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十一難曰:三焦者,何稟何生?
(稟,受也。)
何始何終?
(言其經之起止也。)
其治常在何許?可曉以不?
(治,猶縣治之治,其所居之地也。)
然,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
(此總釋三焦之義,言其所稟所生在水穀,而其所始所終在氣也。)
上焦者,在心下,下鬲,
(鬲,隔也。心下有膜,遮隔濁氣,謂之鬲。)
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
(內,謂納水穀也。)
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
(膻中穴,屬任脈。下句是指膻中之所在,言在玉堂穴下一寸六分。直,當也。)
中焦者,在胃中脘,
(中院穴,亦屬任脈。)
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旁。
(臍旁,天樞穴也,屬胃脈。)
下焦者,
(一本有「在臍下」三字)
當膀胱上口,
(膀胱上口,闌門也。)
主分別清濁,
(清者入於膀胱而為溺,濁者入於大腸而為滓穢。)
主出而不內,以傳道也。其治在臍下一寸。
(臍下一寸,名陰交穴,屬任脈。)
故名曰三焦,其腑在氣街。
(腑猶舍也,藏聚之義,言其氣藏聚於此也。滑氏《本義》以此句為錯簡,非。)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