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
味鹹、苦,性寒,入足太陽膀胱、足太陰脾經。
清己土而退熱,利壬水而瀉濕。
《金匱》硝礬散:硝石、礬石等分。
為散,大麥粥汁合服方寸匕。
病從大小便去,大便黑,小便黃。
治女勞黑疸,日晡發熱,而反惡寒,足下熱,膀胱急,少腹滿,其腹如水狀,身盡黃,額上黑,因作黑疸,大便黑,時溏。
以女勞瀉其腎陽,久而水寒土濕,乙木遏陷,鬱生下熱,攻逼己土,己土受之,濕亦化熱,以其濕熱傳於膀胱,而木鬱不能疏泄,故小便黃澀而不利。
一感風邪,瀉其衛氣,衛氣愈瀉而愈斂,皮毛遂閉,膀胱瘀熱,下不能泄而表不能達,因而淫溢經絡,薰蒸肌膚,而發黃色。
乙木陷於壬水,積鬱莫散,則少腹脹滿而膀胱迫急。
日晡土旺之時,濕盛熱發而木鬱陽陷,故足下常熱而身反惡寒。
太陽膀胱之經,自目之內眥上額交顛,經氣上逆,故額見黑色。
久而土負水勝,黃化而黑,因成黑疸。
穀渣不從土化,而從水化,因而大便亦黑。
水從脾胃而侮土,則大便黑。
土傳膀胱而克水,則小便黃。
總之,皆由於木邪,以肝主五色,入腎為黑,入脾為黃也。
硝石鹹苦,清熱瘀而瀉木,礬石酸澀,收濕淫而瀉水也。
水中土木之鬱,瀉於小便,故其色黃,土中水木之鬱,瀉於大便,故其色黑。
黑疸水陸瘀澀,隧路梗阻,硝石鹹寒之性,直達下脘,利水路而瀉穀道,合之礬石滌蕩鬱陳,注於二便,腐敗掃除,正氣清通。
繼以補中養火之劑,垂盡之命,可以再延也。
大黃硝石湯:方在大黃。 治黃疸腹滿,小便不利,用之以清膀胱之濕熱也。
硝石,掃地霜熬成,在上者,鋒芒細白,是謂芒硝,水底成塊者,謂之硝石。
其性重濁下行,善於利水瀉熱,消瘀化腐,故能醫黃疸之疾。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