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乾薑湯(柴胡薑桂湯)之注釋: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中,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多,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傷寒論》)

【註】

據「已發汗而復下之」以觀,則此汗下為誤治明矣。故此誤治,為因本來體質薄弱,致成胸脅滿微結以下之變證。若體質不虛弱,假令雖經誤治,不致有此變證,當現小柴胡湯證也。而胸脅滿微結,為胸脅苦滿之輕微者,不外於左右腹直肌上端,與前胸壁裡面間,存有微小硬結物之謂,若不精細診之,則不易發覺。又小便不利,與小柴胡湯證異,而為心臟之衰弱。渴而不嘔者,由胃內有虛熱,非水毒上攻於口腔也(方中有瓜蔞根,無半夏、生薑也)。但頭汗出多者,水毒於頭部而使脫汗也(方中含桂枝甘草湯,所以能沉降上衝。含牡蠣,所以能收澀脫汗也)。

又往來寒熱為少陽病之佐證,是柴胡之主治處。心煩者,為病毒侵入頭腦,主以牡蠣為治者也。

柴胡薑桂湯,治瘧寒多有微熱,或但寒不熱。(《金匱要略》)

【註】

當瘧疾之往來寒熱時,發強劇惡寒而續發微弱的發熱,或但惡寒而不發熱者,以本方為主治之意也。而寒多有微熱者,為發方中之熱藥乾薑證強,而現冷藥之柴胡、黃芩、瓜蔞根證弱也。而但寒不熱者,由於乾薑證強度,而柴胡等證全被壓伏也。因是本方治惡寒作用頗有力,但治發熱作用則至微弱也。總之有高熱病者,宜禁忌之。雖然,若以此熱狀為目的而處方時,恐有片言斷獄之失,故用之者,不可不參照前條也。

柴胡桂薑湯方

柴胡9.5克,桂枝、乾薑、黃芩、牡蠣各3.5克,瓜蔞根5克,甘草2.5克。

煎法用法同前。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