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建中湯之注釋:

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者,大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由余之經驗,本方證之病者,因屢見腹壁、胃、腸弛緩縱脹,而胃與子宮因而下垂者甚多。上衝皮起出見者,是胃腸蠕動不安之狀,隱見於皮表也。有頭足上下者,謂被氣體充滿之腸管,成假性腫瘤狀,出沒於上下左右也。然仲景此論,謂其發作之劇者,未必通常如是也。

稻葉克禮云:「腹皮脹起,如有頭足,譬如推看以袋包樹枝也。其痛發時為大寒痛,嘔而不能食,上下不可近手,或大便秘,或心胸大寒痛而上衝者。」

時時如蛇或如鰻者游走腹中,其頭似痛,尾似患傷,不能延伸之狀。諸藥無效,其餘所患,因人而異,都非此方不能治。

或腹常平穩,發則腹皮如波紋者。或平常按腹無別狀,發時忽如塊物游走,上下往來,而疼不可近手者。又時如小囊,忽去,來時而痛難忍,忽似在腹中,忽似迴於背,來去無定所者。

如上說,其休作有輕重緩急外,變證亦多,故宜就病者自述之。然假令雖有如上述之症狀,若不認腹中有寒,即非本方證矣。

大建中湯方:

蜀椒6.5克,乾薑17克,人參8.5克。

上細銼,以水三合,煎一合二勺,去滓,納膠飴一升,再煎為一合,一日分三回,溫服,但胃部有停滯膨滿感者,及嫌忌甘味者,飴宜減適量。

先輩之論說治驗: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胸腹大痛,嘔而不能飲食,腹皮起,如有頭足者。」

《方機》本方主治項中曰:「心胸間痛,嘔而不能食者。腹中寒,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者﹝兼用紫圓﹞。」

求真按:「此陰虛證而兼用紫圓,非也,不可從之。」

《古方便覽》本方條曰:「有一男子,年七十餘,胸滿,心下痛,發作有時,或吐蛔蟲,而不能食,伏枕三月許,余與此方,病即愈。」

求真按:「此方能治胃腸神經痛,又能治蛔蟲。古方之妙,宜深味之。」

一婦人年三十二,飲食不進,日漸羸瘦,而患腹痛三月許,諸醫作血積治,或用藥以下瘀血,病漸甚。余診之,臍旁有塊物如張手足,心下及脇拘攣,重按即痛不可忍,輕按即若仿佛,乃作此方與之,病日消而痊癒。

《方輿輗》本方條曰:「此方用於蛔蟲之心腹痛有效。一女子患傷寒瘥後,腹痛大發,余視其脇下痞,與大柴胡及柴桂之類無寸效,於是潛心脈之,寸關洪大,蓋因蛔所致,即用鷓鴣菜湯及檳榔鶴虱散,痛猶自若,然病家懇請,不能辭,乃與大建中湯,一帖知,三帖能思食,五帖痛若失。此女腹中雖無大建中湯之定候,然試之如神,故記之以備參考。」

求真按:「以此證為本方無定候,不外腹診未熟所致,不然,曷得奏此奇效乎。」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小建中湯治裡急拘攣急痛,此方治寒飲升降,心腹劇痛而嘔,故能治疝瘕,腹中痛者,又能治挾有蛔蟲也。」

《千金》作「治心胸中大寒大痛,嘔而不能飲食。若飲食下咽,則偏於一面下流,有聲決決然,若腹中寒氣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而痛,不可觸近其頭者。」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雖與小建中湯方意大異,然因有膠飴一味,建中之意明了矣,治寒氣腹痛者,莫如此方也。蓋因大腹痛而衝胸有嘔狀,腹中如塊凝結為目的,故諸積痛甚,自下而上者,用之有妙效。解急蜀椒湯,治此方證之更劇者。」

求真按:「解急蜀椒湯,本方中去人參、膠飴,而與附子粳米湯之合方也。此種去加法,後世家之淺見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