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絡永康堂
預約專線: 093-40202-65 Skype:YCT0934020265 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

目前分類: 《素問懸解》(清‧黃元禦) (1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刺腰痛》六十六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刺足太陽正經于郄中出血,春無見血。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熱》六十五

肝熱病者,小便先黃,腹痛多臥身熱,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沖頭也,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出血如大豆,立已。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瘧》六十四

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熇熇暍暍然,熱止汗出,其病難已,刺足太陽郄中出血。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繆刺論》六十三

黃帝問曰:余聞繆刺,未得其意,何謂繆刺?岐伯對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孫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絡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經脈,內連五臟,散于腸胃,陰陽俱感,五臟乃傷。此邪之從皮毛而入,極于五臟之次也,如此則治其經焉。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素問懸解》 卷八

 刺法: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刺節論》六十一

刺家不診,聽病者言,在頭頭疾痛,為鍼之,刺至骨,病已止,無傷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齊論》六十

黃帝問曰:願聞刺淺深之分。岐伯對曰: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皮,刺皮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要論》五十九

黃帝問曰:願聞刺要。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後生大病。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禁論》五十八

黃帝問曰:願聞禁數。岐伯對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腎治于裏,脾為之使,胃為之市。膈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志論》五十七

黃帝問曰:春取絡脈分肉何也?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氣始生,肝氣急,其風疾,經脈常深,其氣少,不能深入,故取絡脈分肉間。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刺法論》五十六

(此篇舊誤在《診要經終論》。)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時刺逆從論》五十五

厥陰有餘病陰痹,不足病熱痹,滑則病狐風疝,澀則病少腹積氣。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離合真邪論》五十四

黃帝問曰:余聞九鍼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盡通其意矣。經言氣之盛衰,左右傾移,以上調下,以左調右,有餘不足,補瀉于滎輸,余知之矣。此皆營衛之傾移,虛實之所生,非邪氣從外入于經也。余願聞邪氣之在經也,其病人如何?取之奈何?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正神明論》五十三

黃帝問曰:用鍼之服,必有法則焉,今何法何則?岐伯對曰:法天則地,合以天光。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鍼解》五十二

黃帝問曰:願聞九鍼之解,虛實之道。岐伯對曰:刺虛則實之者,鍼下熱也,氣實乃熱也。滿而瀉之者,鍼下寒也,氣虛乃寒也。菀陳則除之者,出惡血也。邪勝則虛之者,出鍼勿按。徐而疾則實者,徐出鍼而疾按之。疾而徐則虛者,疾出鍼而徐按之。言實與虛者,寒溫氣多少也。若無若有者,疾不可知也。察後與先者,知病先後也。為虛與實者,工勿失其法。若得若失者,離其法也。虛實之要,九鍼最妙者,為其各有所宜也。補瀉之時者,與氣開闔相合也。九鍼之名,各不同形者,鍼窮其所當補瀉也。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素問懸解》 卷七刺法

刺法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法方宜論》五十

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曰:地勢使然也。東方者,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黑色而疏理,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鹹者勝血,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砭,音邊。)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移精變氣論》四十九

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鍼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治論

《湯液醪醴論》四十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病論》四十七

黃帝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