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清‧尤在涇)

 卷二 太陽篇下:

 太陽救逆法 第四:

 懊煩滿﹝Bothersome_full﹞證治 六條:

發汗吐下後。虛煩﹝vacuity_vexation﹞、不得眠﹝insomnia﹞。

 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feeling_of_vexation﹞。梔子豉湯主之。

 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主之。

→【﹝忄農﹞:音,ㄋㄠˇ。意:古同「惱」。】

發汗吐下後。正氣既虛。邪氣亦衰。乃虛煩﹝vacuity_vexation﹞、不得眠﹝insomnia﹞。甚則反復顛倒。心中懊者﹝feeling_of_vexation﹞。未盡之邪。方入裏而未集。已虛之氣。欲勝邪而不能。則煩亂不寧。甚則心中懊﹝anguish_in_the_heart﹞鬱悶。而不能自已也。梔子體輕。味苦微寒。豉經蒸。可升可降。二味相合。能徹散胸中邪氣。為除煩止躁之良劑。少氣者。呼吸少氣。不足以息也。甘草之甘。可以益氣。嘔者:氣逆﹝reversed_flow_of_qi﹞而不降也。生薑之辛。可以散逆。得吐則邪氣散而當愈。不可更吐以傷其氣。故止後服。

→【﹝忄農﹞:音,ㄋㄠˇ。意:古同「惱」。】

梔子豉湯方:

 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綿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

得吐。止後服。

梔子甘草豉湯方:

 于梔子豉湯內加入甘草(二兩)。餘根據前法。

梔子生薑豉湯方:

 于梔子豉湯內。加入生薑(五兩)。餘根據前法。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heat_vexation﹞胸中窒者。梔子豉湯主之。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generalized_heat﹞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主之。

煩熱者﹝heat_vexation﹞。心煩﹝vexation﹞而身熱﹝generalized_heat﹞也。胸中窒者。邪入胸間而氣窒不行也。

 蓋亦汗下後。正虛邪入。而猶未集之證。故亦宜梔子豉湯散邪徹熱為主也。心中結痛者:邪結心間而為痛也。然雖結痛而身熱﹝generalized_heat﹞不去。則其邪亦未盡入。與結胸﹝chest_bind﹞之心下痛而身不熱者不同。此梔子豉湯之散邪徹熱。

 所以輕於小陷胸之蕩實除熱也。

傷寒下後。心煩﹝vexation﹞、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

下後心煩﹝vexation﹞。證與上同。而加腹滿。則邪入較深矣!

 成氏所謂邪氣壅于心腹之間者是也。故去香豉之升散。而加枳、樸之降泄。

 若但滿而不煩。則邪入更深。又當去梔子之輕清。而加大黃之沉下矣!

 此梔子厚朴湯所以重於梔豉而輕於承氣也。

梔子厚朴湯方:

 梔子(十四枚,擘)、厚朴(四兩,薑汁炒)、枳實(四枚,水浸去穣,炒﹞。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身熱﹝generalized_heat﹞不去。微煩者:梔子乾薑湯主之。

大下後身熱﹝generalized_heat﹞不去。證與前同。乃中無結痛。而煩又微而不甚。知正氣虛﹝qi_deficiency﹞。不能與邪爭。雖爭而亦不能勝之也。

 故以梔子徹胸中陷入之邪。乾薑復下藥損傷之氣。

梔子乾薑湯方:

 梔子(十四枚)、乾薑(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止後服。

 凡用梔子湯。病患舊微溏者,不可與服之。

病患舊微溏者。未病之先。大便本自微溏。為裏虛而寒在下也。梔子湯本湧泄胸中客熱之劑。

舊微溏者。中氣不固。與之。恐藥氣乘虛下泄。而不能上達。則膈熱反因之而深入也。故曰:不可與服之。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