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下篇:

 一百九十二條:「傷寒﹝typhoid﹞」,脈「結」「代」,心動悸﹝Severe_Palpitation﹞,「炙甘草湯」主之。

 本條言脈「結」「代」,心動悸﹝Severe_Palpitation﹞之治法。

【解曰】:

 凡「傷寒﹝typhoid﹞」熱病﹝febrile_disease﹞,見脈「結」「代」,自覺心悸﹝palpitations﹞跳動者,以「炙甘草湯」主治之。

 「傷寒﹝typhoid﹞」泛指一切熱病﹝febrile_disease﹞而言之。

 脈「結」「代」者,脈搏緩中一止,止無定數者,結脈也;止有定數者,代脈也。

 脈「結」「代」二字並言者,指脈搏時作間歇之意也。

 此為血虛,心臟衰弱﹝Cardiac_failure,CF﹞,血壓太低,血運遲緩,心臟為維持其運血之職,於是勉力搏動,以血虛難乎為續,終而一止以為間歇也。

 心動悸﹝Severe_Palpitation﹞者,心臟跳動加劇也,即上述之勉力運血也。

 其動在左乳下乳根穴之部見之者,大多屬於血虛與神經衰弱﹝neurasthenia﹞。

 「炙甘草湯」為其主方,以「阿膠」、「生地」養血滋陰,「麥冬」、「麻仁」增液潤燥,「生薑」、「桂枝」壯心運血,「參」、「草」、「棗」培補元氣。 重用「甘草」,緩其動悸﹝Severe_Palpitation﹞之急迫也。

【本條之舌證】:或紅,或正常而無苔,或有裂痕。

【本條之針法】:

 通里﹝HT05,⊥﹞、心俞﹝BL15,⊥﹞。二穴皆用輕微之刺激。

炙甘草湯方(一名復脈湯):

 甘草(四兩,炙)、生薑(三兩,切)、桂枝(三兩)、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阿膠(二兩)、麥門冬(半升)、麻子仁(半升)、大棗(三十枚,擘)。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納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本方之主證】:為脈結、代,心動悸﹝Severe_Palpitation﹞。

 《方輿輗》本方條曰:「此為仲景治『傷寒﹝typhoid﹞』,脈『結代』,『心動悸﹝Severe_Palpitation﹞』之聖方也。

 孫真人用之以治虛勞,王刺史利用之以治肺痿﹝senile_emphysema﹞,凡仲景之諸方,其通變如此。

 顧雖云通變如此,而此方之妙,在脈『結、代』,故一名『復脈湯』。

 無論何病,凡脈『結代』者,概當先用此方。

 詳言之,即其來緩而時一止復來者,『結脈』也。

 『結』者,一止即還,至不足數,但少有間斷耳;『代』者,止而不還,斷而復動,此絕彼來也。

 與代換之代,顧似而少異。

 雖然,治法惟此一方,故『結、代』連稱。

 此脈惟大病有之,最可畏。

   又常人亦有時見此脈者,此為無害,雖藥亦不及者也。

 昔人有言曰:『有病見之難治,若氣逆得之,則無憂』,洵確言也。

 此湯,《金匱》雖引《千金翼》,然今閱《翼》稱『復脈湯』,註云:仲景『炙甘草湯』,蓋後世調血氣、補虛勞不足諸方,似多由此方生出者也。

 《金匱》)『炙甘草湯』方下『行動如常』數句,說者多削而不取,是雖不能視為正文,然亦不可謂:是說無理。

 曰:『凡脈見結、悸者,雖行動如常,亦不出百日必死。若復危急,不能行動,則過十日必死』。

 語極明瞭,從前解者多誤。」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骨蒸﹝hectic_fever﹞勞嗽,抬肩喘息,多夢不寐,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盜汗﹝night_sweat﹞,痰中血絲,寒熱交發,兩頰紅赤,『虛里』動甚,噁心﹝nausea﹞憒憒而欲吐者,宜此方。

 若下利者﹝diarrhea﹞,去『麻子仁』,加『乾薑』,水煮之為佳。」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以心動悸﹝Severe_Palpitation﹞為目的,凡心臟之血不足,氣管動搖而為悸,心臟之血不能運動血脈,時時間歇,故成脈結、代。

 此方滋養心臟之血,潤滑脈路,以是不僅治動悸﹝Severe_Palpitation﹞,且治『人迎﹝ST09﹞』邊之血脈凝滯而氣急促迫者頗有效,是數年之經驗也。

   又用於肺痿﹝senile_emphysema﹞之少氣而胸動甚者,亦一時有效。

 龍野之秋山玄端,加『桔梗』於此方,為肺痿﹝senile_emphysema﹞之主治,蓋據《金匱》說也。」

 《衛生寶鑑》曰:「至元庚辰六月,許伯威年五十有餘,中氣本弱,病『傷寒﹝typhoid﹞』八九日,醫者見其熱甚,以涼劑下之,又食梨(三四枚)、傷脾胃,四肢冷,時昏憒,請余治之。

余診其脈動有中止之時,旋成『結』脈,又心動悸﹝Severe_Palpitation﹞,吃噫不絕,色青黃,而精神減少,不欲開目,踡臥,惡與人語。

 余以『炙甘草湯』:治之,減『生地黃』,恐損陽氣也,剉一兩令服,無效。

 再令於市鋪選嘗氣味厚者再煎服之,病遂減半,再服即癒。」

 #型、色、體、徵【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手療思路【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醫理探源【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紀實與虛構【Y.C.T@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醫學;經筋手療;經筋保健;經筋教學;經筋雕塑;經筋平衡;經筋整體保健;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