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尋源》(清‧呂震名)

 下集:

 烏梅丸:

 烏梅(三百個)、人參(六兩)、當歸(四兩)、黃連(一斤)、黃柏(六兩)、蜀椒(四兩,炒,去汁﹞、桂枝(六兩)、乾薑(十兩)、附子(八兩,炮)、細辛(六兩)。

上十味。各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經》云: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其人躁無暫安時者,此為藏厥﹝visceral_reversal﹞。非蛔厥也﹝roundworm_reversal﹞。

 蛔厥者﹝roundworm_reversal﹞:其人當吐蛔﹝vomiting_ascaris﹞。

 今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蛔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vomiting_ascaris﹞。蛔厥者﹝roundworm_reversal﹞烏梅丸主之。

 又主久利。

按:此方主治蛔厥﹝roundworm_reversal﹞。其妙處全在米飯和蜜。先誘蛔喜。及蛔得之。而烏梅及醋之酸。椒薑桂附及細辛之辛。黃柏黃連之苦。則蛔不堪而伏矣!

 但厥後氣血不免擾亂。故加人參當歸奠安氣血。此方雖寒熱﹝cold_and_heat﹞錯雜。但溫藏之力居多。又得烏梅之酸澀以固脫。故又主久利。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