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哲醫話》(日本‧淺田宗伯)

卷上:

 

 和田東郭:

復古之醫術以吉益東洞為最,東郭出其門下,獨不奉其衣缽,別成一大家。

 蓋譬之兵家,東洞醫如韓信行軍,背水絕糧,置之死地而後生。

 東郭醫如李靖用兵,度越縱舍,卒與法會。

各有其長,不易優劣。

 學人於此處著眼,庶幾得二家之真矣。

◆拙軒曰:古人往往以兵家之事擬醫術,先生以韓信李靖評二氏更妙。

病癱瘓﹝paralysis﹞肩髃骨﹝head_of_humerus﹞開脫如容五指者不治。

 又握掌不開者不治,開而不握者治。

《證治準繩》論嬰兒尤精,足以見王宇泰之苦心。

 轉胞﹝shifted_bladder﹞六味丸治驗亦可玩味。

病轉胞﹝shifted_bladder﹞臍下有塊,其形圓者治。

 若扁如柿核者不治。

 此證以八味丸為套法,而四逆散加附子,抑肝散加芍藥亦奏效,不可不審。

水氣不虛不實,其腫光豔者,鯉魚湯為得。

水氣入胸膈,及肩背拘急﹝hypertonicity﹞如束縛者,為犀角的證。

一角能治水氣上衝,故用之腳氣衝心﹝beriberi_involving_heart﹞頗效。

打撲有似瘀血﹝Bruises﹞衝心而否者,曾睹山陬一婦人大損傷,精神昏憒。

 腹中如杯盆者,迫於心下頗悶亂,脈息僅不絕耳。

 余作走馬湯與之,服已須臾,煩躁,吐瀉﹝vomiting_and_diarrhea﹞清水數升,霍然而愈。

 故知不可慨為瘀血﹝Bruises﹞而治也。

油風﹝Alopecia_areata﹞多用大柴胡湯而效。

 是宜治其腹,徒不可泥其證。

◆華岡青洲治此證,以大柴胡加石膏湯,曰油風﹝Alopecia_areata﹞多屬肝火,亦同見。

每稱東洞曰:先生治足委弱不能步行者,與桂枝加術附湯,兼服紫圓速愈,可謂妙矣。

◆此上焦﹝upper_energizer﹞得通,津液﹝body_fluids﹞得下之旨。

 東郭夙入其室。

◆拙軒曰:青洲翁療梅瘡結毒,頑結難愈者,用桂枝加術烏湯,兼用消毒丸,應手而痊。

 蓋從此處脫胎來。

一婦人年三十有五,背脊佝僂﹝rickets﹞,身不能動搖,足屈而不伸,脈沉緊,其形如十歲許兒,即與理氣湯,兼服紫圓,六月後與慈菇湯,腳伸病方愈。

桃花湯治痢病便膿血極效。

 蓋初起與之無益,其期在熱氣稍解,膿血不止。

 論曰:二三日至四五日其旨深矣。

余常用桃花湯為散,白湯送下得效。

 若少陰病形悉具,特便膿血者,以真武湯,服桃花散亦可。

世所稱中風﹝apoplexy﹞多因癥瘕﹝concretions_and_conglomerations﹞為偏害,宜診腹以處方,故大柴胡湯加甘草,抑肝散加芍藥等,能治此證。

 其他如手足痹痿痹,亦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徒拘其證,不察其因,宜矣不得其效也。

一老人痰喘氣急有癥瘕﹝concretions_and_conglomerations﹞,細柳安以為勞役,與補中益氣湯,痰喘益劇。

 余診曰:此人性豪強,壯年起家,故肝鬱﹝liver_depression﹞生症,加之水飲﹝water-rheum﹞聚結以為喘急也。

 乃與寬中湯加吳茱萸,病安後感寒為下利﹝Diarrhea﹞,因與真武湯利止,以四逆散加薯蕷、生芪全愈。

一男子犯寒夜步,因感冒短氣﹝brachypnea﹞,手足微冷。

 醫以為中寒,與四逆湯,服後短氣﹝brachypnea﹞益甚,咳嗽﹝Cough﹞面赤。

 因與越婢加術苓湯頓愈。

病者目赤眼睛不轉如魚目者,為難治之候。

病患不論緩急,將診之。

 宜隔床望見其形氣,形氣縮小,神彩枯瘁者,死候,不必持脈而知之。

脫證誤與攻擊藥,則爪甲忽失光澤,不可不知。

神闕脈亦為治諸病要訣。

 按之沉小不移者,形體雖虛,為實候,宜攻之。

 若浮芤無力者,為虛候,如水分之動亦同之。

傷寒﹝typhoid﹞舌圓濃者,又薄小者,皆為惡候。

 又始終白胎不變者,亦為難治候。

 又濃者赤者,皆為虛也。

◆盧不遠曰:傷寒﹝typhoid﹞可以神舌識病。

 則風暑燥濕,恐亦有定法。

 此言誠為隅反矣。

臍下悸﹝throbbing_below_navel﹞,按之與呼吸相應者,病患雖危篤,其死有間。

 腳氣﹝Beriberi﹞、勞瘵﹝consumption﹞、濕毒﹝dampness_toxin﹞三病,當臍上五六分任脈外各一寸許,不拘左右必有動氣。

 腳氣﹝Beriberi﹞則弦急,勞瘵﹝consumption﹞則虛數,毒則無定形。

凡大病眼中爽者惡候,不了了者反有生意。

 勞瘵﹝consumption﹞及雜病眼神與病相應者為佳。

診大病鼻樑亦為要訣。

 醫書徒論明堂而不及此,為闕典。

腹脹攻下無效者,有漫遊散氣。

 則頓愈者,此因心下素有積為脹滿也。

◆按:《靈樞》云:夫脹者,皆在於臟腑之外,排臟腑而郭胸脇脹皮膚,故命曰脹。

 東郭所論,蓋斥此等之證而言也。

石膏非大劑則無效,故白虎湯、竹葉石膏湯。

 其他石膏諸方,其量過於平劑。

 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不知此意,為小劑用之,譬如一杯水救一車薪火,宜乎無效也。

◆拙軒曰:此言甚好,傷寒﹝typhoid﹞諸方之石膏,則劑可大,而服數不可多焉。

 至雜病,則非大劑決不能奏效,放膽用之而益可,況今醫人恐石膏殆如蛇蠍噫﹝belching﹞。

感風寒咽喉腫塞,藥汁難通者,作驅風解毒湯加桔梗、石膏冷服,極效。

◆拙軒曰:此證小柴胡加桔梗、石膏,亦奇中,青洲翁曾用之。

傷寒﹝typhoid﹞大熱煩渴譫語﹝delirious_speech﹞,欲飲水數升者,固為白虎湯、承氣湯的證。

 而又有假熱者,有水邪者,故真武湯或犀角、生耆類。

 有時為市醫者,宜審脈證諦腹診以決真假矣。

傷寒﹝typhoid﹞面合赤色者,升陽散火湯、犀角湯(《醫學綱目》)間效。

 若服之二三日不愈者,多為戴陽難治。

 治療有先後之序,紊之則無效。

 一病患足心至胯間煩熱,日夜數十發,殆如有火往來。

 醫以為腳氣﹝Beriberi﹞,治之不差。

 余診之,臍右以至少腹磊塊應手,此屬燥屎,因問其大便曰不通。

 乃作調胃承氣湯與之,燥屎悉出而後治其腳氣﹝Beriberi﹞,諸證全愈。

 是其明征。

疝陰囊腫大與治疝諸方不愈者,與半夏厚樸湯加犀角速效。

 又經閉﹝Amenorrhea﹞與逐瘀諸劑不治者,與安中散、抑肝散等得效。

 是皆欲得南風,必發北牖之理。

 醫不可不知此活手段。

小兒慢驚風﹝chronic_infantile_convulsion﹞及中暑者﹝heat_stroke_and_sunstroke﹞,其口為如笑者必死。

因毒氣而聲啞者,加喘氣則多死。

吳氏所論疫京師十年前大行,其後絕無。

 蓋疫者年年異其證,而發於柴胡者多。

 則募原說不為無理。

◆仙台工藤周庵著救瘟袖歷論,因時運異證。

 亦可參考。

黴毒家口中爛、耳鳴﹝deafness﹞、咽喉腐蝕、頭痛、肩背痛、聲啞、吐沫、齒斷強直,八證者,皆系輕粉毒,宜詳之。

天庭色衰者為虛,色盛者為吉,色痿有皺紋者為難治,日月額凹陷者死,失色者為難治,無生氣或羸脫者死,耳痿失色者死,髮際有白點者死,面冷或鼻冷或少商穴﹝LU11﹞冷者死,額上冷者死,此皆望色決死生之要訣也。

按:《醫學正傳‧小兒門》湯氏說云:山根若見脈橫者,知兩度驚。

 相書鼻為山根,山根有疾,尤非佳兆矣。

 然東晉謝安、北宋劉貢父俱有是疾,一則德望蓋世,一則博識該覽。

 居一代諸賢之右,亦不可拘物理小識云:小兒乳哺時母有孕,輒眉心黑泄瀉﹝diarrhea﹞,據之則眉間亦可精察。

脇下引背脊痛者,多屬畜血,不可概為懸飲。

世所稱膿淋者非淋,即《外科正宗》蝕疳也,宜解毒劑。

急喉痹﹝pharyngitis﹞秘寒不能飲下者,與苦酒湯效,或平素患咽腫者﹝swollen_throat﹞亦效。

 一男患咽痛﹝pharyngalgia﹞,後元氣衰乏,下利﹝Diarrhea﹞咽腫﹝swollen_throat﹞而燥,難言語者,與苦酒湯,初痛楚不能咽,後快通愈。

病患絕脈者,暴出為惡候,微續為佳兆,不止脈如厥逆﹝reversal_cold_of_limbs﹞亦然。

 治病求本為要。

 譬如鼻痛、耳痛、耳聾﹝deafness﹞,徒為耳鼻之治,此即舍本執末也。

 為醫者宜認其所以然而治之。

用方以活變為主,某方治脫肛﹝proctoptosis﹞,某藥主下血﹝hematochezia﹞,概用之者,不知活變也。

 一方以應萬病,萬病以歸一方,是謂活變也。

心胸痞塞,用芍藥、甘草類不應者,半夏厚朴湯加芎藭,輕其劑量而服之則效。

◆拙軒曰:如此條所言東郭翁極得意手段,玩味有餘,下條亦然。

泄利﹝diarrhea﹞與附子劑不止者,錢氏白術散奏效。此理可玩。

一婦人羸瘦盜汗﹝Night_sweating﹞,下利﹝Diarrhea﹞十餘行,腹中拘急﹝hypertonicity﹞如摸羅網,不欲飲食時喘者,與真武湯愈。

傷寒﹝typhoid﹞與下劑,以其脈沉實沉緊為的也。

◆此語非大有見識,大明脈理者不能道,誠與仲師用承氣之旨符合。

病患有心下痞硬﹝hard_glomus_below_the_heart﹞,腹中拘急﹝hypertonicity﹞而遺精﹝pollution﹞或漏精者﹝spermatorrhoea﹞,概為下元虛治之,則痞硬益甚。

 先治其痞,則遺精﹝pollution﹞亦隨愈。

病咳血心下有水,左肋及脇下拘急﹝hypertonicity﹞動悸者,與柴胡薑桂湯加吳茱萸、茯苓愈。

 此治腹而血自治也。

◆拙軒曰:翁之用四逆散、柴胡薑桂湯、八味丸等,縱橫顛倒,變化無方,實極得心應手之妙,他人不可及也。

 然精思求之,豈不得其仿佛乎。

諸瘡內攻,及腳氣﹝Beriberi﹞上衝,與木瓜、吳茱萸、犀角等無效者,四物加黃柏、山梔子,或四物加浮萍能治之。

 蓋不制水濕而治血虛﹝blood_deficiency﹞,最是上乘法。

生地黃能治心下痞硬﹝hard_glomus_below_the_heart﹞,乾地黃亦然,但其效不如生耳。

京師一時咳嗽﹝Cough﹞大行,有人患之,諸藥無驗。

 荻野台州以為下元虛,與八味丸不應。

 診之左肋拘急﹝hypertonicity﹞,因與四逆散加吳茱萸、牡蠣速愈。

一婦人數日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不食,腳攣急,臍下有塊而痛,其狀頗似蓐勞﹝childbirth_taxation﹞,眾醫治之不愈。

 余以塊為主證,與安中散,塊漸消,汗隨止,全愈。

久腹痛者,徒禁濃粱而不減飲食,則雖方證相對,更無效。

腹痛發嘔吐者﹝vomiting﹞,不詳其因而治之,則誤人不淺鮮,因者何?

 曰積聚﹝abdominal_mass﹞,曰停食,曰蛔蟲,曰水飲﹝water-rheum﹞,曰瘀血﹝Bruises﹞,曰腸癰﹝intestinal_welling-abscess﹞是也。

 積聚﹝abdominal_mass﹞心下痞硬﹝hard_glomus_below_the_heart﹞,按之則反脹。

 停食心下濡,按之如空,蛔蟲按之指下有氣築築然。

 瘀血﹝Bruises﹞多在臍旁及少腹,按其痛處塊應手。

 水飲﹝water-rheum﹞其痛遊走不定,按之則鳴動。

腸癰﹝intestinal_welling-abscess﹞多右腹,按之左右異狀。

 且手足痛處則必覺潤澤,右足攣急,小便淋瀝﹝dribbling_discharge﹞。

 余多年潛心辨此六者,無有差忒。

風眼痛劇者,與紫圓六七分大下之即效。

◆拙軒曰:專門眼科曾有此快活手段耶。

黴毒熱甚者,以清解為主。

 若解發不徹,則多為沉痼廢疾。

 此法醫書未說及,為可深惜矣。

偏枯﹝hemilateral_withering﹞證有治不治之辨,病者握手者決不治。

 試使握手仰臥,則其手必開,復起之則如故,是為惡候。

噤口痢者﹝anorectic_dysentery﹞,胃口至胃中多畜水飲﹝water-rheum﹞,故水分動氣甚。

 附子理中湯加粳米,或加薯蕷、生效,又將生雞肝入醬煮熟取汁服之。

掘河丸太街一富商女年十八,患麻疹﹝measles﹞,其狀細小,欲發不能發,隱隱於皮肉,大熱如火,嘔逆﹝emesis﹞,水藥不能納口。

 余以為熱毒內攻所致,乃與調胃承氣湯,病阻不能服。

 因延田中信藏診之曰:余有浴法試之,家人疑議。

 余曰:藥不能下,施之而可。

 信藏乃以清酒和熱湯盛之於盤內,使病者沐浴其中,須臾出之,溫覆取汗,則嘔吐﹝vomiting﹞忽止,疹悉發。

◆拙軒曰:魏氏博愛心鑒水楊湯浴痘兒之法,與此條同巧異曲。

 治痘法以辨胃強弱為要,雖有下利﹝Diarrhea﹞、煩渴、寒戰﹝rigor﹞、切牙等證,胃氣強者可治。

 補瀉之分,全在此一途。

老人頑癬﹝stubborn_lichen﹞,多因血液乾燥,濕熱﹝damp_heat﹞熏肌表。

 故溫清飲為的治,或加浮萍佳。

腳氣﹝Beriberi﹞動氣甚者,四物湯或效,蓋以水分動為標準也。

噦逆﹝hiccough﹞屬胸中者,主橘皮、竹茹、丁香。

 其屬腹中者,主附子粳米湯,合甘草乾薑湯。

 若有水飲﹝water-rheum﹞中氣虛者,主香砂六君子加芍藥也。

產前後口舌赤爛焮痛者,實者以麥門加石膏湯,三黃加石膏湯為主。

 在虛實間者,以加味逍遙散為主。

 極虛者,以附子湯加當歸為主。

 若赤爛生白點者,為惡候。

 加下利者﹝Diarrhea﹞,為不治。

諸病其脈時時變易者,屬癇也。

余曾謂芍藥緩肝,當歸潤肝,川芎疏肝,生地黃瀉肝。

 其能各異,而要之不能出肝分。

卒厥人趺陽脈應手者,為惡候,何者?

 胃氣脫則趺陽反鼓動。

 宜審其神氣有無,吐與利證異而因同,醫當曉其理。

諸病凝結心下者,多屬肝氣。

 疫證亦多挾肝氣,宜察焉。

赤遊丹毒﹝Erysipelas﹞不早下之,則內攻為走馬牙疳﹝acute_gangrenous_stomatitis﹞,宜涼膈散加犀角。

黴毒上攻,頭上腫起為凸凹者,屬火證。

 宜溫清飲,黴毒動生火,不可徒為濕而治焉。

久病患左右偏臥者,一朝忽得自由臥,則死期在近。

池田瑞仙(錦橋)診痘甚粗,如不用意者,或人問之。

 曰:診察過密,則反失真。

 其妙存於目擊之間,譬如睹刑人之就死地,雖剛強者其氣餒,憔悴之狀,在過眼之間,若熟視久之,則其形氣與常人無異矣。

 余治妙法大王臣菅谷中務卿男,啖柿果傷胃,發大吐瀉﹝vomiting_and_diarrhea﹞,四肢厥冷﹝reversal_cold_of_the_limbs﹞過肘膝,換數百方治之無效,束手俟死。

 余望之形容自有生氣,因與理中安蛔湯,忽蘇息矣。

是前醫則熟視刑人也,餘則一見於道途也,可謂瑞仙真得實詣者矣。

患澼囊者﹝afflux_pouch﹞,足痿﹝wilting_of_the_legs﹞就蓐,則多不治。

結毒入眼瞳人陷缺者,為用汞劑之的,非他藥之所治也。

 消息與汞劑,則瞳人圓滿復故。

 若不圓滿反緊小,神水流散者,不治。

因結毒成聾者,成青盲者,成聲啞者,皆不治。

 但聾耳有所少聞者,遠房服藥,則愈。

服輕粉口中腐爛者,石榴皮、松脂等分煎服效。

凡與粉劑者,先與瀉火藥,而後與之為佳。

 此與療打撲者先行拆水,而後服,酒奏全效,同一理。

會陰打撲小便不通﹝shifted_bladder﹞,但少尿血者﹝hematuria﹞,與桃核承氣湯。

 若不瘥者,與大黃附子湯一帖,用附子(二錢)為佳,服之小便快利血止為度。

 又因證可與八味丸,是真藤元志試效方云。

◆拙軒曰:會陰打撲其證劇,並尿血﹝hematuria﹞涓滴不通苦悶者,內用甘遂、大戟峻劑,外施導水管,不然無救法。

 此條所言,蓋屬緩證。

癖逼塞胸膈者,脈異左右,癖之所在,其脈必澀,癖之所無,其脈必數也。

 又有其人常脈遲,因癖而為動數者。

癖人橫臥有下癖而眠者,有上癖而眠者。

 審之其下癖者,必因胸中沖逆甚也。

舌色純紅而柔軟,其形失常乾燥者,為參附所宜與之。

 舌色不變者,惡候也。

 若無汗譫語﹝delirious_speech﹞煩亂,舌上焦黑無芒刺乾裂成皺者,亦為附子所宜。

 蓋此證其脈雖浮洪或弦緊,必無根抵。

 與附子,病勢緩則脈必見虛候也。

 蓋舌純紅者屬陰虛,而焦黑者屬虛火也。

 又有證具陽候而舌上反無胎潤澤者,為惡候。

 若此證必胸有所閉塞者,與藥開達心胸,則舌上生胎也,為佳兆。

 又雖與藥制之熱愈熾,胎不更生者,為不治之證。

 又服藥後,舌胎一去其色不和者,有宜石膏者,有宜附子者,有宜地黃者,當審別焉。

 要之舌與脈者,陰陽虛實之所判,不可不細精,故吾門加四診以腹舌而論定病因虛實也。

 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不知之執腹診,舍脈舌,可謂疏漏矣。

◆拙軒曰:寬政年間水戶土田恕庵著舌圖說一卷,據張路玉舌鑒等。

 附以己所見,頗為詳明,可謂得東郭翁之心者。

舌上不論黃白帶﹝Leukorrhea﹞光滑而乾燥者,附子所宜也。

 其紅色者,益為附子的證矣。

病患舌上白胎,其下含紫黑色如牛舌者,為惡候。

 此舌候兼面戴陽,則更為危矣。

按舌候大概諸疫無異,故疫痘皆同診。

 但至結毒則具一種舌色,不可不辨。

◆白胎中帶黯色者,及舌下赤色中成皺紋者,又紫色如牛舌者,皆屬結毒也。

 崎嶴德見茂四郎者,(絲割符年寄。)患鼻淵﹝Sinusitis﹞三年,諸醫以為肺虛,百治無寸效。

 診之兩鼻流濁涕如簷滴,脈弦緊,腹拘急﹝hypertonicity﹞。

 予曰:此系肝火熏灼肺部,上下氣隔塞之所為。

 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不知之,漫認為肺病,或誤為風邪侵肺,徒用辛荑、白芷之類。

 宜乎不得其治也。

 乃與四逆散加吳茱萸、牡蠣服之,半月許,病灑然愈。

 蓋此等病宜詳其脈腹,而處方不必四逆散也。

凡病患胸膈不開,則必下不寬,故欲制心下者,先治其胸膈,是醫家一大緊要。

 竊比之於淨土門一枚誓詞。

一婦產後經二旬,卒嘔吐﹝vomiting﹞數日不止,左脇下沖逆痛劇,與吳茱萸湯(參用洋參)忽安。

產後腰膝痿弱者,多系痃癖所為。

 蓋其初妊時患水腫﹝Edema﹞或腳氣﹝Beriberi﹞,至產後氣急者,與對證藥。

 前證愈後,當詳腹延醫痃癖,此證最要艾灸﹝moxibustion﹞。

 若施湯流及艾灸﹝moxibustion﹞痃癖為之壓不瘥者,與桂枝加術附湯、麻黃附子細辛湯,而二三日或四五日之間,以紫圓下之則愈。

 此即先師東洞翁獨得之妙,而餘則因其證與四逆散、理氣湯、十全大補湯等,時時以紫圓下之,每得效。

紫圓以蕩滌胸膈為主,故發狂上炎,甚者及產後痿弱,心膈氣﹝diaphragm_qi﹞不能下降者,皆用之效。

昔東洞先生曾以此方治龜胸﹝tortoise_breast﹞、龜背﹝hunchback﹞,即此旨矣。

目疾屬內瘴者,艾灸﹝moxibustion﹞最效,而專門者忌之為可笑。

 其他如黃風雀目﹝night_blindness﹞、肝虛雀目﹝night_blindness﹞,不知其辨動誤治。

 蓋黃風者,白睛中生細皺發黃色,用滋陰明目湯、八味丸,單楊抱術等效。

 肝虛者,烏睛白睛如常,但覺昏暗,故為難治。

松原一閑齊者,吉益東洞山脇東洋師友也,本為若狹候臣嘗治龜胸﹝tortoise_breast﹞、龜背﹝hunchback﹞。

 及痿躃﹝atrophy-flaccidity﹞沉痼者,用起廢丸,其方大黃、生漆、二味研末為丸,未乾時服一錢或二錢。

 服後大熱發赤疹為知,而因證與他藥則全愈。

一閑齊門人橋誥順治。

 治一婦人,頭髮發火,每梳之覺火氣至即見光,與三黃加石膏湯痊。

予親見一婦歸家,衣裏有爆響,投之於暗處皆見火,此皆肝火之所為,不足怪矣。

拙軒曰:明郎瑛七種類稿卷二十六有衣火一條,與此同日之談。

 又見張芳洲雜言:按人髮貓皮暗中以手拂之,常見燈光,且聞爆響。

 西洋人以為電氣發出之驗,不必肝火之所為也。

 《醫剩》云:先考藍溪公所識一貴婦,每暗中更衣,火星爆出,同婦女櫛髮,於暗中及貓兒背毛逆摩出火之類,蓋體氣盛者,偶有擊而發光者,非真火也。

十棗湯證有下痢者﹝Diarrhea﹞,因上迫勢甚而熱下陷為利也。

 故與脫利其趣迥異,如柴胡瀉心下痢﹝Diarrhea﹞亦然。

痘疹下利﹝Diarrhea﹞與傷寒﹝typhoid﹞合病下利﹝Diarrhea﹞同。

 但及十餘日者,與少陰下利﹝Diarrhea﹞同轍,正為惡候。

大津小野又三郎者,患天行發呃逆﹝hiccup﹞,五六日微利,其脈變幼無測,眾醫以為脫候皆辭去。

 予診視半日許,謂旁人曰:此脈非惡候,即肝火亢盛之所為。

 因四逆散加地黃、古金汁服之,脈頓定,諸證隨痊。

便毒無膿潰,勢將消散者,內托劑更無效。

 與三物楸葉湯,若不起發者,加附子,服之無效者。

 概因疝瘕﹝mounting-conglomeration﹞為之妨害,與四逆散加附子奇效。

 若終始無膿潰勢者,與芎黃散加蕎麥可下之。

小兒胎毒﹝fetal_toxin﹞系先天,而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不知之,或言分娩﹝parturition﹞時誤飲瘀血﹝Bruises﹞為可笑。

 凡診其毒,先以指頭按肋下,心有凝結。

 而因其緩急,可察毒之輕重。

 又面色灰白,或暗黑,或過光澤,皆屬胎毒﹝fetal_toxin﹞也。

若受父母黴毒者,最為難治。

其人平生一手脈不應者,偶者之固無害。

 若四十以後,一手脈暴絕者,為惡候。

 此證多房者多有之宜詳。

大腹痛服建中湯無效者,認水分動氣與莎湯則愈。

 又左脇下逆搶痛甚,與諸藥無效者,有水分動則與地黃劑效。

→【(艹卞):音,ㄅㄧㄢˋ。意:同苯。】

水分動有三:道屬肝腎虛火者,為地黃薯蕷牡丹皮之所宜;其動在表泛應者,為茯苓之所主;其動無根蒂,臍中齊鼓激者,所謂腎間動屬不治也。

京師書肆梅村氏曰:江戶千鐘房有治積氣血奇方,名順氣散,即四物湯、香附子等分研末者。

 予以為此方有理,因制莎湯屢驗。

一男子年二十四,得病五年,右膝腫起如別束筋肉,不能行步,其狀稍類鶴膝風﹝arthrosis_like_crane_knee﹞,而其診腹右臍下拘急﹝hypertonicity﹞最甚,按之右足攣痛甚,其性急不能堪物。

 予以為肝癖固結之所為,即與大黃、附子加甘草湯,數日癖塊發動,病稍緩,因與四逆散,加良薑、牡蠣、小連翹全愈。

 此證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不知,徒為腳疾,用葳靈仙、杜仲、牛膝宜矣,不得其治也。

 當詳其腹候而治之,此即餘積年粉骨碎身之所得,殆為醫家之新手段矣。

◆拙軒曰:此治驗翁極得意手段,讀者宜究心焉。

發閒人事不省,藥汁不下者,宜艾灸﹝moxibustion﹞。

 最要大壯。

 不徹者,晝夜灸至七日為度。

 傷寒﹝typhoid﹞發癇者,亦宜此法,大灸至閑瘥,則邪亦隨解。

 此理醫經所不闡,故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恐熱忌灸,可笑矣。

◆竇材曰:醫之治病用灸,如煮菜需新。

 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針艾故也。

 又曰:世俗用灸,不過三五十壯,殊不知去小疾則愈,駐命根則難。

 故《銅人針灸圖經》云:凡大病宜灸臍下五百壯,補接真氣,即此法也。

 彼此同見,可謂海外子雲矣。

平素有疝瘕者﹝mounting-conglomeration﹞,得大病其塊忽移處者,甚為惡候。

患黴毒不外達,蘊結臟腑,兼見疝瘕者﹝mounting-conglomeration﹞,不可徒治疝瘕﹝mounting-conglomeration﹞,因疝瘕﹝mounting-conglomeration﹞不急於黴毒焉;如已形惡候者,亦當先顧疝瘕﹝mounting-conglomeration﹞。

一閑齊門人橋誥順治一嬰兒痘疹入眼,久未退去赤翳,用生地黃、芍藥、川芎、當歸製劑,日就愈瘳。

 是與余謂四味緩肝、潤肝、疏肝、瀉肝分取,其治肝病同出一意焉。

傷寒﹝typhoid﹞誤下成結胸,用陷胸法者,是誤下。

 乃下不及病之意,故陷胸法再下之愈。

◆拙軒曰:此言未有見到者,曷能道之,誤下誤於輕下。

 正文原是失下,千古無人敢作如此解。

承氣湯攻黴有捷於汞劑。

患瘵疾﹝consumption﹞便先溏者,建中劑可用。

 便未溏咳嗽﹝Cough﹞晡熱喘噦﹝Dry_Vomiting﹞痰多者,非建中證焉,投之反劇。

癆瘵﹝consumption﹞勿必由虛起,體質實者遇折傷久延,瘡瘍﹝Carbuncles_and_Furuncles﹞久不收,亦致癆瘵﹝consumption﹞。

 然亦實者成虛也。

傷寒﹝typhoid﹞七八日不大便,小腹高突者,為惡候。

大津小野又三郎者,患天行愈後,症似癆瘵﹝consumption﹞,咳嗽﹝Cough﹞、盜汗﹝Night_sweating﹞。

 余與地黃劑,眾醫強欲用建中,五七日遂喘急,仍與地黃劑愈。

◆拙軒曰:建中法必在瘵疾﹝consumption﹞、便溏﹝sloppy_stool﹞者用之。

久患便溏﹝sloppy_stool﹞,到皮色皎白,肌肉脫削者,瘵疾﹝consumption﹞已成。

癆瘵﹝consumption﹞便先溏泄﹝sloppy_diarrhea﹞,艾圓灸天樞﹝ST25﹞、膏盲﹝BL43﹞、脾腧﹝BL20﹞、關元﹝BL26﹞亦愈。

 灸膏盲﹝BL43﹞可三七壯,灸關元﹝BL26﹞可五七壯。

發癇人艾灸﹝moxibustion﹞當有忍心。

黴毒亦能致瘵疾﹝consumption﹞。

瘵疾﹝consumption﹞起時有咳嗽者﹝Cough﹞,必失血。

余嘗用薯蕷、生芪、加入四物劑,治癒娠妊嘔吐﹝vomiting﹞、便溏﹝sloppy_stool﹞,患白帶﹝Leukorrhea﹞不止,形體瘦,痃癖結塊在腹亦愈。

癖塊食積﹝Food_stagnation﹞胸膈,紫圓效。

打撲瘀結,大黃蟅蟲攻下即愈。

 余治一婦人打撲腹痛,月水欲來不通。

 萃岡青洲診之曰:瘀結於腹,與余同,惟他藥多劑不知。

 遂大黃蟅蟲劑,即見黑瘀行而愈。

痢疾﹝dysenteria﹞不得進藥為噤口痢﹝anorectic_dysentery﹞,然積食不消,胸膈癖塊結實,亦噦﹝Dry_Vomiting﹞惡不可進藥,勿謂一律噤口也。

嬰兒吐乳﹝vomiting_of_milk﹞,一吐直沖即止者易治。

 吐了再吐,吐出順口而流也,不易治。當分別診之。

傷寒﹝typhoid﹞失下多,誤下少。

妊娠﹝Pregnancy﹞患傷寒﹝typhoid﹞當下之候,大承氣亦可投。

 一婦人年二十有六,妊娠﹝Pregnancy﹞三個月有餘,患傷寒﹝typhoid﹞已十日,手足冷﹝Coldness_of_limbs﹞,身熱昏囈瘛瘲﹝tugging_and_slackening﹞,大便秘結﹝Constipation﹞,口燥氣盛,胎動不安,頭額汗。

 眾醫以白虎證用生石膏、知母、生芪、多劑未知,危已極,胸膈悶急,腹硬而痛。

 余謂承氣劑可效,投之果愈。

拙軒曰:有故無殞,此之謂也。

 臨危之治療,不可以有猶豫之意。

 不獨治妊娠﹝Pregnancy﹞、傷寒﹝typhoid﹞,如見他證,亦當如是也。

半身不遂﹝hemiplegia﹞,手足偏廢于左為多。

痘證白色頂陷,保元湯效。

患黴毒者,兼發痘瘡﹝pox_sore﹞,多危候。

偏廢症,亦有黴毒成之者。

中風﹝apoplexy﹞證口開眼合撒手遺尿﹝enuresis﹞,亦有治者,余常用六君子加薑汁而愈。

 為市醫者,宜審脈診神而治。

傷寒﹝typhoid﹞病後,因勞而復者少,因食而傷者多。

余治傷寒﹝typhoid﹞有用承氣法大便至數十行,猶見膠黑粘膩之糞者,豈可執一下不可再下之說也。

◆拙軒曰:斷病確,然後用藥准。

 雖一下再下,自亦無妨,然於診斷不可不加之審也。

喉痹﹝pharyngitis﹞多有急不及藥者,若可進藥,須急投之。

產後治法,市醫必拘于生化湯。

 然亦有須審他證之急於去瘀生新也,不可不分別權衡。

產後中風﹝apoplexy﹞,筋絡拘急﹝hypertonicity﹞,手足瘛瘲﹝tugging_and_slackening﹞,四物合薯蕷、生芪、秦艽,補之則易愈,不可概作風治。

 腹診似較脈診有據,舌診尤較腹診有據。

先師東洞翁屢以紫圓治痰粘膠結氣逆者,蓋亦善用紫圓之妙也。

 然亦用之當者方效。

松原一閑齊治一婦人,年三十有餘,妊娠﹝Pregnancy﹞漏下﹝metrostaxis﹞,用補中益氣合十全大補兩劑,早晚間投而愈。

 又治一婦年二十,妊娠﹝Pregnancy﹞亦患漏下﹝metrostaxis﹞,他醫曾用過補中益氣劑、十全大補湯,均不見效,閑齊用地黃劑即愈。

 蓋一為氣虛,一為血熱,體質不同,治療豈可不諦脈診證而分別也。

桂枝湯治痹痛,亦能奏效。

腳氣﹝Beriberi﹞上衝,先師東洞翁亦用紫圓治之。

艾圓灸足三裏穴﹝ST36﹞,可引腳氣﹝Beriberi﹞不上攻。

瘡瘍﹝Carbuncles_and_Furuncles﹞用艾圓隔薑灸,奏效甚速。

桃花治痹泄,亦可通用。

黃疸﹝icterus﹞證茵陳蒿湯不應者,合五苓散必應。

嬰兒抽搐﹝twitch﹞,不必一定,因風、因痰、因食、因熱。

 如久患瀉利,及大病後抽搐﹝twitch﹞更多,與附子理中湯,每每奏效甚捷。

 市醫有拘於驚風用麻桂各法,不救甚多。

◆拙軒曰:喚醒群迷,活人之功大矣。

艾灸﹝moxibustion﹞之效甚捷,痹痛亦有不可艾灸者﹝moxibustion﹞,黴毒痹痛多不可用艾灸﹝moxibustion﹞。

 灸則反劇,當慎之。

按摩法宜於嬰兒症,因其投劑易誤也。

解毒劑治風疹﹝rubella﹞見愈者,仍有黴毒夾症。

黴瘡症身體強壯之人,雖勿投劑,火毒漸清。

 用當歸、生黃、芍藥各治肝藥,每得愈。

患傷寒﹝typhoid﹞者投承氣湯大下,反見舌苔黃濃而焦者,必當再下。

 亦有下後熱反盛者,亦宜再下之而愈。

 市醫多以一下不敢再下,但余見因下而死者少,失下而死者多。

龜背﹝hunchback﹞、龜胸﹝tortoise_breast﹞,由黴毒而成亦多。

瘰癧﹝Scrofula﹞亦有根於黴毒之作,不可不諦審也。

支飲﹝propping_rheum﹞易為腫脹,理中法合金匱腎氣法得效。

余治一男子喘症,遇夏季必作,冬時反愈,與他人患喘症者相別。

 青龍法投之不效,香薷合六一散投之即愈。

 以治暑症之藥治喘,蓋其喘實因暑而起也。

 所以治病必求其本謂可信。

 征韓一役,患喘甚多,青龍法不效,惜乎未諦審及此。

卒昏倒汗出,肢冷,面現紅潤者,決死。

老人卒昏倒,脈見弦緊革等者,為惡候。

 如支飲﹝propping_rheum﹞亦然,其面戴陽者,尤為凶。

◆溫公詩話云:平時充實而光澤可也,唯暴光澤特甚者,死兆也。

 是如草木將枯,精華頓發而生雀餳,司命者不可不知矣。

稟質強盛者,偶損下元,虛火上炎,加之以疫邪,醫誤為實,與大柴胡湯一下忽脫者有焉。

 余故曰:視色不以目,聽聲不以耳。

咳嗽﹝Cough﹞有自心肺者,有自胃中者,不辨之,則治方無效。

腹痛諸藥無效者,香蘇散加青皮薑煎奇中,妊娠﹝Pregnancy﹞大腹痛者尤佳。

◆征韓役先哲既發明之。

 而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睛賾,實為可憫。

患瘵疾者﹝consumption﹞,襟際肉先脫,與他病羸瘦不同,宜熟察。

◆拙軒曰:此診瘵疾﹝consumption﹞一大候,揭出示學者,可謂深切。

 按蘇遊傳屍論云:此病若脊膂肉消,及兩臂飽肉消盡,胸前骨出入,即難療也。

 《靈樞•五變篇》云:臂薄者,其髓不滿,故善病寒熱也。

 東郭說蓋有所原焉。

久患癇癖者,瘥後其性躁者,為惡候。

遺精﹝pollution﹞、白濁﹝Baptorrhea﹞屬疝者多,概不可為虛,如強中病亦然。

下血﹝hematochezia﹞有下焦﹝lower_energizer﹞濕熱﹝damp_heat﹞而虛者,宜茵陳四苓加附子。

 屬腸胃實火者,宜三黃湯。

 腸風﹝bloody_defecation﹞、下血﹝hematochezia﹞,腸胃中蓄水飲者,宜四君子湯加黃芪、白扁豆。

 胃中及下焦﹝lower_energizer﹞虛寒者,宜真武湯。

 如痔下血﹝hematochezia﹞,亦可因此法通治。

甘草粉蜜湯,治澼囊﹝afflux_pouch﹞病痛甚者效。

傷寒﹝typhoid﹞以大柴胡湯或柴胡加芒硝湯下之。

 熱除後,肝氣大動,譫言妄語﹝raving﹞如狂者,與竹茹溫膽湯則安。

 世醫﹝physician_of_long_family_tradition﹞不知之,妄下誤治者多矣。

瘰癧﹝Scrofula﹞成勞者,與痔漏﹝Anus_Fistula﹞成勞者,其理全同,但有上下分耳。

◆拙軒曰:不止瘰癧﹝Scrofula﹞、痔漏﹝Anus_Fistula﹞,凡瘡口不收,膿水多出者,皆成勞,血液虧乏故也。

妊娠﹝Pregnancy﹞、熱鬱﹝heat_stagnation﹞甚則多墮胎﹝abortion﹞,麻疹﹝measles﹞疫毒最然。

 此因腸胃熱甚,薰蒸子宮,故用大黃、芒硝無所嫌,巴豆亦時可用,所謂有故無損也。

 但疫毒行下奪有機,不可忽諸。

兩脇凝結者,直灸章門﹝LR13﹞,則易激動。

 因先灸風市﹝GB31﹞,則反奏效也。

 凡灸艾易激者,可善解此理。

 病在上者,先灸足,漸及腰,則上部寬不激動。

 因灸其部分,則奏全效也,是與大柴胡湯證候而阻其藥者,反與理氣湯利其氣,而後事疏通則不激同理。

 灸藥之於疾病,豈有二致哉。

妊娠﹝Pregnancy﹞下部有水氣,至產後不瘥,惡露不下﹝lochioschesis﹞,氣息促迫者,先利其水,則惡露﹝Lochia﹞亦通。

 治發狂用瀉心湯紫丸者,奪取諸快利胸膈也。

 東洞先生治龜胸﹝tortoise_breast﹞、龜背﹝hunchback﹞以紫丸者,恐不過此意。

 產後腳膝痿弱與紫丸者,亦疏通胸膈氣﹝diaphragm_qi﹞以下達也。

癖沖逆心下及脇下者,其所沖之眼必為邪視,又有因癖之左右而自異大小者。

妊娠嘔吐﹝vomiting_of_pregnancy﹞不止,水分動甚者,小半夏,加茯苓湯、粳米、薯蕷、生奇中。

 若中氣虛極者,香砂六君子湯加粳米,各咀﹝chewing﹞為炒黑,別入洋參一分,水煎少少服之效。

 →【(口父):音,ㄈㄨˇ同「甫」。意:咀嚼也。】

暴吐血﹝haematemesis﹞不止,或暈絕者,灸鳩尾穴﹝RN15﹞數百壯奇效。

◆失血甚者,最要接續元氣,不可畏其炎焰,專尚寒涼,逐漸消伐其元氣。

小兒吐乳﹝vomiting_of_milk_in_infants﹞不止者,對證方中加精品麝香皮效。

◆大人嘔吐﹝vomiting﹞諸藥無效者,麝香、桂心二味為末調服效。

馬脾風﹝infantile_Acute_asthma﹞、麻疹﹝measles﹞、丹毒﹝erysipelas﹞三種,治法略同。

 而有馬脾風﹝infantile_Acute_asthma﹞異治者,如無價散是也。

◆此說太似粗,而細味之有理,精於治療者自知之。

余嘗讀先生所著《傷寒論正文解》,深知其識見超乘于古人。

又讀導水瑣言,養嬰瑣言,大見其治術入神品。

 特如方意解穿鑿臆斷,或戾古人立方之意,蓋方論創于成無己。

 而吳昆、李中梓、柯琴、汪昂諸家,各有發明,然或有擇焉未精,語焉未詳者,方意之難解。

 振古而然,豈止此書哉。

◆拙軒曰:方意解一書極辨矣。

 要之一家言,僕亦不能信焉。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