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門-產難:
產難或先漏去血而臟燥,或子臟宿挾疹病,或始覺腹痛,先驚動穢血早下,致子道乾澀,產婦力疲,皆令產難。
其橫生、逆產,皆因用力太早,兒轉身未竟故也。
若穢露盡而胎橫燥,子不得出,必死於腹。
下胎之方,不過瞿麥、車前之屬。
潤燥者牛穌,白蜜。
又古方下死胎而用寒熱藥,蓋有意焉。
或因漏血盡子死,或顛撲內傷子死,或久病胎萎子死。
若此類臟腑氣寒,胎血凝聚,湮於死子,氣不升降,所以難產,宜附子湯溫其內,仍熱熨覆臍腹腰脅於外,使惡血漸動,蓋附子皆破寒墮胎,故胎必下;
或熱病溫瘧之類,胎受熱毒,內外攻逼,因致產難,宜承氣湯。
產難有五不治:
一、腹底不覺疼;
二、抱著腳,足垂﹝身單﹞無力;
三、病未退,遍身不暖;
四、臟腑泄吐清涎及沫不止;
五、項筋展舒無力:皆不治。
死胎血凝,腹必脹大,宜硝石、水銀、硇砂,三藥性味不惟使胎化爛,輔以行血順氣,必下矣!
膏粱之婦,多食肥美而生內熱,則腎之陰水不足以養胎而胎萎弱,運動不健,所以陰虛陽盛,而氣不降則胎不下;
又或安逸久坐久臥皆傷其氣,則氣衰血滯,因此,母之氣虛不能送胎,胎氣弱不能番轉,故胎亦難下;
悲憂離情,氣必鬱結,血隨氣行,氣鬱血必滯,故亦難也。
下胎之藥,必分氣結與氣血弱而治余每於膏粱、安逸之婦,將產時無他症者,必用參、術、芎、歸、甘草、芍藥、黃芩、大腹皮。
氣虛甚者服此,使子母氣健。
及期,加益母草,與一二服,不生餘症。
憂悲氣結氣鬱甚者,加枳殼、砂仁、香附。
大抵使子母氣血健運,不惟使胎速下,且使產後無虛損病也。
又有脾胃中氣不足,氣血二海、沖任之脈不得稟水穀氣,致難產者,得參、術補氣血藥以助之,則水穀榮衛之氣流行,而產自易矣!
豈獨守難產之病,概與下胎之藥而已哉!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