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醫話》(清‧陸以湉)

 卷一:

 脈:

大腸脈候左寸,小腸脈候右寸,此《脈訣》之言也。自滑伯仁候大小腸於兩尺,李士材稱為「千古只眼」,後人遂皆信之。

 余考汪石山《脈訣刊誤》,辨正叔和之說甚多,而獨于「左寸候心、小腸,右寸候肺、大腸」,未嘗以為非,謂以腑配臟,二經脈﹝channel_vessel﹞相接,故同一部也。

 又昌邑黃坤載元禦,謂脈氣上行者,病見於上,脈氣下行者,病見於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大小腸位居至下,而脈則行於至上,故與心、肺同候於兩寸。

 其說亦精,可正滑說之誤。

楊仁齋謂脈沉細、沉遲、沉小、沉澀、沉微之類,皆為陰;沉滑、沉數、沉實、沉大之皆為陽。

 一或誤施,死生反掌。

 余謂亦有不儘然者,按《名醫類案‧火熱門》,壺仙翁治風熱不解,兩手脈俱伏,時瘟疫﹝pestilence﹞大行,他醫謂陽證見陰不治,欲用陽毒升麻湯升提之。

 翁曰:此風熱之極,火盛則伏,非時疫也,升之則死矣。投連翹涼膈之劑,一服而解。

 又按《脈訣》歌謂傷寒﹝typhoid﹞一手脈伏曰單伏,兩手曰雙伏,不可以陽證見陰為診,乃火邪內鬱,不得發越,陽極似陰,故脈伏,必有大汗而解。時證見此脈不少,習醫者宜審之,不可專主楊氏之說而仲景《傷寒論》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金匱》疝繞臍痛,若發則白津出,手足厥冷﹝reversal_cold_of_hands_and_feet﹞,其脈沉緊者,大烏頭煎主之。同一沉緊之脈,一則屬熱,一則屬寒,然則臨證者,豈可專憑脈乎?

《上海縣誌‧藝術門》載姚蒙善醫,尤精太素脈,鄒來學巡撫召之視疾,姚曰:公根器有一竅出汗水。

 鄒大驚曰:此余秘疾,汝何由知?

 姚曰:以脈得之,左關滑而緩,肝第四葉有漏通下故也。鄒求藥。

 曰:不須藥,到南京便愈。以手策之曰:今是初七,約十二日可到。鄒即行,果十二日晨抵南京而卒。

 夫預決死期,脈理精者能之,至因關脈之滑而緩,知其有漏通下,恐無是事也。志書好為誇張之辭,往往若是。

李東璧《奇經考》云:凡八脈不拘制于十二正經,無表裏配合,故謂之奇。

 蓋正經猶夫,奇經猶夫湖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於奇經,故秦越人比之天雨降下,溝渠溢滿,滂霈妄行,流於湖澤。

 按此則奇字當讀作奇偶之奇。

 (無表裏配合。)

 有讀作奇正之奇者,非也。

脈象虛實疑似之間,最難審察。

 葉思蘭治一產婦醫案有云:凡診脈遇極大極微者,最宜。

 如極大而無力,須防陽氣浮散於外。

 如極微之脈,久久尋而得之,於指稍稍加力,按之至骨愈堅牢者,不可認作虛寒。

 今此症六部皆無脈,尺後則實數有力,所謂伏匿脈也。陽匿於下,亢之極矣,豈可泥於產後禁用寒涼哉?

 其辨別脈象、至為精細,為醫者當熟復其言。

鬼祟之脈,忽大忽小,忽數忽遲。蟲症之脈,乍大乍小。

 蓋皆無一定之形也。至若氣鬱﹝qi_depression﹞之症,每因脈道不利,遲數不調,最宜審察。虛者之脈,亦有至數不齊者。

《汪石山醫案》一人患泄精,脈或浮濡而駛,或沉弱而緩,汪曰:脈之不常,虛之故也。

 用人參為君,加至脈有六陰,亦有反關,診病者,均宜詳審。

 吳郡某醫有聲于時,一達官新納姬人,忽患心病,痰湧手厥,某診其兩手無脈,辭不治,易醫診脈,知是反關,一劑而愈,某之名望頓減。

明王文恪公震澤長語云:徐文定公為詹事時,至蘇城,聞王時勉明醫也,令診之,時勉,以公脈有歇至,不敢言,公曰:吾脈素有異。

 時勉曰:如是無妨。然則脈又有歇至而非為病,臨症者,可不詳察乎?

 (錢塘梁氏《玉繩瞥記》謂近有人只一手有脈,一手無脈,此理殊不可曉,此又臨症者所當知也。)

《汪石山醫案》載:王宜人產後因沐浴,發熱嘔惡,渴欲飲冷水瓜果,譫語﹝delirious_speech﹞若狂,飲食。體豐濃不受補,醫用清涼,熱增劇,石山診之,六脈浮大洪數,曰:產後暴損氣血﹝qi-blood﹞,孤陽外浮,內真寒而外假熱,宜大補氣血﹝qi-blood﹞。與八珍湯加炮薑(八分)、熱減大半,病患自知素不宜參,不肯再服,過一日復大熱如火,復與前劑,潛加參、芪、炮薑,連進二三服,熱退身涼而愈。

 此段病情脈象,無一可以用溫補者,醫安得不用清涼?

 迨服清涼而熱增劇,始知其當用溫補。然非如汪之有膽識,亦不能毅然用之。

 再其脈雖浮大洪數,而按之必無力,與葉思蘭所云(見前)相合,此可於言外得之。

元和江艮庭(聲)《論語俟質》,謂孔子聖無不通,焉有不知醫者,自牖執手,切其脈也,既切脈而知其疾不治,故曰:亡之命矣。

 夫其說未徑人道,然《禮記》疏有夫子脈訣之說,則江說亦自有因。況疾為子之所慎,豈慢以任之醫人,而不究其理乎?

 或謂孔子既知醫,何以康子饋藥而曰未達,余曰:藥當是丸散之類,不知其為何物,即知之而莫辨其種之善否,故《魏書‧術藝列傳》:顯祖欲驗徐謇之所能,置諸病患於幕中,使謇隔而脈之,深得病兼知色候。後高祖疾大漸,謇延醫有驗,酬賚甚渥,下詔有「誠術兩輸,忠妙俱至」之語,其藝可謂精矣。

 乃文詔皇太后之懷世宗也,夢為日所逐,化為龍而繞後,後寤寐﹝awaken﹞而驚悸﹝fright_palpitation﹞,遂成心疾,王顯診脈云:非有心疾,將是懷孕生男之象。而謇則謂是微風入臟,宜進湯加針。

 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醫道真不易言也。

脈數時一止為促,促主熱,然亦有因於寒者,如傷寒﹝typhoid﹞脈促,手足厥逆﹝reversal_cold_of_limbs﹞,可灸之。注家謂之氣本動,為寒所迫,則數而促也。脈緩時一止為結,結主寒,然亦有因於熱者,如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注家謂濕熱﹝damp_heat﹞相搏,脈緩為濕,所以裏濕之脈當見沉結也。

 觀此益知臨症者不可專憑脈矣。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