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薑附子湯之注釋:

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傷寒論》﹞

【註】:

本條雖不合太陰病之定義,然本方與甘草乾薑湯皆為四逆湯之原方,故載之。其大意:論由汗下誤施,表裡皆虛,全陷陰證也。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者,非因瘀血也﹝因瘀血者,恐晝日明了,至夜則譫語煩躁,或病苦增進也,見二卷小柴胡湯條﹞。不嘔者,無少陽證也。不渴者,無陽明證也。身無大熱者,山田正珍云:「身無大熱者,謂皮膚之表無翕翕之熱也。」如上說,是無表熱之謂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乾薑附子湯,因汗下誤施,致變若是之證也。與甘草乾薑湯之煩躁略相似,然彼因誤治致病勢激動急迫,此病因誤治而不加重,又無急迫之證也。唯精氣脫甚,所以甘草與附子相易。身無大熱一句,以其頭面至於四未,可見皆無大熱也,此條宜參考梔子豉湯證,以見其異。」

此亦發本條之義者,宜精思之。

乾薑附子湯方:

乾薑、附子各6克。

上細銼,以水一合五勺,煎五勺,去滓,頓服。

先輩之論說:

《外臺秘要》曰:「深師乾薑丸﹝求真按:『此即本方之丸方』﹞,治傷寒病,不止也。」

《和劑局方》曰:「薑附湯﹝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暴中風冷,久積痰水,心腹冷痛,霍亂轉筋,及一切之虛寒,並皆治之。」

《三因方》曰:「乾薑附子湯,治中寒,卒然暈倒,或吐逆涎沫,狀如暗風,手腳攣搐,口噤﹝difficult_to_open_the_mouth﹞,四肢厥冷,或復燥熱者。」

求真按:「此燥熱,所謂真寒假熱也。」

《易簡方》曰:「薑附湯﹝求真按:『此即本方也』﹞,陰證傷寒,大便自利,而發熱者,尤宜服之。」

《名醫方考》曰:「附子散﹝求真按:『此即本方之散劑』﹞,治寒痰反胃者。」

《衛生寶鑒》曰:「身冷,脈沉數,煩躁,而不飲水者,此名陰盛格陽,以乾薑附子湯加人參半兩治之。」

《聖濟總錄》曰:「附子散,治小兒凍足爛瘡。以附子二枚,乾薑二兩,搗羅為散,入綿中,裝如韈。若有瘡膿,即以臘月之豬脂塗之。」

《痘證寶箋》曰:「朱子薑附湯﹝求真按:『此即本方也』﹞,痘出傳風,眼直斜視,牙關緊閉,不可用祛風藥,應服此方以解之。」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下利煩躁而厥者。」

《方機》本方主治曰:「煩躁不得眠,脈沉微者。」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