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綜錄)

卷五百十:

醫術名流列傳 明.呂復:

按《明外史.本傳》呂復,字元膺,鄞人。

 少孤貧,從師受經,習詞賦。

 後以母病求醫,遇名醫衢人鄭禮之於逆旅,遂謹事之,因得其古先禁方,及色脈藥論諸書,討求一年,試輒有驗。

 自以為未精,盡購古今醫書,曉夜研究,務窮其閫奧,自是出而行世,取效若神。

 其於醫門羣經,如《內經》《素問》《靈樞》《本草》《難經》《傷寒論》《脈經》《脈訣》《病原論》《太始天元玉冊》《元誥》《六微旨》《五常政》《元珠密語》《中藏經》《聖濟經》等書,皆有辨論。

 前代名醫,如扁鵲倉公華佗張仲景孫思邈龐安常、錢仲陽、陳無擇、許叔微、張易水、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嚴子禮、王德膚、張公度諸家,皆有評騭

 所著有《內經或問》《靈樞經脈箋》《五色診奇胲》《五色診奇胲原作《五色診奇眩》,按《史記》淳于意傳有五色診奇咳術之語,據《說文》:奇侅,非常也。

 段註:侅為正字,咳、乃假借字也。眩當為胲之誤。

 《切脈樞要》《運氣圖說》《養生雜言》《脈緒》《脈系圖》《難經附說》《四時燮理方》《長沙傷寒十釋》《松風齋雜著》諸書。

 浦江戴良採其治效最著者數十事為醫案。

 晚年自號滄洲翁,歷舉仙居臨海教諭、臺州教授,皆不就。

 騭○→【騭﹝to judge﹞:音,ㄓˋ。意:分辨、判定。如:「評騭是非」。評騭:評定

 胲○→【胲:音,ㄍㄞ,同「該」。意:名:腳指大拇指上的肉。引申為動物的蹄。說文解字:「胲,足大指毛肉。」

 奇胲○→《漢書.藝文志》有《五音奇胲用兵》二十三卷。顏師古注引許慎云:「胲﹐軍中約也。」後因以「奇胲」指兵略。

 賌○→【賌:音,ㄍㄞ,同「賅」。意:動:兼備、齊全。形:充足、完備的。】

 閫○→【閫:音,ㄎㄨㄣˇ。意:閫奧﹝innermost room﹞:內心深處。】

《古今醫統》呂復,四明人,博學精醫,有異見,凡有奇病,輒以奇方治之無不癒。

 時一人兩目視物皆倒植,求療於復。

 詢其由,大醉後得大吐,須臾而目視則倒。

 復診其脈,左關浮促,知其飲酒大吐,上焦反覆,以致膽腑顛倒,視物則然。

 法當吐以正其氣,遂用藜蘆瓜蒂散以涌之,後則復吐而癒。

《醫學入門》:呂復為呂東萊之後,以母病,攻岐扁術。

治一女孩,病嗜臥,面頗赤而身不熱,醫以慢驚治之,兼旬不癒。

 復診其脈,右關獨滑而數,他部大小等而和,曰:此女無病,關滑為有積食,意乳母嗜酒,酒後輒乳,故令女醉,非風也。

 及詰之,果然。

 遂以枳殼、葛花,日二三服而癒。

治一傷寒,人靜脈伏,又無舌胎,而兩顴赤如火,語言不亂。

 復曰:此血為熱搏,氣無所依,必大發斑而後脈出。

 及揭其襟,赤斑爛然。

 即用化毒湯,繼投承氣湯下之,頓愈。

 發斑無脈,長沙未論,復以意消息耳。

治一婦人病喘不得臥,氣口盛人迎﹝ST09﹞一倍,厥陰弦動而疾,兩尺俱短而離。

 復曰:得之毒藥動血,以致胎死不下,奔迫而上衝,非風寒作喘也。

 乃用催生湯倍芎、歸,煮二三盞服之,夜半果下死胎,喘止而癒。

治一人下利完穀,脈兩尺俱弦長,右關浮於左關一倍,目外眥如草滋。

 蓋肝風傳脾,因成飧泄,非臟寒所致。

 以小續命湯損麻黃加朮,三五服而癒。

治一室女經閉五月,腹大如有孕。

 復診之,面色乍白乍赤者鬼也,非有異夢則鬼靈所憑耳。

 乃以桃仁煎下五七枚而癒。

治一人偶搔膕中疥,出血如泉不止,復視時已困極,無氣可言,脈惟尺部如絲,他部皆無,乃以四逆湯加荊芥、防風,其脈漸出;更服十全大補一劑遂痊。

治一見殺人驚風入心,疾作奔走,不避水火,或哭或歌,脈上部皆弦滑,左部勁於右。

 復曰乃痰溢膻中,灌於心包,因驚而風纏五臟耳。

 即為吐痰一斗許,徐以驚氣丸服之而癒。

治一人嗜酒善食,忽溲如脂,脈兩手三部皆洪數,而左寸尤躁。

 復曰:此三陽病,由一水不勝五火,乃移熱於小腸,不癃則淋。

 乃以琥珀、滑石、石膏、黃柏清之;繼以龍膽,辰砂末拌,柿蘸食方寸匕,即癒。

治一人因驚恐飧泄彌年,眾皆謂休息痢,治以苦堅辛燥弗效。

 復診其脈,雙弦而浮,非飲食勞倦所致,乃驚風也。

 肝主風,故虛風日甚,困肝而成泄。

 當平肝太過,扶土不及,其泄自止。

 乃用黃、牛肝,和以攻風健脾之劑,服之逾月而癒。

治一婦癃病小腹痛,眾以為瘕聚。

 復循其少陰脈,如刀刃之切手,胞門﹝Uterine_Gate﹞芤而數,知其陰中痛,癰結小腸,膿已成,腫迫於玉泉,當不得前後溲,溲則痛甚,遂用國老膏如將軍、血竭、琥珀之類攻之,膿自小便出而癒。

治一貴客患三陽合病,脈皆弦長,以方涉海為風濤所驚,遂吐血一升許,且脇痛煩渴譫言﹝delirious_speech﹞,適是年歲運左尺當不應,諸醫以為腎絕。

 復曰:此天和脈,無憂也。

 遂投小柴胡減參加生地半劑;後俟其胃實,以承氣湯下之,得利而癒。

治一人傷寒踰月,既下而熱不已,脇及小腹偏左腫滿,肌肉色不變。

 俚醫以為風經四旬,其毒循宗筋,入睪丸,赤腫若匏子。

 瘍醫刺潰之,而脇腫痛如故。

 復診尺中皆數滑而芤,脈數不時則生惡瘡,關內逢芤則內癰﹝internal_welling-abscess﹞作,其脇之腫,乃癰作腫。

 《經》曰:癰疽不得違時,亟下之,慎勿晚。

 乃與雲母膏作丸,衣以乳香,而用硝黃煎湯送下之,下膿五升,明日下餘膿而癒。

《寧波府志》呂復之先,河東人,徙鄞,因家焉。

 幼孤貧,依母氏讀易書,習詞賦。

 後以母病攻岐黃術,歷試有驗。

 浙省平章左答納失里在帥,病無寐,心悸﹝palpitations﹞神懾,如處孤壘而四面受敵,雖堅臥密室,睫未嘗交也。

 召復診,云:左關之陽浮而虛,察其色,少陽之支外溢於目,膽虛而風乘以入,故無寐。

 因投禁方烏梅湯、抱膽丸,日再服,遂熟睡,比寤﹝awaken﹞,病如脫。

 其神效類如此。

 牸○→【牸﹝female of domestic animals﹞:音,ㄗˋ。意:牸:牝牛。名:母牛。雌性牲畜的總稱。】

 瘍醫○→【瘍醫﹝sores_and_wounds_specialist﹞:音:ㄧㄤˊ,ㄧ。意:古時對外科醫生的稱呼。】

 閫○→【閫:音,ㄎㄨㄣˇ。意:閫奧﹝innermost room﹞:內心深處。】

 

永康堂‧張老師之經筋醫理探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