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五十條:「太陽病﹝Taiyang_Disease﹞」先發汗﹝sweating﹞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癒。

 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癒。

 今脈浮,故知在外,須當解外則癒,宜「桂枝湯」主之。

 本條說明有脈浮之外證者,雖已發汗﹝sweating﹞,仍須用解表之例。

>【解曰】:

 「太陽」表證,即先為之發汗﹝sweating﹞,而病仍不解,醫者見其不癒,而復攻下之。

 要知已發汗﹝sweating﹞而不癒,其脈浮者,浮為病仍在外,可再發汗﹝sweating﹞,而醫反下之,故令其病不癒。

今反下後,脈仍為浮,故知病在外,須當解其外證則癒,宜以「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本應發汗﹝sweating﹞,發汗﹝sweating﹞而病不癒者,或以汗不如法,或以病重藥輕之故。

 但見其脈浮者,知病尚在表,宜仍以汗解,不能以其不癒而遽下之也。

 本條之立意,即在於脈浮,使人認清脈浮者,表證仍在,不可下也。

 上條以有表證在,不可下。

 本條以脈浮為不可下。

 總而言之,外感之病,不論時日,已否汗下,但見有表證表脈,概不可下,此仲景不易之法也。

 本條「而反下之,故令不癒,今脈浮,故知在外」,柯韻伯、舒馳遠等目為衍文。

 但於此可知發汗﹝sweating﹞之後,其脈為浮,復下之後,其脈仍為浮也。

 有浮脈,雖已汗已下,其表證仍在者,即可再汗三汗。

>【本條之舌證】:為薄白。

>【本條之針法】:

 按照「桂枝湯」之證狀取穴。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