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八十三條:發汗﹝sweating﹞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

 若更發汗﹝sweating﹞,必吐下不止。

 本條為發汗﹝sweating﹞後之「水逆證﹝water_regurgitation_syndrome﹞」。

>【解曰】:

 發汗﹝sweating﹞後,水藥不得入口者,胃有停水,為「水逆﹝water_regurgitation﹞」於上也。

 若更發汗﹝sweating﹞,則停水愈甚,必吐下不止。

 發汗﹝sweating﹞之劑都為辛溫升散之品。

 生理機能往往隨物質之性起一種反射作用,故發汗﹝sweating﹞劑入胃腸後起升散作用,胃腸腹腔之水即隨升散之性而上升,而為汗液之補充,其未經汗出者﹝sweating﹞,即停於胸胃之間。

 但陽氣已因汗而消耗,不能再化此停水。

 水停於中,即上逆而為吐,甚且拒絕外入之水藥,即八十條之「水逆證﹝water_regurgitation_syndrome﹞」,此時當以「五苓散」化其停水,不能再與發汗﹝sweating﹞。

 若更發汗﹝sweating﹞,則陽氣愈散。

 水飲﹝water-rheum﹞愈聚,上逆愈甚而為吐不止,甚至胃腸中之機能失職,停水下趨而為下泄不止。

 張璐玉曰:「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言『水逆﹝water_regurgitation﹞』也。

 若更發汗﹝sweating﹞,必吐下不止者,以其原有蓄積痰飲,發汗﹝sweating﹞徒傷胃中清陽之氣,必致中滿,若更發汗﹝sweating﹞,則水飲﹝water-rheum﹞上蒸而為吐逆,下滲而為泄利矣。

 凡發汗﹝sweating﹞皆然,不獨『桂枝』當禁。

 所以『太陽水逆﹝water_regurgitation﹞』之證不用表藥,惟『五苓散』

以導水,服後隨溉熱湯以取汗,所謂兩解表裏之法也。」

 周禹載曰:「水藥不得入口為逆。

 其人素有痰飲,清陽之氣久虛者,誤汗則風邪挾飲,結聚上焦,以致水藥拒格不入也。

 若更汗,不使津液愈傷,水飲﹝water-rheum﹞愈逆耶!

 逆則必吐,吐則必泄,蓋上氣虛而下竅亦開,肺與大腸為表裏也。

 設使竟服『桂枝』,何至為逆?

 後服『五苓』,又何至吐下不止乎?」

>【本條之脈證、舌證】:同八十條。

>【本條之針法】:

 中脘﹝RN12,X﹞、神闕﹝RN08,X﹞、氣海﹝RN06,X﹞、足三里﹝ST36,T﹞。

 吐,照八十條取穴。

 吐下不止,取右列各穴。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