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清‧尤在涇)

 卷三 陽明篇上:

 陽明正治法 第一:

 大承氣湯證 九條: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譫語﹝delirious_speech﹞有潮熱﹝hot_flush﹞。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

 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下之。傷寒胃熱而虛者。能食。胃寒而實者。則不能食。而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有燥屎者。可攻。無燥屎者。則不可攻。譫語﹝delirious_speech﹞潮熱﹝hot_flush﹞。胃之熱也。是當能食。而反不能食者,中有燥屎。氣窒而不行。

 法當大承氣下之者也。

 若能食者,屎未成燥而但硬耳。設欲攻之。則必以小承氣和之。

 如上二條所云而已。本文宜大承氣湯下之七字。當在胃中有燥屎句下。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二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納大黃。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病患小便不利﹝Dysuria﹞。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小便不利者﹝Dysuria﹞。其大便必溏。而有燥屎者。水液雖還入胃。猶不足以潤之。故大便乍有難時。而亦乍有易時也。

 若時有微熱。喘冒不得臥。則熱氣外攻內擾。而復上逆。知其聚於中者。盛也。 故曰:有燥屎也。大便雖有易時。亦必以大承氣為主矣!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inability_to_defecate﹞。煩不解。腹滿痛者﹝abdominal_fullness_and_pain﹞:此有燥屎也。

 所以然者,本有宿食﹝food_retention﹞故也。宜大承氣湯。

大下之後。胃氣復實。煩滿﹝Bothersome_full﹞復增者。以其人本有宿食﹝food_retention﹞未去。邪氣復得而據之也。不然。下後胃虛。豈得更與大下哉。

 蓋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實則邪易聚而不傳。虛則邪不得聚而傳。是以雖發潮熱﹝hot_flush﹞而大便溏者。邪氣轉屬少陽。為胸脇滿﹝chest_and_rib-side_fullness﹞不去。雖經大下而有宿食者﹝food_retention﹞。邪氣復集胃中。為不大便﹝inability_to_defecate﹞煩滿﹝Bothersome_full﹞。腹痛﹝Abdominal_pain﹞有燥屎。而彼與小柴胡。此宜大承氣。一和一下。天然不易之法也。小柴胡證見本篇四十一條。宜互參。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inability_to_defecate﹞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3~5P.M.﹞所發潮熱﹝hot_flush﹞、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

 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carphology﹞。惕而不安。微喘﹝asthma﹞、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熱﹝Fever﹞譫語者﹝delirious_speech﹞:大承氣湯主之。

 若一服利。止後服。

吐下之後。邪氣不從外解而仍內結。熱入胃腑。聚而成實。致不大便﹝inability_to_defecate﹞五六日。或十餘日也。陽明內實。則日晡﹝3~5P.M.﹞所發潮熱﹝hot_flush﹞。

 蓋申酉為陽明王時。而日晡﹝3~5P.M.﹞為申酉時也。表和裏病。則不惡寒。傷寒以惡熱為裏。而惡寒﹝aversion_to_cold﹞為表也。熱氣熏心。則獨語如見鬼狀。

 蓋神藏於心。而陽明之絡通於心也。

 若熱甚而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carphology﹞。惕而不安。微喘﹝asthma﹞、直視。是不特邪盛而正亦衰矣!

 若脈弦。則陰未絕而猶可治。脈澀。則陰已絕而不可治。

 所謂傷寒陽勝而陰絕﹝yin_expiry﹞者。死也。其熱微而未至於劇者。

則但發熱﹝Fever﹞。譫語﹝delirious_speech﹞。不大便﹝inability_to_defecate﹞而已。是可以大承氣下之而愈也。一服利。止後服者。以熱未至劇。故不可過下。以傷其正耳。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hot_flush﹞。手足汗出﹝Hyperthidrosis_of_palms_and_feet﹞。大便難﹝dyschezia﹞而譫語者﹝delirious_speech﹞: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此太陽並于陽明之證。然並病有並而未罷之證。雖入陽明。未離太陽。則可汗而不可下。如本篇第三十九條之證是也。

 此條為並而已罷之證。雖曰並病。實為陽明。故可下而不可汗。潮熱﹝hot_flush﹞。手足汗出﹝Hyperthidrosis_of_palms_and_feet﹞。大便難﹝dyschezia﹞。譫語﹝delirious_speech﹞。皆胃實之徵。

 故曰:下之則愈。宜大承氣湯。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diarrhea﹞。

 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

有宿食也﹝food_retention﹞。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陽明、少陽合病。視太陽、陽明合病為尤深矣!

 故必下利﹝diarrhea﹞。而陽明為土。少陽為木。於法又有互相克賊之機。故須審其脈。不負者為順。其有負者為失也。負者。少陽王而陽明衰。

 謂木勝乘土也。

 若脈滑而數。則陽明王而少陽負。以有宿食﹝food_retention﹞在胃。故邪氣得歸陽明。而成可下之證。不然。胃虛風動。其下利﹝diarrhea﹞寧有止期耶。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unclear_vision﹞。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dyschezia﹞。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目中不了了﹝unclear_vision﹞者。目光不精而視物不明也。睛不和者。目直視而不圓轉也。六七日。熱盛而陰傷。故其證如此。無表裏證。無頭痛﹝Headache﹞、惡寒﹝aversion_to_cold﹞。而又無腹滿譫語﹝delirious_speech﹞等證也。然而大便難﹝dyschezia﹞。身微熱。則實證已具。合之目中不了了﹝unclear_vision﹞。睛不和。其為熱極陰傷無疑。故雖無大滿大實。亦必以大承氣湯急下。見稍遲。

則陰竭不復而死耳。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發熱﹝Fever﹞汗多者﹝copious_sweat﹞。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發熱﹝Fever﹞汗多者﹝copious_sweat﹞。熱盛於內。而津迫於外也。不下則熱不除。不除則汗不止。而陰乃亡矣!

 故宜急下。然必有實滿之證。而後可下。不然。則是陽明白虎湯證。宜清而不宜下矣!

 學人辨諸。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abdominal_fullness_and_pain﹞: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abdominal_fullness_and_pain﹞:病去表之裏而盛於裏矣!

 夫正氣與邪氣相擊則痛。治之者。如救然。遲則正被傷矣!

 故亦宜急下。

以上下法共十五條。然其間或曰和。或曰下。或曰急下。或一服利止後服。各隨病之大小緩急而異其治。

 學人所當明辨也。

合論三承氣湯方:

承者。順也。順而承者。地之道也。故天居地上。而常卑而下行。地處天下。而常順承乎天。

人之脾胃。猶地之上也。乃邪熱入之。與糟粕結。於是燥而不潤。剛而不柔。滯而不行。而失其地之道矣!

 豈復能承天之氣哉。大黃、芒硝、枳、樸之屬。滌蕩脾胃。使糟粕一行。則熱邪畢出。

地道既平。天氣乃降。清寧復舊矣!

 曰大。曰小。曰調胃。則各因其制而異其名耳。

 蓋以硝黃之潤下。而益以枳、樸之推逐。則其力頗猛。

 故曰:大。其無芒硝。而但有枳、樸者。則下趨之勢緩。

 故曰:小。其去枳、朴之苦辛。而加甘草之甘緩。則其力尤緩。但取和調胃氣。使歸於平而已。

 故曰:調胃。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