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脈證并治法下篇:

 一百三十七條:「太陽病﹝Taiyang_Disease﹞」,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先此時,自欲極吐下者,與「謂胃承氣湯」。

 若不爾者,不可與。

 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證」,以嘔極吐下,故知也。

 本條為辨吐之寒熱而定治法。

【解曰】: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過經已十餘日,心下溫溫然,悶熱欲吐,以胸中有炎症,故胸中作痛。

 如正常為實熱,大便應燥結,而反見溏與腹微痛,又似腸中有虛寒,但鬱鬱為煩復似熱,故必審其先吐時是欲亟吐亟下為快者,則胃中有熱也,宜「調胃承氣湯」下之。

 若不爾者,則為虛寒,不可與也。

 若但欲嘔,胸中痛,微溏,又似「柴胡證」而實非「柴胡證」也,以微溏非「柴胡證」之所有也。

 以嘔亟欲吐下為胃中有熱,故知為「調胃承氣證」也。

 心下溫溫欲吐,是胃有積熱,欲吐不得吐也。

 胸中是食管,胃熱延及食管而作痛也。

鬱鬱微煩,為胃中有熱,欲吐不得吐,無可如何之情狀也。

 欲嘔,胸中痛,似「柴胡證」,便溏﹝sloppy_stool﹞則又非「柴胡證」。

 胃中熱,大便應燥不應溏,今便溏﹝sloppy_stool﹞,腹滿﹝abdominal_fullness﹞,又似「太陰證」,病證在疑似之間,故以先此時自欲亟吐下作定評,虛實裏熱即可於此分矣。

 陳修園曰:「病症在疑似不可定之際,必求諸病人之情。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既已過經不解,當辨其留於何經之分,而不必泥於所值之氣。

 約計十有餘日,或留於『陽明』之分,則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以心下與胸中為『陽明』之所主也,或留於『太陰』之分,則大便反溏而腹微滿,以大便與腹為『太陰』之所主也。

 胃絡上通於心,脾脈又上膈注心,脾胃不和,故鬱鬱微煩。

 然以上諸證,或虛或實,不無疑義,必須審病人之情,先此十餘日之時,自料其病,若欲極吐極下而後適其意者,此胃實也,可與『調胃承氣湯』以和胃氣。

 若不爾者,為虛證,則不可與。

 若但欲嘔而無心下溫溫證,但胸中痛而無鬱鬱微煩證,但微溏而無腹滿﹝abdominal_fullness﹞譫者,此且非『柴胡證』,況敢遽認為『承氣證』乎!

 然則『承氣證』從何處而得其病情乎?

 以其嘔即是溫溫欲吐之狀,故知先此時自欲極吐下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查詢-永康堂.張老師學習自側

答案

調胃承氣湯

【D】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中嗢嗢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鬱微煩,經極吐下後,以調胃承氣湯。若嘔而下利者,宜下列何方主之?※※A、小柴胡湯;※※B、大柴胡湯;※※C、調胃承氣湯;※※D、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中醫臨床醫,內科)

【D】

25歲女性,反覆便秘已數月,大便一至二週一行,呈羊屎便,腹部無明顯脹滿痛,口不渴,小便頻數,診其足背脈浮而澀。根據《醫宗金鑑.訂正傷寒論註》,以下列何方劑治療最宜?※※A、蜜煎導法;※※B、小承氣湯;※※C、調胃承氣湯;※※D、麻子仁丸。(中醫臨床醫,內科)

【B】

依《溫病條辨》,吳鞠通關於「陽明溫病下後」之敘述,何者錯誤?※※A、下後熱退,不可即食,食者必復,周十二時後,緩緩與食,先取清者,勿令飽,飽則必復,復必重也;※※B、下後脈靜身不熱,舌上津回,十數日不大便,當以調胃承氣湯微和之;※※C、下後舌苔未盡退,口微渴,面微赤,脈微數,身微熱,日淺者與增液輩;※※D、下後舌苔未盡退,口微渴,面微赤,脈微數,身微熱,日深舌微乾者,屬下焦復脈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