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經證-煩熱、燥①渴: |
疹傳陽明少陽,燥動火炎,則生煩渴。若方在太陽,而煩渴已見,此其三陽素旺,將來多傳陽明之腑。 |
蓋溫疫之邪,受在少陽厥陰兩經,足少陽從相火化氣,足厥陰以風木主令。 |
胃陽旺而燥盛,則風火激烈而煩渴以生,脾陰旺而濕盛,則風火清寧而煩渴不作。 |
如煩渴見于太陽寒水之經,則火盛水負,濕虧燥盈,是其素秉如此矣。 |
火炎就燥,必傳胃腑,此在大人,或有表解而病此者,小兒表密,必連經證。 |
宜白虎加元麥青萍湯,清金而發表,絕其傳腑之源也。 |
白虎加元麥青萍湯 |
石膏﹝二錢,生﹞、甘草﹝一錢﹞、知母﹝一錢﹞、粳米﹝半杯﹞、元參﹝一錢﹞、麥冬﹝二錢,去心﹞、浮萍﹝二錢﹞、 |
①燥:原作「躁」,形近音同之誤,據蜀本、集成本改。 |
流水煎至米熟,取半杯,熱服,覆衣。 |
治疫疹初起,陽氣素旺者②。 |
①燥:原作「躁」,形近音同之誤,據蜀本、集成本改。 |
②治疫疹初起,陽氣素旺者:原脫,據蜀本、集成本補。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