流注」章節中詳述,這裏就不多述。
【小結】
五輸穴是最常用的穴位,取穴簡便,效果宏大,安全而實用,本章介紹了「《內經》一般用法」「《難經》一般用法」「升降應用療法」「五門十變應用療法」「五輸穴同氣相求療法」「子母配穴療法」「時間療法之應用」等。另外子午流注針法、卦象療法也是以五輸穴為基礎,將在有關篇章詳述。此外井穴及合穴也常用於刺血,詳見刺血部分,其他有關五輸穴之應用也還很多,但能掌握本書所介紹之內容,即足應用,並能收到極佳的療效。如欲進一步認識五輸穴,可參考本人著作之《針灸五輸穴應用》。
附:五輸穴表
三焦經 | (相火) | 關沖 | 液門 | 中渚 | 陽池 | 支溝 | 天井 |
胃經 | 戊土 | 厲兌 | 內庭 | 陷穀 | 沖陽 | 解溪 | 三裏 |
小腸經 | 丙火 | 少澤 | 前穀 | 後溪 | 腕骨 | 陽穀 | 小海 |
膽經 | 甲木 | 竅陰 | 俠溪 | 臨泣 | 丘墟 | 陽輔 | 陽陵泉 |
膀胱經 | 壬水 | 至陰 | 通穀 | 束骨 | 京穀 | 昆侖 | 委中 |
大腸經 | 庚金 | 商陽 | 二間 | 三間 | 合穀 | 陽溪 | 曲池 |
|
| 庚金 | 壬水 | 甲木 | 陽經原 | 丙火 | 戊土 |
井所出 | 滎所留 | 輸所注 | 原 | 經所行 | 合所入 | ||
乙木 | 丁火 | 己土 | 陰經以 | 金辛 | 癸水 | ||
心經 | 丁火 | 少沖 | 少府 | 神門 | 神門 | 靈道 | 少海 |
脾經 | 己土 | 隱白 | 大都 | 太白 | 太白 | 商丘 | 陰陵泉 |
肺經 | 辛金 | 少商 | 魚際 | 太淵 | 太淵 | 經渠 | 尺澤 |
腎經 | 癸水 | 湧泉 | 然穀 | 太溪 | 太溪 | 複溜 | 陰穀 |
心包經 | 相火 | 中沖 | 勞宮 | 大陵 | 大陵 | 間使 | 曲澤 |
肝經 | 乙木 | 大墩 | 行間 | 太沖 | 太沖 | 中封 | 曲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