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尋源》(清‧呂震名)

 下集: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去皮)、芍藥、甘草(各十八銖,炙)、生薑(一兩三錢,切)、大棗(四枚,擘)、麻黃(十八銖,去節)石膏(二十四銖,碎,綿裹)

 上七味,咀﹝chewing﹞。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本方當裁為越婢湯桂枝湯合飲一升。今合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口父﹞:音,甫ㄈㄨˇ,咀嚼也。】

《經》云:太陽病﹝taiyang_disease﹞:發熱﹝Fever﹞、惡寒﹝aversion_to_cold﹞。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湯。

按:無陽何以用石膏。因此諸家詮釋。不得其解。

 或謂無陽乃無津液之義。與亡陽﹝yang_exhaustion﹞有別。並與陽虛不同。

 或謂陽邪來乘。正陽為其所奪。至柯韻伯謂此條必有錯簡。

愚按:無陽二字。乃謂無陽邪也。發熱﹝Fever﹞、惡寒﹝aversion_to_cold﹞。熱多寒少。疑屬陽邪為患。但脈見微弱。知邪不在陽分也。

 既無陽邪。不當更汗。文義便明白易曉。故主以桂枝之二。越婢之一。以和陰而宣陽也。

按:越婢二字之義。

 喻嘉言謂化熱生津。柔緩之性。比女婢尤為過之。恐仲景命名取義。

當不若是之遠也。《外台》方作越脾。《內經》言脾不濡。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此起太陰之津。以滋陽明之液。成無己亦作發越脾氣解。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