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之醫治效用:

《藥徵》曰:「黃連,主治心中煩悸也,兼治心下痞,吐下,腹中痛。」

此說為至論,已有定評,余亦讚之。但言簡而旨深,初學者不易通曉,故為釋之。此心中煩悸,有二種意義:

 其一,當心臟部觸診時,有熱狀,即為充血或炎證之徵,而疾速之心悸動,應於手裡。

 其二,由腦之充血或炎證,致精神不安,是以「心中煩悸」四字,為此二意義之代表的術語,但於現代難通耳。然本藥之性能不漏,且無含蓄,故余將上文改竄之。黃連者,由心臟部之觸診,而有充血或炎證之象徵,及心悸動疾速之情狀,與頭腔內外之臟器組織,由充血或炎證而有刺激症狀者為主目的,心下痞,吐下,腹中痛,出血等之證候為副目的而可用之。尚須參照下說,乃可擴充本藥之用途。

《本草綱目》曰:

黃連根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求真按:「泣者,有淚無聲之意,即與流淚同義」),明目。腸澼腹痛,下痢,婦人陰中腫痛。(《本經》)

主五臟冷熱,久下泄澼膿血(求真按:「此膿血為黏血便之意」),止消渴、大驚,除水,利骨(求真按:「本藥治濕熱,非利尿作用也」),開胃,厚腸(求真按:「開胃者,健胃作用之意。厚腸者,收斂作用之義也」),益膽(求真按:「是強神經作用之謂也」),療口瘡。(《別錄》)

治五勞七傷。益氣,止心腹痛、驚悸煩躁,潤心腸,長肉,止血(求真按:「本藥之止血作用為其消炎收斂作用之歸結也」),天行熱疾,止盜汗,並療瘡疥(求真按:「本藥治療以上諸證者,皆其消炎作用所致」)、小兒疳氣,殺蟲。(大明)

治鬱熱在中,煩躁,噁心兀兀欲吐,心下痞滿。(元素)

主心病,逆而盛,心積伏梁。(好古)

去心竅惡血,解服藥過劑煩悶及巴豆、輕粉之毒。(時珍)

求真按:「由好古氏云主心積伏梁、時珍氏云去心竅惡血觀之,則本藥對於腦及心臟,有消炎止血作用可知矣。」

【發明】

元素曰:「黃連性寒,味苦,氣味俱厚。其用有六:瀉心臟火,一也。去中焦濕熱,二也。諸瘡必用,三也(求真按:「諸瘡不必用之」)。去風濕,四也(求真按:「此藥無去風濕之能」)。治赤眼暴發,五也。止中部見血,六也(求真按:「血管係有充血或炎證之因而出血者,不問中部與否,此藥均能治之」)。」

成無己曰:「苦入心,寒勝熱。黃連、大黃之苦寒,以導心下之虛熱(求真按:『黃連雖不無導心下之虛熱,但大黃則不然』)。」

震亨曰:「黃連,去中焦濕熱而瀉心火。…下痢,胃口熱噤口者,用黃連人參煎湯,終日呷之。如吐,再強飲。但得一呷下咽,便好。」

劉完素曰:「古方以黃連為治痢之最。…諸苦寒藥多泄,惟黃連性冷而燥,能降火去濕而止瀉痢,故治痢以之為君。」

杲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凡諸瘡,以黃連、當歸為君。…凡眼暴發赤腫,不可忍者,宜黃連、當歸(求真按:「諸瘡及眼疾,此二藥非特效,惟用此二藥之處頗多耳」)。宿食不消,心下痞滿者,須用黃連、枳實。」

《本草備要》曰:「黃連,大苦,大寒,入心瀉火(王海藏曰:「瀉心實宜瀉脾也」),鎮肝,涼血,燥濕,開鬱,除煩,解渴,益肝膽,厚腸胃,消心瘀,治腸澼、瀉痢(便血曰澼…,濕熱鬱而為痢,黃連為治痢之要藥)、痞滿(燥濕開鬱)、腹痛(清火)、心痛伏梁(心積)、目痛、眥傷、癰瘡、瘡疥、酒毒、胎毒,明目,定驚,除疳,殺蛔(蛔得甘則動,得苦則伏)。虛寒病者,禁用。」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