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術名流列傳 明.吳傑: |
按《明外史》本傳:吳傑,武進人。 宏治中,以善醫徵至京師,下禮部試,故事高等,入御藥房,次入太醫院,下者遣還。 時傑在高等,而當遣者甚眾。 傑言於尚書曰:國家三四十載纔一徵醫,若等幸被徵,又待次都下十餘載,一旦遣還,誠流落可憫,傑願辭御藥房,與諸人同入院。 尚書義而許之。 正德中,武宗得疾,傑一藥而癒。 帝喜甚,即擢御醫。 一日,帝射獵,還憊甚,感血疾,服傑藥即癒。 進一官,賜彪虎衣。 嘗幸虎圈,虎騰而驚,傑療之,立癒。 再進一官,賚金幣。 頃之,試馬腹痛,又以傑藥而癒,賚繡春刀及銀幣。 帝每行幸,必以傑從。 積至太醫院使。 帝欲南巡,傑諫曰:聖躬未安,不宜遠涉。 帝怒,叱左右掖出。 及駕還,漁於清江浦,溺而得疾。 至臨清,急遣使召傑。 及至,疾已深,遂扈歸通州。 時江彬握兵居左右,慮帝晏駕,己得禍,力請幸宣府。 傑憂之,語近侍曰:痰亟矣,僅再還大內,倘至宣府,有不諱,吾輩寧有死所乎? 近侍懼,百方勸帝,始還京。 甫還而帝崩。 彬伏誅,中外晏然。 不然,變且不測。 未幾,傑致仕。 子希周進士,戶科給事中。 希曾舉人。 |
按《武進縣志》吳傑,字士奇,宏治間以名醫徵至京師,一時所徵諸醫。 無不望風下之。 都御史王鉞方鎮大同,聞傑名,以調治邊軍請,臺省爭言醫如傑當在供奉,不宜出之外地。 下禮部試之,果無踰傑者,宜入御藥房。 以同徵者多遣還,願貶己秩留之。 久之,掌院者竟薦入御藥房。 上病喉甚危,按名召傑,進上清丸一服而癒,自是得幸。 一日,上射獵還,口出血,傑進犀角湯,癒。 後以幸虎圈,虎驚傷,又試馬御馬監腹卒痛,傑療之無不立癒者。 每癒,輒進一官,且有殊錫。 上所遊幸,必以傑從,時侍上臥起,左右撫摩,有不以屬之近幸,而屬之傑者。 至欲以禁衛銜授傑,傑固辭乃止。 上南巡,獨不以隨,則以傑力諫,失上意也。 既而駕還清源,病甚,夢傑,亟召之。 因扈從還通州時,江彬語無不入,則力促大閹請還,上得崩於大內,彬得就擒,傑有力焉。 傑善診脈,用藥以脈,不主古方,甚有若與證相盩,而卒無不效。 及其進御,則不得不用古方,亦無不效者。 年七十八卒。 卒時了了,疑有道術云。 |
○→【賚﹝to bestow, to confer﹞:音:ㄌㄞˋ。意:動:賞賜、賜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