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綜錄)

卷五百二:

《青巖叢錄》【明‧王褘】:

 論醫:

醫家之書,自《內經》以下,藏於有司者,一百七十九家,二百九部,一千二百五十九卷,而後出雜著者不與焉。

 《內經》讀為黃帝之書,雖先秦之士,依倣而託之,其言質奧而義宏深,實醫家之宗旨,殆猶吾儒之六經乎?

 秦越人《八十一難經》繼作,蓋舉黃帝岐伯之要旨而推明之,亞於《內經》者也。

 漢仲景本《內經》《難經》之旨,著《金匱玉函經》及傷寒諸論,其論六氣之所傷,最為詳備。

 晉王叔和岐伯、華陀等書為《脈經》,敘陰陽內外,辨三部九候,分人迎﹝ST09﹞氣口,條陳十二經,洎三焦五臟六腑之病,尤為精密。

 二氏之書,誠千古不刊之典也。

 厥後巢元方病源候論》王冰《天元玉策》,要皆有所袓述。

 然元方言風寒二濕而不著濕熱之說,冰推五運六氣之變而患在滯而不通,此其失也。

 至唐思邈出,以絕人之識,篤濟物之仁,其列《千金方》《千金翼》,所以發前言啟後學,有功於醫道深矣。

 當時王燾《外臺秘要》,所言方證符禁,灼灸甚詳;然謂針能殺生人,而不能起死人,則一偏之論也。

 及宋,錢乙、龐安時、許叔微迭興。

 龐則於準繩尺寸之中,許則務在出奇而應變,其術皆本於仲景。

 惟錢深造仲景之閫奧,建為五臟之方,各隨所宜用。

 謂肝有相火則有瀉而無補,腎為真水則有補而無瀉,可謂啟《內經》之秘。

 惜其遺書散亡,出於閻孝忠之所集者,非乙之本真也。

 若大觀間,陳師文、裴元宗輩所制二百九十七方,則欲以一定之方,而應無窮之病,識者固知其昧於變通之道矣。

 金氏之有中原也,張潔古、劉守真、張子和、李明之四人者作,醫道於是乎中興。

 潔古以古方新病不能相值,治疾一切不以方,故其書不傳,其學則明之深得之。

 明之推內外二傷,尤先於治脾土,其為法專於補,其所著《脾胃論》,誠根本之言也。

 子和以吐、汗、下三法,風寒暑濕火燥六門,為醫之關鍵,其劑多峻厲,其為法主於攻。

 守真論風火之病,以《內經》病機氣宜十九條者為《原病式》,曲盡精微,其治法則與子和相出入者也。

 張氏一再傳,其後無聞。

 李氏弟子多在中州,獨劉氏傳之荊山浮圖師,師至江南,傳之宋中人羅知悌,而南方之醫皆宗之。

 爰及近時,天下之言醫者,非劉、李之學弗道也。

 劉李之法雖攻補不同,會而通之,隨證而用之,不存其人乎?

○囿○→【囿:音:ㄧㄡˋ。義:拘束、局限。】

○閫○→【閫:音,ㄎㄨㄣˇ。意:閫奧﹝innermost_room﹞:內心深處。】

#型、色、體、徵【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手療思路【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醫理探源【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紀實與虛構【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醫學;經筋手療;經筋保健;經筋教學;經筋雕塑;經筋平衡;經筋整體保健;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