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懸解》陽明腑病 二十七章: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自經傳腑,腑病宜下,其經證未罷,猶見惡寒,則宜先汗而後下。

 經證已解,惡寒不作,而潮熱﹝hot_flush﹞汗出,全是腑證,當相其緩急而用下法也。

陽明腑病 調胃承氣證 陽明 二十: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二日陽明,三日少陽,此但傳經絡而不入臟腑,發汗則解矣。

 乃當三日少陽之期,發汗不解,而反蒸蒸發熱者,此不在經而在胃也。

 宜早以調胃承氣調之,免後此之用大承氣。

 此大承氣之初證也。

調胃承氣湯 五十七:

 大黃(三兩,清酒浸,去皮)、甘草(二兩,炙)、芒硝﹝半斤)。

 上三味,㕮咀﹝chewing﹞,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

大承氣證二 陽明 二十一: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hot_flush﹞,手足漐漐汗出﹝streatming_sweating﹞,大便難﹝dyschezia﹞而譫語者﹝delirious_speech﹞,下之則癒,宜大承氣湯。

二陽並病,太陽經證既罷,但有陽明腑證,潮熱﹝hot_flush﹞汗出,大便難﹝dyschezia﹞而譫語﹝delirious_speech﹞,全是胃腑燥熱,閉塞不通。

 下之瀉其胃熱則癒,宜大承氣湯也。

 潮熱﹝hot_flush﹞即日哺發熱,按時發作,期如潮信也。

大承氣湯 五十八:

 大黃(四兩)、芒硝(三兩)、枳實﹝五枚,炙)、厚朴﹝半斤,炙,去皮)。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樸,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小承氣證三 陽明 二十二: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brachypnea﹞,腹滿﹝abdominal_fullness﹞而喘,有潮熱者﹝hot_flush﹞,此外欲解,可攻裏也。

 手足濈然而汗出者﹝drizzly_sweating_ofhe_extremities﹞,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copious_sweat﹞,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而見脈遲,是濕旺之診。

 雖汗出,不惡寒者,表證已解,然而裏熱未成。

 以其土濕也,其身必重濁濡滯。

 迨至胃熱已盛,燥奪其濕,肺腑壅遏,短氣﹝brachypnea﹞,腹滿﹝abdominal_fullness﹞而喘,有潮熱者﹝hot_flush﹞,此外證已欲解,可攻裏也。

 再驗其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胃熱盛實,大便已硬也,宜以大承氣瀉之。

 蓋四肢秉氣于胃,胃寒則四肢厥冷﹝reversal_cold﹞,胃熱則四肢氣蒸汗泄,故手足汗出,是為胃熱之極,大便硬也。

 若汗雖多,擾微發熱而惡寒者,外未解也,不可攻裏。

 即外已解,而其熱不潮,尚非可下之時,未可與承氣湯。

 若腹中大滿不通者,急不能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通其大滿而止,勿令大泄下也。

小承氣湯 五十九: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枳實(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

 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

 若更衣者,勿服也。

小承氣證四 陽明 二十三: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若吐,若下,若發汗,微煩,小便數,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吐、下、發汗,傷其津液,微覺心煩﹝vexation﹞,小便數行,大便因硬者,此將來之大承氣證。

 宜早以小承氣湯和之,即癒也。

調胃承氣證五 陽明 二十四: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不吐,不下,心煩者﹝vexation﹞,可與調胃承氣湯。

不因吐下,而心煩者﹝vexation﹞,胃陽原盛,所謂正陽陽明也。燥土耗傷津液則煩,心煩﹝vexation﹞即譫語﹝delirious_speech﹞之根,甚則譫語﹝delirious_speech﹞,此亦大承氣之初證也。

亡津﹝fluid_collapse﹞、便硬證六 陽明 二十五: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本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

 以亡津液﹝fluid_exhaustion﹞,胃中乾燥,故令大便硬。

 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本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又重發其汗,熱隨汗泄,病已差矣,尚微煩而不了了者,此過汗亡津﹝fluid_collapse﹞,胃中乾燥,大便必硬。當問其小便一日幾行,若小便前多而今少,則大便必不久出,以津液還入胃中,腸胃滋潤故也。

蜜煎導證七 陽明 二十六: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若發汗,小便自利者﹝uninhibited_urination﹞,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

本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若又發其汗,或小便自利者﹝uninhibited_urination﹞,此為津液內竭,非胃熱土燥可比,大便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結而不下,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土瓜根汁,入少水,筒吹人肛門,大便立通,及與大豬膽汁,皆可為導也。

蜜煎導方六十:

 蜜七合。

 上一味,入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飴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並手撚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穀道﹝anus﹞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去之。

豬膽方六十一:

 大豬膽(一枚)。

 上一味,瀉汁,和醋少許,以灌穀道﹝anus﹞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

麻仁丸證八 陽明 二十七:

趺陽脈﹝instep_yang_pulse﹞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浮澀相摶,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仁丸主之。

陽明胃經,自頭走足,行于足趺,動脈曰衝陽﹝ST42﹞,故名趺陽﹝instep_yang﹞。陽盛則脈浮,浮則胃氣強壯也。

 血虛則脈澀,澀則風木疏泄而小便數也。

 浮澀相合,土燥水枯,大便則難,其脾氣約結而糞粒堅小。

 此太陽陽明之證也。

 八章 太陽 陽明 者,脾約﹝spleen_constipation﹞是也。

 宜麻仁丸,麻仁、杏仁潤燥而滑腸,芍藥、大黃清風而瀉熱,厚朴、枳實行滯而開結也。

麻仁丸六十二:

麻子(二升)、芍藥﹝半斤)、杏仁(一升,熬,別作脂﹞、大黃(一斤,去皮)、厚朴(一斤)、枳實﹝半斤,炙);

 上六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利為度。

大承氣證九 陽明 二十八: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dysphoria﹞,心下硬。

 至四五日,雖能食,與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

 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後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得病二三日,脈弱而無太陽、少陽表證,乃煩躁﹝dysphoria﹞而心下硬滿,是非少陽之證,而實陽明之證也。

 蓋膽胃之經,自頭走足,悉由胃口下行,少陽病﹝shaoyang_disease﹞則以甲木而迫戊土,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則以戊土而遏甲木,經氣不降,痞結胃口,皆有心下硬滿之證。

 而此則無少陽表證,而見煩躁﹝dysphoria﹞,故定屬陽明,而不關少陽也。

 至四五日,雖猶能食,然腑邪已成,可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和之,令其煩躁﹝dysphoria﹞少安。

 至六日,邪實之時,與承氣湯一升以利之,則腑熱泄矣。

 若不大便六七日,計期可下,而小便少者,則大便必不硬。

 便硬腸結,胃熱不得下泄,濁氣熏衝,必不能食。

 此證雖不能食,然胃非乾燥,其大便初頭結硬,阻濁氣下泄之路,故不能食,其後必是稀溏,未至結硬,而遽攻之,必成溏泄﹝sloppy_diarrhea﹞。

 須小便利後,津亡土燥,屎定全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也。

小承氣證十 陽明 二十九: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潮熱﹝hot_flush﹞,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可與之。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flatus﹞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flatus﹞,此但初頭硬,後必溏,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

 欲飲水者,與水則噦﹝Dry_Vomiting﹞,其後發熱者,必大便複硬而少也,以小承氣和之。

 不轉矢氣﹝flatus﹞者,慎不可攻也。

燥屎阻礙,滯氣之鬱遏者多,小承氣瀉其壅滯,隧道略通,故轉失穢氣,此當以大承氣攻之。

 若不轉矢氣﹝flatus﹞,則胃無燥屎,攻之敗其中氣,必脹滿不能食也。

 與水則噦﹝Dry_Vomiting﹞,亦不能飲,雖其後陽回發熱,大便堅矣,而糞必少也。

 以其不能食,故亦止可以小承氣湯和之,不可攻也。

小承氣證十一 陽明 三十: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譫語﹝delirious_speech﹞,發潮熱﹝hot_flush﹞,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

 因與承氣一升、腹中轉失氣﹝flatus﹞,更服一升若不轉矢氣﹝flatus﹞,勿更與之。

 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裏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脈滑而疾者,血熱而陽旺也。脈反微澀者,血寒而陽虛也。

大承氣證十二陽明三十一: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3~5P.M.﹞所發潮熱﹝hot_flush﹞,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

 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carphology﹞,惕而不安,微喘直視﹝forward-staring_eyes﹞,脈弦者生,澀者死。

 微者,但發熱譫語耳﹝delirious_speech﹞,大承氣湯主之。

 若一服利,止後服。

煩躁﹝dysphoria﹞之極,則循衣摸床﹝carphology﹞。

 木燥風生,則惕而不安。氣阻肺熱,則微喘。

 血枯系結,則直視﹝forward-staring_eyes﹞。

 弦則木氣猶存,故生。

 澀則營血已槁,故死。

亡津﹝fluid_collapse﹞、譫語﹝delirious_speech﹞證十三 陽明 三十二: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panting_and_fullness﹞,沉為在裏,而反發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裏實,久則譫語﹝delirious_speech﹞。

熱在裏,則脈沉。

 胃氣壅遏,則肺阻而為喘,氣滯而為滿。

 誤汗亡津﹝fluid_collapse﹞,表陽虛而裏熱實,久則神氣煩亂,而為譫語﹝delirious_speech﹞。

大承氣證十四陽明三十三:

汗出譫語者﹝delirious_speech﹞,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之,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裏實故也,下之則癒,宜大承氣湯。

汗多﹝copious_sweat﹞耗其胃津,糟粕失潤,結為燥屎,阻塞胃氣,胃熱不泄,消耗心液,故作譫語﹝delirious_speech﹞,此為木燥而風生也。

 胃熱宜下,俟六日之外,已過經期,而後下之。

 下之若早,裏熱未實,語言必亂,而為鄭聲﹝fading_murmuring﹞。

 以其汗多﹝copious_sweat﹞津亡,表虛裏實,經中清氣不敵腑中邪火之旺,原有譫語﹝delirious_speech﹞之根,裏實未至,而遽下之,故實家之譫語﹝delirious_speech﹞,變為虛家之鄭聲也﹝fading_murmuring﹞。

調胃承氣證十五 陽明 三十四:

傷寒十三日不解,過經譫語者﹝delirious_speech﹞,以有熱也,當以湯下之。

 若小便利者,大便當硬,而反下利﹝diarrhea﹞,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非其治也。

 若自下利者﹝diarrhea﹞,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十三日,已過再經之期,而作譫語﹝delirious_speech﹞,是有內熱,當下。

 若小便利者,其大便當硬,而反下利﹝diarrhea﹞,而脈又調和者,知醫以丸藥下之,內熱未泄,非其治也。

 若內虛而自下利者﹝diarrhea﹞,脈當微厥而不調,脈法:厥者,初來大,漸漸小,更來漸漸大是也。

 今反調和者,此為內實也。

 內實宜湯不宜丸,當服調胃承氣湯也。

大承氣證十六 陽明 三十五: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下之,心中懊憹﹝feeling_of_vexation﹞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下之而心中懊憹﹝feeling_of_vexation﹞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再攻也。

 平人燥屎俱在大腸,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熱盛津枯,糟粕在胃,已成結燥,不須至腸,故曰胃中有燥屎。

 內無燥屎,胃氣未至鬱遏,故腹不大滿也。

大承氣證十七 陽明 三十六: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譫語﹝delirious_speech﹞,有潮熱﹝hot_flush﹞,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氣湯下之。

 若能食者,但硬耳。

燥屎結塞,濁氣上衝,則不能食。

大承氣證十八 陽明 三十七:

病人小便不利﹝Dysuria﹞,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得臥者,有躁屎也,宜大承氣湯。

土燥水枯,則小便不利﹝Dysuria﹞。

 氣有通塞,則大便乍難乍易。

 胃熱內燔,則肌表時有微熱。

 胃氣鬱遏,則喘阻昏冒,不得寢臥。

 此有燥屎堵塞之故也。

 《素問·腹中論》: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

 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

 陽明 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脈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

大承氣證十九 陽明 三十八: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periumbilical_pain﹞,煩躁﹝dysphoria﹞,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胃氣鬱遏,無下泄之竅,故繞臍作痛。

大承氣證二十 陽明 三十九: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abdominal_fullness_and_pain﹞,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food_retention﹞故也,宜大承氣湯。

本有宿食﹝food_retention﹞未消,被胃火煉成燥屎,阻礙腸胃之竅。

 胃氣以下行為順,下竅不通,胃氣壅遏,不得降泄,逆為上行,故生煩躁﹝dysphoria﹞而滿痛也。

大承氣證二十一 陽明 四十: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diarrhea﹞,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克賊,名為負也。

 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food_retention﹞,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陽明少陽合病,膽經鬱迫,胃氣壅遏,失其受盛之職,故必下利﹝diarrhea﹞。

 甲木為賊,土氣未敗,則脈不負,不負為順,負則木賊土敗,是之為失。

 負者,互相克賊之名。

 宿食﹝food_retention﹞阻礙,經氣浮蕩,故脈滑而數。

 胃主受盛,脾主消化,水穀入胃,以脾土之濕,濟胃土之燥,燥濕互濟,陰陽交﹝yin-yang_interlocking﹞蒸,是以消爛腐化,中無宿物。

 陽明 病﹝yangming_disease﹞,胃強脾弱,燥奪其濕,未及腐化,已成結硬,是宿食者﹝food_retention﹞,雖太陰之咎,而實陽明之過也。

三陽合病證二十二 陽明 四十一: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太陽傳陽明、少陽,陽明腑病,而太、少之經邪未解,是為三陽合病。

 太陽 之脈浮,陽明之脈大,膽氣候于左關,胃氣候于右關,膽胃不降,二氣逆行,故脈上關上。

 膽熱則甲木克土,土氣困乏,故欲眠睡。

 平人寐則陽氣內蟄,三陽合病,陽盛于外,寐時陽氣不斂,鬱蒸而開皮毛,故目合則汗也。

汗多、亡津證二十三 陽明 四十二: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

 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其汗,多出者,亦為太過,太過為陽絕﹝yang_expiry﹞于裏,亡津液﹝fluid_exhaustion﹞,大便因硬也。

脈陽微寸為陽。

 而汗出少,是陽不亢而津未耗,故為自和。

 陽脈實而汗出多,是陽既亢而津又泄,故為太過。

 陽絕﹝yang_expiry﹞于裏者,極盛而無其匹也。

胃熱陽絕﹝yang_expiry﹞證二十四 陽明 四十三: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摶,胃氣生熱,其陽則絕。

浮者,陽盛而不藏也。

 芤者,陰虛而內空也。

 外實中空,謂之芤。

 浮芤相合,陽亡陰枯,是以胃氣生熱,其陽獨絕而無倫也。

大承氣證二十五陽明四十四: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abdominal_fullness_and_pain﹞,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發汗不解,是非表證,乃胃氣之實也,汗之愈亡其陰,燥屎阻其胃火,傷及太陰,故腹滿﹝abdominal_fullness﹞而痛。

 陽亢陰亡,則成死證,故當急下之。

此下三章與少陰急下三章,彼此互文,是陽明之陽亢而傷陰者。

 陽未盛而下早,則亡其陽,陽已亢而下遲,則亡其陰,故有緩攻之法,又有急下之條。

此與少陰六七日,腹脹,不大便章義同。

大承氣證二十六 陽明 四十五:

陽明病﹝yangming_disease﹞,發熱汗多者﹝copious_sweat﹞,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腎主五液,入心為汗,發熱汗多﹝copious_sweat﹞,木枯土燥,傷及少陰,故當急下。

此與少陰口燥咽乾﹝dry_throat_and_mouth﹞章義同。

大承氣證二十七 陽明 四十六: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dyschezia﹞,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肝竅于目,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是胃火傷及厥陰,血亡木枯,目系乾硬,是以睛直。

 無表裏證,表無寒熱,裏無滿痛也。

 身熱﹝generalized_heat﹞雖微,而腑熱則劇,故當急下。

此與少陰自利清水,色純青章義同。

陽明之病﹝yangming_disease﹞,胃家實也。

 篇中脈實者下之,以表虛裏實故也。此為內實也,此為實也,皆發明胃家實之義。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