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防風之醫治效用:

《本草綱目》曰:

防風

【集解】《別錄》曰:「防風生沙苑、川澤及邯鄲、琅琊、上蔡。二月、十月,採根曝乾。」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痛。(《本經》)

煩滿,脅風痛,…四肢攣急。(《別錄》)

治上焦風邪,瀉肺實,散頭目中之滯氣、經絡中之留濕,主上部見血。(元素)

【發明】

元素曰:「防風,…治風去濕之仙藥也。」

杲曰:「防風治一身盡痛,乃卒伍卑賤之職,隨所引而至。…凡脊痛項強,不可回顧,腰似折,項似拔者,…當用防風。凡瘡在胸膈以上,雖無手足太陽證,亦當用之。為能散結,去上部風病。人身體拘倦者,風也。諸瘡見此證,亦須用之。」

由以上諸說觀之,則本藥似葛根之作用而緩弱者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B】

防風通聖散的功用是:※※A、解表清裏,升清止瀉;※※B、疏風解表,清熱通便;※※C、清熱解毒,疏風散邪;※※D、發汗祛濕,兼清裏熱;※※E、解表散寒,溫肺化飲。﹝碩研,99,綜合科﹞

【C】

防風可用以:※※A、疏散外風;※※B、平息內風;※※C、兩者均可;※※D、兩者均不可。﹝碩研,98,綜合科﹞

【C】

痛瀉要方中配伍防風的主要用意是:※※A、祛風止痙;※※B、散寒除濕;※※C、散肝舒脾;※※D、疏風寬腸;※※E、疏風止痛。

【C】

痛瀉要方中配伍防風的主要意義是:※※A、發散肌中風濕;※※B、升發脾中清陽;※※C、散肝舒脾升清;※※D、祛風解痙止痛;※※E、疏散腸中風邪。

【CD】

荊芥與防風皆不具有的功效有:※※A、止血;※※B、止痙;※※C、止咳;※※D、止嘔。﹝中醫,碩士研,綜合﹞

【D】

下列病證除哪項外,均可選用防風治療:※※A、外感風寒,頭身疼痛;※※B、風寒濕痹,肢體疼痛;※※C、肝脾不和,腹痛瀉泄;※※D、濕熱痹證,痙厥抽搐;※※E、破傷風證,角弓反張。

【D】

下列何者非升陽除濕防風湯之組成藥物:※※A、蒼朮;※※B、白朮;※※C、防風;※※D、豬苓。

【D】

五積散與防風通聖散二方中含有的相同藥物是:※※A、麻黃、防風、白芷;※※B、荊芥、桔梗、枳殼;※※C、白術、厚樸、甘草;※※D、當歸、川芎、芍藥;※※E、大黃、乾薑、肉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