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綜錄)

卷五百二:

《丹溪心法》【元‧朱震亨】:

 能合色脈可以萬全論:

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診於外者,斯以知其內。

 蓋有諸內者形諸外。

 苟不以相參,而斷其病邪之逆順,不可得也。

 為工者,深燭厥理,故望共五色以青黃赤白黑,以合五臟之脈,窮其應與不應;切其五脈急大緩嗇沉,以合其五臟之色,順與不順。

 誠能察其精微之色,診其微妙之脈,內外相參而治之,則萬舉萬全之功,可坐而致矣。

 《素問》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其意如此。

 原夫道之一氣,判而為陰陽,散而為五行,而人之所稟皆備焉。

夫五脈者人之真,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五色者氣之華,應五行,合四時,以彰於面。

 惟其察色按脈而不偏廢,然後察病之機,斷之以寒熱,歸之以臟腑,隨證而療之,而獲全濟之效者,本於能合色脈而已。

 假令

  肝色如翠羽之青,其脈當微弦而急,所以為生;若浮濇而短,色見如草滋者,豈能生乎?

  心色如雞冠之赤,其脈當浮大而散,所以為順;若沉濡而滑,色見如衃血者,豈能順乎?

  脾色如蟹腹之黃,其脈當中緩而大,所以為從;若微弦而急,色見如枳實者,豈能從乎?

  肺色如膏之白,其脈當浮濇而短,所以為吉;若浮大而散,色見如枯骨者,豈能吉乎?

  以至腎色見如烏羽之黑,其脈沉濡而滑,所以為生;或脈來緩而大,色見如煤者死。

 死生之理,夫惟診視相參,既以如此,則藥證相對,厥疾弗瘳者,未之有也。

 ○豕○→【豕〔hog,_swine〕:音ㄕˇ意:名:豬家畜之一

抑嘗論之:容色所見,左右上下各有其部;脈息所動,寸關尺中皆有其位。

 左頰者,肝之部以合左手關位,肝膽之分,應於風木,為初之氣。

 額為心之部以合於左手寸口,心與小腸之分,應於君火,為二之氣。

 鼻為脾之部,合於右手關脈,脾胃之分,應於濕土,為四之氣。

 右頰肺之部,合於右手寸口,肺與大腸之分,應於燥金,為五之氣。

 頤為腎之部,以合於左手尺中,腎與膀胱之分,應於寒水,為終之氣。

 至於相火,為三之氣,應於右手命門三焦之分也。

若夫陰陽五行相生相勝之理,當以合之於色脈而推之也。

 是故脈要精微論曰:色合五行,脈合陰陽。

 《十三難》曰:色之與脈,當參相應。然而治病萬全之功,苟非合於色脈者,莫之能也。

 《五臟生成篇》云: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

 夫脈之大小滑濇沉浮可以指別,五色微診可以目察,繼之以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謂夫赤脈之至也喘而堅,白脈之至也喘而浮,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黃脈之至也大而虛,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

 此先言五色,次言五脈,欲後之學者,望而切之以相合也。

 厥後扁鵲明乎此,述之曰:望而知之謂之神,切而知之謂之巧,得《內經》之理也。

 下逮後世,有立方者,目之曰神巧萬全,厥有旨哉!

#型、色、體、徵【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手療思路【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醫理探源【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紀實與虛構【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醫學;經筋手療;經筋保健;經筋教學;經筋雕塑;經筋平衡;經筋整體保健;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