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清‧尤在涇)

 卷一 太陽篇上:

 太陽權變法 第二:

 大青龍湯脈證 二條:

太陽中風﹝Taiyang_disease_with_wind_affection﹞。脈浮緊。發熱﹝Fever﹞、惡寒﹝aversion_to_cold﹞。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dysphoria﹞:大青龍湯主之。

 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aversion_to_wind﹞。不可服。服之則厥逆﹝reverse_flow﹞筋惕肉瘛﹝muscular_twitching_and_cramp﹞:此為逆也。

此治中風﹝stroke﹞而表實者之法。表實之人。不易得邪。設得之。則不能泄衛氣。而反以實陽氣。

陽氣既實。表不得通。閉熱於經。則脈緊身痛﹝generalized_pain﹞。不汗出而煩躁也﹝dysphoria﹞。是當以麻黃桂薑之屬。以發汗而泄表實。加石膏以除裏熱而止煩躁﹝dysphoria﹞。非桂枝湯所得而治者矣!

 蓋其病已非中風﹝stroke﹞之常病。則其法亦不得守桂枝之常法。

 仲景特舉此者。欲人知常知變。不使拘中風﹝stroke﹞之名。而拘解肌之法也。

 若脈微弱汗出惡風﹝aversion_to_wind﹞。則表虛不實。設與大青龍湯發越陽氣。必致厥逆﹝reverse_flow﹞筋惕肉瘛﹝muscular_twitching_and_cramp﹞:甚則汗多﹝copious_sweat﹞而陽亡矣!

 故曰:此為逆。逆者虛以實治。於理不順。

 所以謂之逆也。

 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擘)、石膏﹝如雞子大,碎)、生薑(三兩,切)、杏仁(四十個,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汗多﹝copious_sweat﹞、亡陽﹝yang_exhaustion﹞。遂虛。惡風﹝aversion_to_wind﹞煩躁﹝dysphoria﹞。不得眠也﹝insomnia﹞。

按傷寒分立三綱。桂枝主風傷衛。麻黃主寒傷營。大青龍主風寒兩傷營衛。其說始于成氏許氏。而成于方氏喻氏。以愚觀之。桂枝主風傷衛則是。麻黃主寒傷營則非。

 蓋有衛病而營不病者矣!

 未有營病而衛不病者也。至於大青龍證其辨不在營衛兩病。而在煩躁﹝dysphoria﹞一證。

 其立方之旨。亦不在並用麻、桂。而在獨加石膏。王文祿謂風寒並重。閉熱於經。故加石膏於發散藥中是也。

 若不過風寒併發。

則麻黃、桂枝已足勝其任矣!

 何必更須石膏哉。須知中風﹝stroke﹞而或表實。亦用麻黃。傷寒而或表虛。亦用桂枝。其表不得泄。而閉熱於中者。則用石膏。

 其無熱者:但用麻、桂。此仲景心法也。

 炫新說而變舊章。其於斯道。不愈趨而愈遠哉。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傷寒脈浮緩者。脈緊去而成緩。為寒欲變熱之證。

 《經》曰:脈緩者多熱是也。傷寒邪﹝cold_pathogen﹞在表則身疼。邪入裏則身重﹝generalized_heaviness﹞。寒已變熱而脈緩。經脈不為拘急﹝hypertonicity﹞。故身不疼而但重。而其脈猶浮。則邪氣在或進或退之時。故身體有乍重乍輕之候也。是以欲發其表。則經已有熱。欲清其熱。則表猶不解。而大青龍湯兼擅發表解熱之長。苟無少陰汗出厥逆﹝reverse_flow﹞等證者。則必以此法為良矣!

 不云主之而云發之者。

 謂邪欲入裏。而以藥發之。使從表出也。舊注謂傷寒見風。故並用麻黃者。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