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河間傷寒醫鑒》論濕熱發黃:

《活人書》云:一身盡痛,發熱身黃,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此名中濕。

 風雨襲虛,山澤蒸氣,人多中濕。

 濕留關節,須身體煩痛,其脈沉緩,內中濕也。

 主一身盡痛,發熱身黃,小便不利。

 又云:以寒濕在表不解,為不可下也,可以術附湯主之。

 守真云:發黃者,陽明裏熱極甚,煩渴熱鬱,留飲不散,以致濕熱相搏,而體發黃也。

 或言寒濕相搏而發黃者,色及苔膏也。

本傷寒失下,或誤汗之、溫之、灸之、熨之,或服銀粉、巴豆大毒熱藥下之,反以亡液,損其陰氣,邪熱轉甚,或下太早,熱入不成結胸﹝thoracic_accumulation﹞,但發黃者,或失於寒涼調治,或熱勢本惡,雖按法治之,而不能退其熱勢之甚者,或下後熱不退,皆為發黃也。

 大抵本因熱鬱極甚者,留飲不散,濕熱相搏,而以術附湯主之,誤矣!

 《素問·平人氣象論》云:食已如饑者,胃疸,則是胃熱也。

 熱則消穀,食已如饑。

 目黃者,陽怫於上,熱積胸中,陽氣燔上,故目黃也。

 《素問·通評虛實論》云:足之三陽,從頭至足,然久厥逆而不下,以致怫積于上焦,故為黃膽。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