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之腹證:

應用小柴胡湯之主目的為胸脅苦滿。使病者仰臥,醫以指頭自肋骨弓下沿前胸壁裡面向胸腔按撫壓上之際,觸知一種之抵抗物,並同時有壓痛,是即胸脅苦滿證也。故胸脅苦滿者,適當肝、脾、胰三臟之腫脹硬結處,即使此等臟器毫無異狀,亦時常得以觸診。若此抵抗物之處反多,是必有種種之關係。其主要者,恐由該部淋巴腺之腫脹硬結。蓋胸脅苦滿之主目的,即為腦或五官、咽喉、氣管、支氣管、肺、胸膜、心、胃、腸、肝、脾、胰、腎、子宮等各病證,而有抵抗物時,投以小柴胡湯則可隨之而治愈,此抵抗物亦漸次消失,此為幾多經驗之事實。由此觀之,其理除求於淋巴系統之外,無他辭可以說明之。是余所謂之胸脅苦滿之腹證,大概不外屬於前胸壁裡面部的淋巴腺腫脹硬結,所以仲景創立小柴胡湯者,為治此續發的淋巴腫脹硬結及原發的病證也。又此淋巴腺之腫脹硬結,非其應用之主目的,畢竟不過是續發的變狀。不惟容易得以觸知,且常因硬結而不變也。

先輩之論說:治驗

《古今醫統》曰:「張仲景著《傷寒論》,專以外傷為法,其中顧及脾胃元氣之秘訣,世醫鮮有知之者。觀其少陽證之小柴胡湯,用人參,則防邪氣入於三陰,或恐脾胃稍虛,邪氣乘入,必用人參、甘草,固脾胃以充中氣,是外傷未嘗非內因故也。可見仲景之立方,神化莫測,或者只以外傷是其所長,內傷是其所短,此誠瞽論也。」

求真按:「此說雖不盡完善,然對照徐靈胎云小柴胡湯之妙在人參,於立方本旨亦不無窺見一斑之助。」

小柴胡湯治瘰癧、乳癰、便毒、下疳及肝經之一切瘡瘍,發熱潮熱,或飲食少思。

求真按:「此等證,宜本方加石膏、桔梗或兼用黃解丸為多。」

柯氏曰:「小柴胡湯為脾家虛熱、四時瘧疾之聖藥。」

【註】脾家者,胃家之意。虛熱者,對於陽明實熱而言,則為純虛無熱可知。

《千金方》云:「黃龍湯(求真按:『即本方也』),治傷寒瘥後,更頭痛、壯熱、煩悶之方。」

《直指方》小柴胡湯主治曰:「治男女諸熱,出蘊隆(蘊隆者,鬱熱之意),又傷暑,發大熱,頭痛,自汗,咽疼,煩躁,腹中熱緩,諸藥無效者,最良。」

求真按:「此證宜加用石膏湯。」

治剛痙有熱。

求真按:「宜與仲景所論新產婦人有三病對照。」

咽乾,喉塞,亡血家,淋家,衄家,瘡家,動氣,並不可汗等,皆用此湯。

求真按:「可與太陽病篇『發汗劑之禁忌』及『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不可發汗條』,對照。」

《傷寒緒論》曰:「傷寒盜汗責在半表半裡,為膽有熱也,專用小柴胡湯。」

求真按:「肺結核多盜汗,為小柴胡或小柴胡加石膏湯證也,不可誤用黃耆劑。」

《名醫方考》小柴胡湯主治曰:「瘧發時,耳聾脅痛,寒熱往來,口苦喜嘔,脈弦者,名曰風瘧,此方主之。」

《濟陰綱目》曰:「小柴胡湯治婦人風邪,帶下五色。」

求真按:「此證為熱入血室之變態,故本方亦能治之。」

《易簡方》曰:「柴胡湯,小兒溫熱悉能治療。」

求真按:「小兒諸病,多以小柴胡湯為主治,宜注意之。」

《證治準繩》小柴胡湯主治曰:「痘瘡,發熱甚而嘔者,宜服之。」

求真按:「可見嘔而發熱者,不論何證,悉皆以本方主治之。」

《保赤全書》曰:「痘瘡靨後,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者,用小柴胡湯。」

《正體類要》曰:「小柴胡湯,治一切撲傷等證。因肝膽經火盛作痛,出血,自汗,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或潮熱身熱咳嗽發熱,脅下作痛,兩胠痞滿者。」

求真按:「由頭部打撲,發為外傷性神經證,與本方加石膏,得速效。」

《保命集》曰:「治產後日久而脈浮數者,宜使服三元湯(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又名柴胡四物湯)。」

求真按:「四物湯由當歸、川芎、芍藥、地黃四味成方,後世雖尊崇之,然若選用師之芎歸膠艾湯,或當歸芍藥散,更無此方之必要。則此證宜用小柴胡湯與當歸芍藥散之合方。」

產後日久,虛勞針灸各藥俱無效者,宜使服三分湯(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加白朮、茯苓、黃耆)。

求真按:「此證亦宜用前節之合方。」

《得效方》曰:「小柴胡湯,治嵐嶂溪源蒸毒之氣。自嶺以南,地毒苦炎,燥濕無常,人多患此狀。血乘上焦,病欲來者,使人迷困,甚則發躁而使狂妄,亦有使啞而不能言者,皆由敗毒瘀心,毒涎聚脾所致。此藥中加大黃、枳殼各五錢。」

求真按:「此說病原病理,雖未必合理,然示小柴胡湯治腦證則是矣。加大黃、枳殼(與枳實同),其證兼有大柴胡湯類似之證。」

《傷寒蘊要》小柴胡湯之近代名醫加減法曰:「若胸膈痞滿不寬,或胸中痛,或脅下痞滿,或脅下痛者,去人參加枳實、桔梗各二錢,名柴胡枳殼湯。」

求真按:「此證宜處以小柴胡湯枳實芍藥散之合方(小柴胡加枳實芍藥湯),而加桔梗者,殆因有咽痛,抑或黏痰,難以咯出,或有此證而胸痛,或有化膿機轉。不然者,則不可加之。若加桔梗,即為小柴胡湯、排膿散、排膿湯合方之意。依余之經驗,此二合方證,肺結核頗多。若有熱熾,口舌乾燥者,宜更加石膏。」

若胸中痞滿,按之痛者,去人參,加瓜蔞仁三錢,枳實、桔梗各二錢五分,黃連二錢,名柴胡陷胸湯。

求真按:「此證宜處以小柴胡湯、小陷胸湯、排膿散之合方,而肺結核多有此證。若有石膏者,宜更加之。」

若脈弦虛,發熱口乾,或大便不實,胃弱不食者,加白朮、茯苓、白芍藥各一錢五分,名參胡三白湯。

求真按:「此證宜用小柴胡加芍藥苓朮湯,然有時宜處以小柴胡加茯苓湯,或小柴胡加苓朮湯。」

若發熱煩渴,脈浮弦數,小便不利,大便泄利者,加四苓散而用之,名柴苓湯。

求真按:「此證宜用小柴胡湯與五苓散之合方。」

若內熱頗甚,錯語,心煩不眠者,加黃連、黃柏、山梔仁各一錢,名柴胡解毒湯。

求真按:「此證宜小柴胡湯與黃連解毒湯,或與第二黃連解毒湯合用。然味甚苦,頗難服飲,故余常以小柴胡湯兼用黃解丸,或第二黃解丸。」

《內臺方議》小柴胡湯條曰:「如發熱小便不利者,和以五苓散。嘔噁者,加橘紅。胸中痞結者,加枳實。」

求真按:「小柴胡加橘皮湯,不僅治噁心嘔吐有效,即呃逆及乾咳頻發諸病(百日咳、肺結核等),亦有奇效。若熱熾煩渴者,加石膏。祛痰困難者,更加桔梗,或隨腹證,宜合用排膿散。」

《本草權度》曰:「玉莖挺長者,亦濕熱也,加連於小柴胡湯。」

求真按:「此證可用本方兼黃解丸。」

《萬病回春》曰:「小柴胡加青皮、山梔,治胸脅脹痛,喘咳吐痰。」

求真按:「此證宜小柴胡加橘皮湯,兼用黃解丸。」

《醫方口訣集》小柴胡湯條(余常用之,有五口訣。)曰:「其一,傷寒半表半裡證,加減用之。其二,溫瘧初發,增減用之。(求真按:『本方雖說有治瘧之效,然無胸脅苦滿證,則不可妄用』)其三,下疳瘡及便毒、囊癰之類,凡在前陰之疾,皆用本方。(求真按:『本方非陰部疾患之特效藥,故雖有此部病證,然不呈胸脅苦滿者,則不可濫用』)其四,胸脅痛而寒熱往來,因怒而成病之類,凡屬肝膽者,皆以本方治之。(求真按:『有本方證病者,往往易怒,是以未必為此證之特徵,故不可僅據此而處劑』)其五,寡尼室女,寒熱往來,頭痛,胸脅牽引,口苦,經候失常者,似瘧非瘧,似傷寒而非傷寒,此熱入血室也。以此方為本藥,再隨證作佐使用之。古書中,勞瘵骨蒸者,多以本方加秦艽、鱉甲等藥主之。(求真按:『肺結核雖說以本方證為多,然無胸脅苦滿者,則不可妄用。加用秦艽、鱉甲者,後世家傳統的惡癖也,不可從之』)」余雖未試,然非無其理,故為口訣之五。

一女子病瘧,熱多寒少。一醫用藥而嘔,一醫用藥反泄。請余診治時,瘧利併作且嘔,脈之,但弦。投以本方加芍藥,未至五帖,諸證併瘳。

求真按:「此為瘧疾兼胃腸炎也,以小柴胡加芍藥湯而兼治之,有速效。」

一寡婦,不時寒熱,脈上魚際,此血盛證也。用本方加地黃治之而愈。

一婦人,身震顫,口妄言,諸藥不效,以為鬱怒所致。詢其故,蓋因素嫌其夫,含怒久久,以本方治之稍可,又用加味歸脾湯而愈。

求真按:「此證用本方,非也。加味歸脾湯,雖於酸棗仁湯加減而成。然僅後世醫家之捏造,蕪雜不足取。若由初病,處以小柴胡湯與酸棗仁湯之合方,更有一層捷效。」

一室女十四歲,天癸未至,身發赤斑而癢痛,左關脈弦數,此因肝火血熱也。以本方加生地、山梔、丹皮,治之而愈。

求真按:「此證宜用小柴胡湯桂枝茯苓丸之合方,兼用黃解丸。」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小柴胡湯,治胸脅苦滿,往來寒熱,心下痞硬而嘔者。」

《建殊錄》曰:「一人生五歲,啞而癇,癇則日一發或再發,虛尪羸憊,旦夕待斃,且苦悶之狀,日甚一日。父母之情,不忍坐視,願先生一診,雖死無悔。先生因是診之,心下痞,按之濡,乃作大黃黃連湯使飲之。約百日許,痞去而癇不復發。然胸脅煩脹,脅下支滿,啞尚如故。又作小柴胡湯及三黃丸,與之,時以大陷胸丸攻之。半年許,一日乳母抱兒倚門間眺,適有牽馬而過者,兒忽呼曰:『牟麻(馬也)。』父母喜甚,乃襁負俱來,以告先生。先生試拈糖果,以挑其呼。兒忽復呼曰:「牟麻(日本以甘美之味,總呼牟麻。馬亦曰牟麻,因其國音相通也)。」父母以為過其所望,踴躍不自勝。因服前方數月,言語卒如常見。」

求真按:「胸脅煩脹者,云胸廓之一部(尤其是下部),沿其左右經而隆起也。脅下支滿者,脅骨弓下有支障物膨滿之意,故脅下痞硬之輕度者,俱以柴胡劑為應用之目標也。」

一賈人,面色紫潤,掌中脫肉,四肢癢痛,眾醫以為癩疾,處方皆無效。先生診之,胸脅煩脹,心下痞硬,作小柴胡湯及梅肉丸而雜進之。數十日,掌肉復原,紫潤始退。

一男子十四歲,通身浮腫,心胸煩滿,小便不利,腳尤濡弱,眾醫無效。先生診之,胸脅煩脹,心下痞硬,作小柴胡湯使飲之。盡三服,小便快利,腫脹隨減。未滿十服,痊愈。

求真按:「此證若與以小柴胡加茯苓湯,或小柴胡加茯朮湯,則當更加捷效。」

凡患惡疾者,多由於傳繼,其身發時,有辱及祖先者。江洲一賈人患之,謁先生求診治。先生診視之,面色紫潤,身體遍爛,按其腹,兩脅拘急,心下痞硬。先用小柴胡湯和解胸腹,後作七寶丸使服之。半年許,諸證全退。

《方機》本方主治曰:「若上逆者,柴胡加桂枝湯主之,本方內加桂枝五分。若本方證嘔逆劇者,倍半夏。湯熟,加生薑汁一錢。」

求真按:「是本方合生薑半夏湯之意,故有效,然多處均隨小半夏湯之方意,方中加重半夏、生薑即可。」

火熱癇,宜服麥門冬加石湯,間有宜柴胡加石湯者。

求真按:「麥門冬加石湯、柴胡加石湯,為麥門冬加石膏湯、小柴胡加石膏湯之略稱也。」

《成績錄》曰:「一男子患瘧,他醫已與藥。一二發後,一日大汗出不休,因請先生。先生與小柴胡加石膏湯,乃復原。又男子患耳聾,脅下硬,時時短氣上衝,發則昏冒不能言,兩腳攣急,不能轉側,每月一二發。先生診之,投以小柴胡湯兼硫黃丸而愈。」

《險症百問》曰:「產後耳鳴或耳聾者,師曰:『宜苓桂朮甘湯、小柴胡湯,隨其證而投之,兼用應鐘散。』」

求真按:「前證可用上之二方,雖如南涯氏說,然此等之外,可處以柴胡薑桂湯、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者不少。又南涯氏主張兼用應鐘散,余以三黃丸或黃解丸為優。」

吉益南涯曰:「小柴胡加石膏湯,治耳前耳後腫者。」

原南陽曰:「又瘰癧亦為勞形,蓋合病者,同為死證也。此亦係瘀血之因,雖不與勞併病,亦有死者。馬刀瘡亦有名馬刀挾癭者,因其根盤似馬刀故。瘰癧之形狀,耳下及頸項處,累累歷歷凝結於皮膚之內。此凝結物與俗名痰核者同,無底淺根。此非因痰之故,皆由瘀血結於絡中,小柴胡加石膏湯有神驗。」

華岡青州曰:「柴胡加石,不僅治胸脅,頭目之病亦可用之。柴胡散血凝氣聚;石膏解伏凝,或云解散。概括言之,散腫之謂也。」

由以上三說觀之,則小柴胡加石膏湯者,為一種消炎解凝劑明矣。

《古方便覽》本方條曰:「表熱散後,氣痞不欲食者宜之。凡是小兒驚風,或夜不寐者宜之。疳證,下利發熱、脅腹滿,宜兼用紫圓。婦人產後,寒熱如狂者,有此方證。瘧疾宜隨其腹證用之。古今一概以小柴胡湯用為瘧疾之專方,然多不效者,皆因以寒熱為準據,而不知腹證故也。東洞先生以診腹為主教弟子,若不精於診腹者,則不能治疾病。」

求真按:「不特以本方治瘧疾如此,萬病俱宜以腹證為主目的,非然者,反有害而無效也。東洞翁之英名,至今不朽者,因首倡診腹法,且精其術之故也。」

水腫,有胸脅苦滿,小便不利者,宜兼用三黃丸或平水丸。

一男子年四十餘,初於手背發腫毒。愈後,一日忽然惡寒發熱,一身面目浮腫,小便不通。余診之,心下痞硬,胸脅煩脹,乃以此方及平水丸雜進,小便快利而愈。

求真按:「本方亦為一種利尿劑,不必兼用平水丸。」

一婦人發黃,心中煩亂,口燥,胸脅苦滿,不欲食。數日後,目盲無所見。余乃作此湯及芎黃散與之,目遂復明。一月餘,諸證痊愈。

求真按:「由余之經驗,黃疸證,宜用小柴胡湯,或小柴胡加石膏湯,兼用枳實梔子豉湯,或合用枳實梔子大黃豉湯處頗多。」

一男子吐血,數日不止,日益劇。余診其腹,胸脅煩脹而痛,乃作此方,二三劑而奏效。

求真按:「此證宜兼用三黃丸或黃解丸。」

一男子,年三十,患傷寒,四肢逆冷攣急而惡寒,其脈沉微,欲斃。諸醫投以參附劑無效。余診之,胸脅苦滿,乃與此方二三劑而應,其脈復續,使服二十餘劑,痊愈。

求真按:「不究病原,而遇心臟衰弱,即手足無措,妄用參附劑之後世家,恰如濫用樟腦製劑等強心藥之西醫家而希冀收得效果者,同一見解。小柴胡湯雖非心臟衰弱之特效藥,然能於其病原處發生作用,故不治心力而自能恢復。此余所以云古醫道中雖無強心劑之名,而有其實者也。」

一男子年五十餘,得一病常鬱鬱不樂,獨閉戶塞牖而居,聞雞犬之聲則惕然而驚,上衝目昏,寐臥不安,或遺瀝漏精,飲食無味。百治不效,綿延三年許。余診視之,胸脅苦滿,乃以柴胡加桂湯及三黃丸使飲之,時以紫丸攻之。三月,病痊愈。

求真按:「是本方治神經衰弱之佐證也。」

一女年十八,咳嗽吐痰,氣上衝而頭目昏眩,四肢倦怠,心志不寧,寒熱往來,飲食無味,日就羸瘦而不愈,約一年許。眾醫皆以為勞瘵。余診之胸脅煩脹,乃以小柴胡加桂湯及滾痰丸使服之。三月許,收全效。

求真按:「此證雖稱勞瘵,實似是而非也。若真為肺結核,則兼用滾痰丸,有害而無效也。」

《生生堂治驗》曰:「一婦人患傷寒,經水適來,譫語如見鬼狀,且渴欲飲水,禁而不與,病勢益甚。邀先生診之,脈浮滑,是熱入血室兼白虎湯證也。即與水不禁,而投以小柴胡湯。曰:『張氏所謂其人如狂,血自下,血下者愈。』病勢雖如此,猶當從經水而解也。五六日,果痊愈。」

求真按:「此證用小柴胡加石膏湯,為至當之方。中神氏不加之者,因其證比較的輕微,代之以冷水也。古人曰:『水,天然之白虎湯也(其主藥為石膏)。』以是可知其義矣。又氏察病勢雖如此,答以當從經水而解,果如其言。由是觀之,則腸傷寒之毒素,可由經血排除也明矣。是以余謂中藥方對傳染病之療法,以驅逐細菌性毒素為主的原因之一也。」

《方伎雜志》曰:「一女子年十六七,患咳嗽吐血,寒熱往來,經水不轉,柴瘦而心氣鬱鬱。其證如勞瘵初起,然脈急數無度,食不能進。告以難治,用柴陷湯兼瀉心湯。反盜汗出、動悸、口燥等證,轉服柴胡桂枝乾薑湯。三月許,諸證大宜,但吐血或止或出。至翌春,經行後不來,時已服藥四月矣,欲梳頭而髮脫如尼。至秋,病愈而大快,可謂幸矣,然畢竟由用心用藥故也。通計服藥十月許。」

求真按:「此證恐係肺結核。余於同證,亦用柴陷湯,即小柴胡湯小陷胸湯之合方,或用小柴胡湯、小陷胸湯、排膿散之合方,或加石膏、黃解丸,或兼用第二黃解丸,而痊愈者,屢矣。」

一男子年三十餘,患咳逆吐血,經數醫不愈。其證寒熱時作,咳逆不止,時時吐血,倚床高枕,不能仰臥安眠,舌唇燥白,脈浮數大無力,精力脫乏,胸部動甚。余以小柴胡湯、小陷胸湯合方加桔梗,晝夜使服六貼。十日許,血止,寒熱咳嗽大減。又一旬許,至近邊散步,再發寒熱,咳嗽,吐血頗多。此次復發,恐不能治愈,仍用前方與瀉心湯,交互服之,咳嗽漸減,熱亦漸退,血亦漸止。五旬許,痊愈。將養一月餘,出而就職。

求真按:「此病初起,即宜兼用瀉心湯。」

《麻疹一哈》曰:「有一婦人,年四十五,患麻疹。其證或發熱或不發熱,時或頭疼目眩,背強而疼煩,或如瘧狀而無汗,鬱悶不樂,飲食漸減。六七日,始進葛根湯,無效,乃按其腹狀,胸脅煩悶,脅下微痛,痼瘕如盤,應指而痛,大便秘結,小便短少。更進小柴胡湯及三黃丸,大便快利,汗出如流,疹子從汗而出。疹子收後,專治痼瘕,而後諸證痊愈,健履倍常。」

求真按:「小柴胡湯證之頸項強,誤認為項背強,處以葛根湯,所以無效。以是知二者分別,不可稍忽也。」

《餐英館治療雜話》小柴胡湯條曰:「此方應用極廣,不僅傷寒半表半裡證而已。凡萬病寒熱往來者,古人亦云價值千金。應用之目的,左脅下拘攣,或凝按則痛,往來寒熱者,無不效,所謂胸脅苦滿是也(求真按:『胸脅苦滿者,有左右平等者,有右側強度比左側強者,又不無反之者,但不限存於左側耳。又此方不必以其寒熱往來為主目的』)。瘧疾,寒熱各半者,與桂枝湯合用有效(求真按:『小柴胡合桂枝湯,即柴胡桂枝湯,此方治瘧疾,雖可不論,然不以寒熱相半者為目的,說詳下』)。風勞證,寒熱往來,或只發熱,咳嗽,自汗,或有盜汗等證者,加秦艽、鱉甲,誠妙。此出於《醫方口訣》,余亦每有經驗(求真按:『凡加味,必當隨證,不可漫然加秦艽、鱉甲也』)。婦人經行不順,發寒熱如瘧,或諸病因怒而發者,加香附子、青皮、木香、莪朮妙(求真按:『非因怒而發病,因有病而發怒也,此後世俗醫妄論,不足取。又此證宜小柴胡湯與桂枝茯苓丸合用,無須用此等加味也』)。徐春甫合四物湯,名柴物湯。余曾治驗一婦人,二十四,月事不順,小腹結塊,時痛時止,三四年不愈,形體頗瘦,飲食無味,以後即臍腹疼痛不已。一醫以大黃牡丹皮湯,或桂枝茯苓丸加大黃之類攻之,僅能下利,塊物與刺痛依然不愈。求治於余,亦無別法,唯思用下劑如桃核承氣湯,兼用螝蛤一味為丸,或用濟生通經丸等,但更不動,刺痛益甚。於是計窮,只以左脅之拘攣為目的,用柴物湯。約四五日,下如魚腸物,紅白相雜。於是余思柴物湯無下瘀血之理,或係前用之強烈攻裡劑未曾發生瀉下作用,因用此湯而起緩下乎?此非柴物之效也。後遇同病者,以為從前之柴物湯,一時偶然之效,故不敢用,仍用通經丸、抵當丸之類,頻攻血塊,但唯增刺痛,而不能瀉下,因用柴物加莪朮、蘇木、鬱金等,則下白物六七塊,調理數日全愈。此病人有凝物在左脅下,按之則痛,往來寒熱等證。後見同證者,前醫投以桃核承氣、硝石大圓等,仍自若。余用柴物湯,得速效。雖不知柴物下血塊之所以然,但已經驗數人,故覺必有下血塊之理,生等當更宜經驗之。」

求真按:「以上病證,不宜用柴物湯,當處以小柴胡湯、當歸芍藥散之合方。此合方之排除瘀血,由於當歸、川芎之作用,而他藥援助之。又上病者之胸脅苦滿,甚於左側者,是不獨小柴胡湯證然也。當歸芍藥散證之瘀血,亦由衝逆凝集於此部,故可以合用此二方者。乃不悟此而以為小柴胡湯之胸脅苦滿限於左側,此大誤也,不可從之。因云不僅當歸芍藥散證,即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氣湯證,亦屢因瘀血衝逆凝結於左肋骨弓下或心下也。故此時若當小柴胡湯或大柴胡湯證存在之胸脅苦滿,必右側甚於左側。」

許學士以小柴胡加生芐,用於熱入血室證,名小柴胡加芐湯。又見婦人耳鳴,手足麻痹疼痛證,皆由血滯,以小柴胡加桂枝湯再加大黃,有大效。大黃者,婦人之聖藥也,此見《古方節義》。

求真按:「此證宜小柴胡湯、桂枝茯苓丸加大黃之合用方。大黃者,非特婦人為聖藥,用之得當,則男子、婦人皆聖藥也。」

又小兒感於風邪,表證已去大半後,餘熱不清,大便不利、煩渴者,用小柴胡湯加大黃以代大柴胡湯,見《幼幼集》。

求真按:「不拘小兒大人,若表證未全去,不可加用大黃。又以煩渴及大便不利為大黃應用之目的,非也,何則?煩渴者,為石膏之主治,無關於大黃。大便不利,雖為大黃之主治,然此外小柴胡湯非不能治之。」

痢疾,熱氣強,裡急後重者,或傷食腹痛之類兼有外邪,表裡俱熱,痛不止者,宜用大柴胡湯。

求真按:「若無大柴胡湯之腹證,不可用。」

蛔蟲,身熱不退者,以小柴胡加黃柏、烏梅、苦楝皮、山梔子、乾薑、細辛,去大棗,有奇效。見《全生集》,名加味小柴胡湯,又載於《回春》。

求真按:「此證似宜小柴胡湯與鷓鴣菜湯互用,或小柴胡湯加鷓鴣菜、大黃,餘藥可暫置之。身熱不退者,加乾薑、細辛之熱藥,非也,不可從。」

夜靜晝熱者,熱在氣分,小柴胡湯加山梔、黃連、知母、地骨皮。晝夜俱熱者,熱在血分,小柴胡合四物湯。又伏暑發熱,汗出而渴,不語者,暑入心包絡也,小柴胡加茯苓等有別效。

求真按:「小柴胡湯加山梔子、黃連者,即同方加黃解丸,或兼用第二黃解丸之意。小柴胡湯合四物湯者,即同方與當歸芍藥散加地黃合方之意。小柴胡湯加茯苓者,即同方合小半夏加茯苓湯之意。是皆本於此等之合方,然預定是等之方劑,配當各種之病證,不無膠柱鼓瑟之謬見,為識者所不取也。宜詳審病者之脈、腹、外證而處以適方。而小柴胡湯四物湯之合方,即小柴胡湯與當歸芍藥散加地黃之合方,溫藥包含當歸、川芎、白朮等,故用於有微熱者,雖非不可,但熱氣熾盛者服之,不但無效,反而有害也。」

若手足心煩熱,並言及左脅者,則小柴胡無不治之。又邪氣在表裡,陰陽不分,其證寒熱往來,或渴而小便澀,或下利者,合五苓散名柴苓湯。凡肝膽二經之病,總以小柴胡湯為佳,但以左脅下之攣急緊縮為目的,則有百發百中之效。

求真按:「如所謂陰陽不分及肝膽二經等語,後世派之陳言也,不可取。又小柴胡湯不僅以左脅下為目的,已述於前矣。」

俄而耳鳴、頭目鬱冒者,多由鬱怒所致,合香蘇散則百發百中,見於《眾方規矩》。

求真按:「非因鬱怒而鬱冒,是由所伏之病毒,每因鬱怒而誘發,此證宜小柴胡湯合用半夏厚樸湯為佳。」

又曰:「灸後發熱煩悶,加黃連、山梔子。若不止,則加艾葉。」此亦經余屢試無誤。然灸後發熱之重證,非此方所能治,詳載經驗於後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條。

求真按:「小柴胡湯加黃連、山梔子,不若同方兼用黃解丸也。」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小柴胡湯條曰:「此方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嘔吐,或耳聾者為目的。凡有此等證,雖有胃實之候,亦可與柴胡。即老醫所說『脅下與手足心無汗者,雖有胃實證,亦可與柴胡』之意也。總之處此方者,以兩脅痞硬拘急為目的,即所謂胸脅苦滿是也。又胸腹痛而拘急,與小建中湯不愈,用此方。今人多積氣,感受風邪,熱閉於裡而不發者,則必心腹疼痛,此時積也。其施針藥無效者,與此方可速愈。」

求真按:「積氣,後世派之病名也,不足取。凡不問感冒與腹痛,若見胸脅苦滿證,則悉以本方主治之。」

小兒停食,兼有外邪,或如瘧狀者,以此方解之。又久久大便不通者,此方亦能通大便而解病,即上焦和,津液通之義也。後世名三禁湯者,蓋用於禁汗、吐、下故也。

求真按:「是師所謂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之略也。」

又此方加五味子、乾薑,用於風邪迫於胸脅,舌上有微白苔,引兩脅而咳嗽者,治驗見《本草衍義》之序例中。

求真按:「本方加大熱之乾薑與微溫酸澀之五味子,若係陰陽交錯之證,則尚佳,然吾人通常遇之陽性證,則頗不宜。余於此證,加重本方中之大棗,更加用大量之橘皮,有奇效。」

又加葛根、草果、天花粉,用於寒熱如瘧,咳嗽甚者,此東郭之經驗也。

求真按:「此證可以本方合用葛根湯。」

《溫知堂雜著》曰:「考古來治諸病方中,無不配以健胃藥者,如大小柴胡湯等,雖云解熱劑,不如稱健胃劑為妥當。」

求真按:「大小柴胡湯,既為解熱劑,又可作健胃劑。既為通便催進劑,又可作止瀉劑。既為鎮咳祛痰藥,又可作鎮嘔利尿藥。其他難以枚舉,此古方之所以微妙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