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急丸方之注釋:

三物備急丸方(見於《千金》,司空裴秀為散用亦可。先和成汁,乃傾口中,使自齒間入,至良驗。)﹝《金匱要略》﹞

大黃、乾薑、巴豆﹝去外皮﹞各1克。

上為細末,混合為散或蜜丸,以溫湯或酒,頓服1克。

主心腹諸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difficult_to_open_the_mouth﹞,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瘥。如未瘥,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瘥。若口噤﹝difficult_to_open_the_mouth﹞,亦須折齒灌之。

【註】:

停尸卒死者,是突然陷於假死之諸急證也。其他注釋詳於太陽病篇麻黃湯及本篇走馬湯條。

本方及走馬湯、紫圓三方,皆以巴豆為主藥,其所主治,雖大相類似,然其間不無小異焉。夫走馬湯以治水毒作用為主,驅逐食毒作用為客。本方則以驅逐食毒作用為主,而治水毒作用為客也。紫圓與走馬湯甚近似,而與彼惟用巴豆、杏仁為異耳,且另含鐵鹽類之赤石脂、代赭石,帶有沉降、收斂、強壯、解凝諸性,故作用不如彼之猛烈,而能有深達之差,是此方之特能,反於前二方之專用於急性證,而能通用於急、慢二證也。又雖主用小兒,然以大實大滿為目的,則一也。且此三方大實大滿之目標,甚疑似於大承氣湯證,然大承氣湯有裡熱,腹脹滿為目的,此三方則無裡熱也。是以其目標,不難分別之。

先輩之論說治驗:

《外臺秘要》曰:「許仁則云:『霍亂有兩種,一名乾霍,一名濕霍。乾霍死者多,濕霍死者少,俱係由飲食不節,將息失宜所致。乾霍之狀,心腹脹滿,攪刺疼痛,煩悶不可忍,手足逆冷,甚者汗流如水,大小便不通,求吐不出,求利不下,須臾不救,便有性命之虞。巴豆等三味丸,對於乾霍,大小便不通,煩冤欲死者,使服之,以取快利。』」

《傷寒緒論》曰:「下利瘥後,至其年月日復發者,此痼寒留結也,備急丸。」

求真按:「此證似大承氣湯證,然痼寒留結,即由於水毒留結,而非有熱毒也。故不用彼,而與本方。」

《得效方》曰:「備急圓,治妊娠因熱而大便秘,脈實,死胎,人事不知者,以溫水下七圓即活。」

求真按:「病證危急者,不拘熱之多少,宜以本方救之,所以有備急之名也。」

《聖惠方》曰:「備急丸,治因食熱而飽,及飲冷水過多,上攻肺臟,喘急不已。」

求真按:「此食熱而飽,是投熱劑之意,頗難解,恐是錯誤。《得效方》說亦然。」

《聖濟總錄》曰:「備急三物丸,治喉痹,水漿不下,小兒重舌、木舌腫脹,而語聲不出,水飲不下者。」

《幼幼新書‧指迷論》曰:「寒熱如瘧,以時無度,脹滿膨脝,起則頭暈,大便不通,或時腹脹,膈痞悶者,此因宿穀滯留不化,結於腸間,氣道不舒,陰陽反亂,宜備急圓。」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心腹卒痛者。」

求真按:「此定義極不完全,因心腹卒痛者,非僅以本方為主治故也。」

《方機》本方主治曰:「食滯腹痛者。心痛,諸卒痛者。霍亂吐下而心痛者。」

求真按:「本方主治,亦非完璧。」

《建殊錄》曰:「有恕首坐者,伯州人,游學京師,與我輩善。一日首坐謁先生曰:『頃得鄉信,貧道戒師某禪師病腫脹,二便不通,眾醫皆以為必死,將還侍湯藥,願自先生處得備急圓往,可乎?』乃作數劑與之。首坐還視,禪師呼吸僅存,即出備急圓服之,下利數十行,腫稍減,未及十日而痊癒。於是里中有患癩疾者,見奇效,謁首坐求治。首坐謝曰:『京師有東洞先生者,良醫也。千里能瘳疾,無所不治,禪師所進者,亦彼之藥也,今再為汝請求之。』其人懇記而退,首坐復來京師,輒謁先生,詳告證候且懇其治,先生乃作七寶丸二劑贈之,服後痊癒。明年來京師,輒謁先生,則已如未病者矣。」

一男子一日卒倒,呼吸促迫,角弓反張,不能自轉側,急作備急圓使飲之﹝每服重五錢﹞,下利如傾,即復原。

《漫游雜記》曰:「一男子病疥癬,以散藥摩擦,數日而愈。後作湯藥浴,浴後中風,即發寒熱,毒氣內攻,滿身暴脹,兩便斷而不下,氣急脈數,一步不能移,請余治。余謂家人曰:『此證死不旋踵,若不用峻攻之藥,則難與爭鋒。』與備急圓五分,快利三行。明日,東洋先生作赤小豆湯,使服三大碗,又利二行。明日,又與備急圓,利十餘行,毒氣漸減,瘡痕發膿,續與赤小豆湯,二十餘日,而痊癒。」

求真按:「東洋與赤小豆湯,不如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加反鼻也。」

一商人,感暑而泄利,時醫皆以為虛火上衝,與益氣湯三十餘日,利下雖斷,而心下絞痛三日夜無間斷,四肢拘攣,口不能言,服附子理中湯數帖,不愈而欲死。請余,余曰:「是邪毒膠結而上攻也,可下之。」醫生暨旁人,皆以為不可。商人曰:「下死與不下死,一也。不如服之,可無遺憾。」於是與備急圓二十粒,服後煩悶,食頃,絞痛不發,便不肯來。余診其腹,臍下隱然怒脹,曰:「心下雖解,藥力為疝所閉也。」乃進黃連瀉心二帖,至夜二更,便下,家人來告。余曰:「將有五六行,無他故也。」至明日共下六行,神氣輕健,可以行步矣。更與半夏瀉心加大黃湯,二十日而愈。

《續建殊錄》曰:「一男子當食時,忽咽痛,不久,手足厥冷如死狀。二醫診之,一醫為寒疾,一醫為纏喉風,曰此證宜備急圓,然未試,故辭而不治,乃迎先生。先生曰:『備急圓固的當也。』與之,一時許,大便通快,而疾如失。」

《方輿輗》曰:「備急丸,《外臺》許仁則曰:『乾霍之狀,腹滿疼痛,煩悶不可忍,手足逆冷,甚者流汗如水,二便不通,求吐不吐,求利不利,須臾不救,即有性命之虞。』按此丸本酒服之方也,今醫多以白湯送下,若用酒下之,則可助藥力而增其效。一男子傷食,社中醫生雖用備急、走馬等無寸效,技窮之餘,試飲以酒,誘服前藥而快,得快吐下而復康。余謂醫生曰:『羅謙甫云:“守常者,眾人之見;知變者,智者之事。”今可與子言之。』」

《叢桂亭醫事小言》曰:「惡證霍亂,雖藥、水皆吐,然以乾嘔而不吐,所謂無吐瀉之乾霍亂為尤劇。雖不必死,若為惡證,則多難救,須合脈、腹考之,可斷吉凶。其因皆由傷食,若飲食有節,則霍亂可免,不因暑傷而食傷,所以貴有吐瀉也。故宜先於心腹卒痛時,以備急丸為先鋒,若能快吐下,則手足能忽然溫暖,脈亦漸出矣。雖死證,以備急、紫圓之力,亦不致誤。」

《春林軒丸散便覽》曰:「大呂丸,治毒迫心下,心腹卒痛,氣急者。」

此方,所謂備急圓是也。後世家之徒,亦多能知所用,然多用於食毒,其實不限於食毒,一遇有毒迫於心下而急痛者,即可用之。其最效者為不大便,或腹滿急痛,四肢逆冷者,或暑毒迫於心下而急痛,用理中、香薷飲等難效者,皆宜用此方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此方治飲食傷、霍亂、一切諸病暴發而心腹滿痛者。妊娠水腫,死胎衝心,便秘脈實者。若用之則下矣,紫圓亦佳,但宜審其人之強弱以處之。」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