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陽病治禁: ﹝Contraindications_of_treatment_for_shaoyang_disease﹞ |
【原文】 |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264﹞ |
【原文析義】 |
本條論述少陽中風證症狀、禁忌及誤治後變證。足少陽經脈起於目銳眥,走於耳中,下胸中,貫膈;手少陽之脈上耳後,入耳中,出耳前,止於目銳眥,其支者布胸中,絡心包,下膈。 少陽中風,為風邪侵襲少陽之經,少陽主相火,又為風邪所犯,風火相煽,循經上擾,清竅不利,故耳聾﹝deafness﹞,目赤;邪滯少陽經脈,膽火上炎,樞機不利則胸中滿而煩。可見本證是無形之風火,擾少陽經脈所致。 應以和解樞機,清降膽火之法加以治療。若誤認胸滿而煩為實邪阻滯,而用吐下之法,勢必耗傷氣血,膽氣內虛,心失所養,而出現心悸﹝palpitation﹞,驚惕等變證,故少陽病禁用吐下之法。 |
【原文】 |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燒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讝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265﹞ |
【原文析義】 |
本條論述少陽病禁汗、誤汗後的變證及轉歸。邪犯少陽,膽熱內鬱,疏泄不利則脈弦,細為正氣不足,抗邪乏力﹝fatigue﹞之象。膽火上擾,清竅不利故頭痛發燒。脈證合參,斷為病屬少陽。若僅憑頭痛發燒一症,難斷病在何經,因三陽經病皆有頭痛發燒。若頭痛連及項背,發燒惡寒,脈浮是病在太陽之表,治宜汗解;若頭痛多在前額,發燒而脈大,是病在陽明之裏,治宜清下;惟頭痛位居兩側,發燒而脈弦為病在少陽。 |
邪在少陽,膽火上炎,樞機不利,治宜和解,不可發汗,誤汗則津液外泄,化燥傷津,胃中乾燥,促使邪氣內傳陽明,邪熱上擾心神則譫語。 誤治變證,宜看胃氣能和與否。 若胃氣和,其含義有二: 一為熱除津複,譫語自止; 一為胃熱津傷,難以自和,可用和胃泄熱之法,下其裏實,實邪去則胃自和。 若胃氣不和,則熱盛津傷,陰血不足,心失所養,故見煩、悸之症。此為少陽誤汗所致,故少陽病禁用汗法。 |
264條言「少陽中風……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兩條可參見,互文見義,確認少陽病禁用汗、吐、下三法。 |
【復習思考】 |
01、試述少陽病提綱的意義。 |
02、少陽病有何禁忌?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