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心錄》用藥傳心賦:

用藥之妙,如將用兵。

 兵不在多,獨選其能,藥不貴繁,惟取其效,要知黃連清心經之客火。

 黃柏降相火﹝ministerial_fire﹞之遊行。

 黃芩瀉肺火而最妙。

 梔子清胃熱而如神(炒黑止血)。

 芒硝通大便之結燥。

 大黃乃蕩滌之將軍

 犀角解乎心熱。

 牛黃定其膽驚。

 連翹瀉六經之火。

 菊花明兩目之昏。

 滑石利小便之結滯

 石膏瀉胃火之炎蒸。

 山豆根解熱毒而治喉痹﹝pharyngitis﹞。

 桑白皮瀉肺邪而利水停。

 龍膽治肝家之熱。

 瞿麥利膀胱之淋。

 鱉甲治瘧而治癖。

 龜板補陰而補心。

 茵陳治黃疽而利水。

 香薷治霍亂﹝cholera﹞以清襟。

 柴胡退往來之寒熱。

 前胡治咳嗽之痰升。

 元參治結毒癰疽,清利咽膈。

 沙參補陰虛嗽,保定肺經。

 竹葉、竹茹治虛煩而有效。

 茅根、藕節止吐衄﹝hematemesis_and,or_epistaxis﹞而多靈。

 苦參治發狂癰腫。

 地榆止血痢血崩。

 車前子利水以止瀉。

 瓜蔞仁降痰以清襟。

 秦艽去骨蒸﹝bone_steaming﹞之勞熱。

 丹皮破積血以行經。

 熟地補血﹝replenishing_blood﹞而療損。

 生地涼血以滋陰。

 白芍藥治腹疼補而收而煩熱上除。

 赤芍藥通血瘀散而瀉而小腹可利。

 麥冬生脈以清心,上而止嗽。

 天冬消痰﹝dispersing_phlegm﹞而潤肺,下走腎經。

 地骨皮治夜熱之勞蒸。

 知母退腎經之火沸。

 葛根止渴而解肌。

 澤瀉補陰而滲利。

 茲乃藥性之寒,投劑須當酌意。

又聞熱藥可以溫經﹝warming_womb_and_channels﹞:

 麻黃表寒邪之汗。

 官桂治冷氣之侵。

 木香調氣治腹痛。

 沉香降氣治腰疼。

 丁香止嘔,暖胃家之冷。

 藿香止吐,壯胃脘以溫。

 吳茱萸走小腹療寒疼。

 山茱萸壯腰腎以澀精。

 豆蔻、砂仁理胸中之氣食。

 腹皮、厚樸治腹內之脹膨。

 白豆蔻開胃口而去滯。

 元胡索治氣血而亦調經。

 附子回陽,救陰寒之藥。

 乾薑治冷,轉臟腑以溫。

 草果消溶宿食。

 檳榔去積推陳。

 蓯蓉壯陽而固本。

 鹿茸益腎而生精。

 鎖陽子最止精漏。

 菟絲子偏固天真。

 沒藥、乳香散血凝﹝blood_clot﹞之痛。

 二醜、巴豆(二位相反)攻便閉之屯。

 紫蘇散風寒,子能降氣。

 川椒退蛔厥,核治喘升。

 五靈脂治心腹之血痛;大茴香治小腸之氣痛。

 此熱藥之主治,分佐使與君臣。

論及溫藥,各稱其能。

 甘草為和中之國老。

 人參乃補氣﹝tonifying_qi﹞之元神。

 葶藶降肺喘而利水,苦甜有別

 茯苓補脾虛而利滲,赤白須分

 黃芪補衛而止汗。

 山藥益腎而開心。

 莪術、三棱消積堅之痞塊。

 麥芽、神曲消飲食而寬膨。

 順氣化痰陳皮可用。

 寬中快膈枳殼當行。

 白術健脾而去濕。

 當歸補血﹝replenishing_blood﹞以調經。

 半夏治痰燥胃。

 枳實去積推陳。

 川芎治頭疼﹝Headache﹞之要藥。

 桃仁破瘀血之佳珍。

 艾葉安胎而治崩漏﹝metrorrhagia﹞。

 香附順氣而亦調經。

 杏仁止風寒之嗽。

 五味斂肺氣之升。

 防風乃諸風之必用。

 荊芥清頭目而療崩。

 山楂消肉食之積。

 細辛止少陰頭疼﹝Headache﹞。

 紫薇花通經而墮胎。

 酸棗仁斂汗而安神。

 藁本止頭疼﹝Headache﹞於巔頂之上。

 桔梗載藥物有舟楫之能。

 杜仲壯腰膝而補腎。

 紅花蘇血暈而通經。

 茲溫藥之性氣,學者必由是而遵循。

既已明於三者,豈不悉舉其平。

 常山使之截瘧。

 阿魏用之消

 防己、木瓜除下焦﹝lower_energizer﹞之濕腫。

 菖蒲、遠志通心腹之神明。

 壯腰膝莫如虎骨。

 定驚悸﹝fright_palpitation﹞當用獲神。

 阿膠止嗽而止血。

 牡蠣澀汗而澀精。

 羌活散風,除骨節之疼。

 冬花止咳,降肺火之升。

 獨活、寄生理腳膝之風濕。

 薄荷、白芷散頭額之風疼。

 木賊、蒺藜退眼睛之浮翳。

 元明、海粉降痰火之升騰。

 青皮伐木。

 紫菀克金。

 五加皮消腫而活血。

 天花粉止渴而生津。

 牛蒡子清咽喉之不利。

 薏苡仁理腳氣之難行。

 琥珀安神而利水。

 朱砂鎮心而定驚。

 貝母開心胸之鬱,而治結痰。

 百合理虛勞之嗽,更醫蠱毒。

 升麻提氣而散風。

牛膝下行而壯骨。

 利水須用豬苓。

 燥濕必當蒼術。

 枸杞子明目以生精。

 鹿角膠補虛而大益。

 天麻治諸風之掉眩。

 木通治小便之秘澀。

 天南星最治風痰。

 萊菔子偏醫麵食。

 此乃藥性之提綱,用作傳心之秘術。

 ①言大黃滌除腸道積滯,好象猛將一樣。

 ②結滯:指濕熱﹝damp_heat﹞蓄于下焦﹝lower_energizer﹞以致小便不利。

 ③葶藶性寒,有苦、甜兩種。苦的下泄性急,甜的下泄之性緩。

 ④茯苓甘平淡,氣味俱薄,白的偏於補;赤的偏於利。

 ⑤三者:指寒、熱、溫三性。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