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難曰:
《經》言:迎而奪之,安得無虛?隨而濟之,安得無實?虛之與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若有若無,何謂也?
然,
迎而奪之者,瀉其子也;隨而濟之者,補其母也。
假令心病,瀉手心主俞,是謂迎而奪之者也;補手心主井,是謂隨而濟之者也。所謂實之與虛者,牢濡之意也。氣來實牢者為得,濡虛者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註解:
[壹]
<一>出靈樞第一篇,得,求而獲也。失,縱也,遺也。
<二>其第二篇曰:「言實與虛,若有若無者,謂實者有氣,虛者無氣也,言虛與實,若得若失者,謂補者化然,若有得也,瀉者悅然,若有失也。」即第一篇之義。
[貳]
<一>迎而奪之者寫也,隨而濟之者補也,假令心病,心火也。
1、土為火之子,手心主之俞,大陵也,實則寫之,是迎而奪之也。
2、木為火之母,手心主之井,中衝也,虛則補之,是隨而濟之也。
3、迎者迎於前,隨者隨其後。此假心為例,而補寫則雲手心主,即靈樞所謂少陰無俞者也,當與六十六難並觀。
[參]
<一>氣來實牢,濡虛,以隨濟迎奪而為得失也。
<二>前云:虛之與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若有若無,此言實之與虛,若得若失,蓋得失有無,義實相同,互舉之,省文爾。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