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經證-紅白消長:

 痘病衛鬱營內,外發則生,內陷則死,而其外發之權,全賴乎陽明之經。

 營生于太陰,衛化于陽明,肝藏血而脾乃生血之本,肺藏氣而胃為化氣之原也。

 營內衛外,自然之位,寒傷表閉,衛氣不得外行而反內郁,營血不得內守而反外束。

 衛氣發于營血之內,是以痘粒初生,營血包裹,全是紅色。太陰虛而陽明盛,則衛陽外發而營不得閉。

 方其初發,重圍未透,營血朦朧,紅不遽退。及其升散越,透徹無郁,營陰退落,紅線繞根,光圓白潤,血色全消矣。

 衛統于肺而外司皮毛,衛虛則泡殼清薄,衛盛則泡殼蒼厚。

 陽氣醇濃,霧灑煙霏,遊溢升騰,鬱鬱藹藹。衛氣全升,經熱盡泄于痘泡之內,鬱消熱化,殼硬皮焦,痂落瘡平,于經臟無傷也。

 太陰盛而陽明虛,則營陰外閉而鬱不能發。

 縱竭力升發,而群陰障蔽,不得外達,血色迷蒙,久而莫消。

 衛氣鬱,勢必內陷,衛陷則痘粒塌而命隕矣。

 衛鬱則紅變而紫,衛陷則紫轉而黑。庸愚見其紅紫,以為血熱毒深,而用涼解之劑,助其陷。

 赤子夭瘍,禍流千載,念之眥裂冠沖,輒欲死其屍,生拔其舌!悠悠蒼天,此恨何極也!

參芪丹桂紅藍湯

 人參﹝二錢﹞、黃芪﹝二錢﹞、桂枝﹝一錢﹞、芍藥﹝一錢﹞、甘草﹝一錢﹞、丹皮﹝二錢﹞、紅花﹝一錢﹞;

 流水煎半杯,熱服。

 治色紅過經不退者。

 :原作「陽」,諸本均同,據下文「縱竭力升發」改。

 :凡列本其事者皆言初。《左傳·隱元年》:「初,鄭武公娶于申。」

 :原作「陷」,據蜀本、集成本及上下文義改。

 :《全書》本作「癢﹝癢﹞」。「癢塌」,義不可解。疑為「癟﹝癟﹞塌」形近之誤。徑改。後同。

 :原作「亡」,據蜀本、集成本改。

 :《全書》本作「硬」,據《十一種》本改。

發紫變黑頂平根散:

 痘粒初生,營陰閉束,衛氣沖發,紅點外形。及至衛氣盛發,突圍而出,營血退縮,周外環繞,痘泡圓白,紅根如線。

 其紅根之緊細者,衛氣之沖逼也,其白泡之豐圓者,營血之斂束也,此為營衛之俱盛。

 營衰則紅根散漫,斂束不緊,衛衰則白頂灰平,升發不快,營衛俱衰,則頂平而根散,不能圓緊也。

 其衛氣更虛者,重圍不透,血色終存。衛氣鬱,燥悶煩渴,則紅變而紫。及其陷沒,則紫變而黑。

 其極虛者,一鬱遂陷,不作熱煩,則紅變而黑,紫不久駐。其紅、其紫、其黑,皆陰盛陽虛,衛氣不能外發也。

參芪桂麻湯:

 人參﹝二錢﹞、甘草﹝一錢﹞、黃芪﹝三錢﹞、桂枝﹝一錢﹞、升麻﹝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頂平者。

參歸芍藥湯:

 人參﹝一錢﹞、甘草﹝一錢﹞、當歸﹝三錢﹞、芍藥﹝三錢,醋炒﹞;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根散者。

參芪藍蘇石膏湯:

 人參﹝三錢﹞、甘草﹝一錢﹞、黃芪﹝三錢﹞、石膏﹝二錢﹞、蘇葉﹝三錢﹞、紅花﹝二錢﹞、升麻﹝一錢﹞、丹皮﹝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色紫而煩渴者

 如無煩渴,去石膏

 郁重粒多蒙頭鎖項抱鼻環唇腫消眼閉

 痘病營閉衛鬱,鬱輕者稀,鬱重者密。密之極者,衛鬱不能盡發,危證也!此當用清補溫散之劑,使衛旺表疏,陽鬱盡發,不至死也。

 蒙頭鎖項者,足三陽之不降也。手之三陽,自手走頭,足之三陽,自頭走足,而總由于項。

陽根下弱,營陰閉束,經氣不降,故頭項偏多。

 太陽在後,陽明在前,少陽在側,各有其部,而悉緣陽明之弱。

陽明者,三陽之長,陽明不降,故太少二陽逆行而上也。

 抱鼻環唇者,陽明之不降也。

手足陽明之經,挾鼻環唇,陽明不降,故環抱于口,亦以陽明之虛也。

四肢秉氣于脾胃,脾旺則氣達手足之掌,胃旺則氣達手足之背。

 足之三陰,皆隨太陰而上升,足之三陽,

皆隨陽明而下降。太陰主營,陽明主衛,痘者衛氣之鬱發,則關乎陽明而不關乎太陰。

衛氣晝行于六陽,夜行于六陰,手足背外之痘,陽明之氣也,手足掌內之痘,亦陽明之氣也。

陽明旺則發佈于手足,陽明虛則上壅于頭面。

 此當補陽明以壯衛氣,使衛氣四達,亦可生也。

 重圍不透:原作「重圓重透」,蜀本作「重圍已透」,它本均作「重圓已透」。

   據前文「及至衛氣盛發,突圍而出」、後文「其紅、其紫、其黑,皆陰盛陽虛,衛氣不能外發也。」改。

 :音浮。《說文》:「怫,鬱也。」《漢書·鄒陽傳》:「太后怫郁泣血。」

 治色紫而煩渴者:原作「治色紫者」,據蜀本、集成本及本章「燥悶煩渴,則紅變而紫」改。

 如無煩渴,去石膏:原脫,據蜀本、集成本及石膏治證補。

 眼閉:原作「眼開」,據蜀本、集成本及本章正文「腫消而眼閉」改。

 陽明:其下原衍「經」字,據蜀本、集成本及下文「陽明不降」刪。

其升發之時,鬱重粒多,頭面偏密者,膚腫眼合,自是常事。

 若腫消而眼閉者,即衛氣之陷也。

亦當補陽明以益衛,疏太陰以開營,使營散而衛發,萬無失也。

參芪薑蘇石膏湯:

 人參﹝二錢﹞、甘草﹝一錢﹞、黃芪﹝三錢﹞、石膏﹝一錢﹞、大棗﹝三枚﹞、蘇葉﹝三錢﹞、生薑﹝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痘密者。

參甘苓夏湯:

 人參﹝三錢﹞、甘草﹝二錢﹞、茯苓﹝三錢﹞、半夏﹝三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痘抱鼻環唇者。

參芪麻桂紅藍湯:

 人參﹝三錢﹞、甘草﹝一錢﹞、黃芪﹝三錢﹞、桂枝﹝一錢﹞、丹皮﹝一錢、紅花﹝一錢﹞、升麻﹝一錢﹞;

 流水煎半杯,溫服。

 治腫消眼閉者。

 眼閉:原作「眼開」,據蜀本、集成本及上文「膚腫眼合」、下文「衛氣之陷」改。

 :原脫,據蜀本、集成本改。

 眼閉:原作「眼開」,據蜀本、集成本及本章正文「腫消而眼閉」改。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