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疫五條:

問:疫分寒溫,前賢不解,先生推仲景微義,以發旨,今吾聞所不聞,快矣!

 但猶有疑焉。

 秋冬則曰傷寒,春夏則曰溫病,寒疫亦以秋冬名,溫疫亦以春夏名。

 溫病溫疫,俱緣中風,仲景《傷寒》所列中風,實非春夏之溫病,是為何時之邪也?

玉楸子曰:

 仲景中風,秋冬之病也,秋冬之月,不皆寒天,其時日暖風和而病外感,自是風淫而非寒邪。

 然究與三春之炎風,九夏之溫風,氣候迥別,故但名中風,而不可以為溫熱也。

問:寒疫溫疫,感異風寒,邪既不同,證自懸殊,其分別之義安在?

玉楸子曰:

 風為陽邪,而性疏泄,寒為陰邪,而性閉澀,故溫疫之脈浮緩,其證發熱而有汗,寒疫之脈浮緊,其證惡寒而無汗。

 溫疫衛閉而營鬱,是以經盡而出紅斑,寒疫營閉而衛鬱,是以經盡而發白汗。

 汗者,衛氣之所蒸泄,斑者,營血之所逼現。其病解既別,其病發亦判,不相混也。

問:溫疫得之風邪,當與中風同法,寒疫得之寒邪,當與傷寒同法,今溫疫不用桂枝,寒疫不用麻黃,其法不同,何居?

玉楸子曰:

 春夏溫病,秋冬傷寒,雖感天地之風寒,然不因歲氣之偏。

 至于疫癘,陰陽愆伏,寒暄錯亂,或盛夏而零寒露,或隆冬而飄溫風,節候乖常,是以成疫。

 其分寒溫于冬夏者,大略如此,而未始盡然,難以桂枝麻黃統治錯綜無定之寒溫也。

問:寒疫溫疫之傳臟腑,同乎不同?

玉楸子曰:

 溫疫有表熱而無裏熱,不必傳腑,陽盛者,裏熱作,乃傳于腑。

 寒疫有表寒而無裏寒,不必傳臟,陰盛者,裏寒動,乃傳于臟。

 寒疫傳臟,未始不入腑,其入腑者,亦是寒而非熱也。

 溫疫傳腑,未始不入臟,其入臟者,亦是熱而非寒也。

 溫疫非無寒,而寒終不勝其熱,入腑而病熱者多,入臟而病寒者少。

 寒疫非無熱,而熱終不勝其寒,入臟而病寒者多,入腑而病熱者少也。

問:溫疫熱勝,法宜清瀉,寒疫寒勝,法宜溫補,否耶?

玉楸子曰:

 溫疫之熱,在表不在裏,法宜清散其表熱,不必清裏,表熱入腑,而後用清瀉之劑。

 寒疫之寒,在表不在裏,法宜溫散其表寒,不必溫裏,表寒入臟,而後用溫補之方。

 是當透發表邪,非有裏證,不可誤用攻補。

 後世庸工之于疫癘,不論寒溫表裏,概用硝黃瀉下,十治九誤,此助天為虐者也。

 :通「妙」。《易·系辭》:「眇萬物而為言。」王肅《注》:「眇,今本作妙。」

 愆伏:時序失調也。《淮海集·喜雨得成》詩:「一氣或錯繆,愆伏相寇兵。」

 :原作「問」,據蜀本、集成本改。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