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陰病辨證論治:

﹝TREATMENT_OF_JUEYIN_DISEASE_BASED_ON_SYNDROME_DIFFERENTIATION﹞

厥陰病概論:

﹝JUEYIN_DISEASE_Introduction﹞

厥陰指足厥陰肝經、手厥陰心包經及其所絡屬的臟腑。

 足厥陰之脈起於足大趾,沿下肢內側中線上行,環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上行連目系,出額與督脈會於巔頂。

 手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出心包絡,下膈絡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脅上抵腋下,循上臂內則中線入肘中,下前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至中指出其端。

 足厥陰肝主藏血,主疏泄,與膽相表裏。既能調暢情志,調暢氣機,又參與脾胃的運化機能。

 手厥陰心包為心之外衛,代心用事。

 心包之火以三焦為通路下達於腎,使腎水溫暖以涵養肝臟。

 在生理情況下,肝膽達條,氣機和暢,納運有序,陰陽燮理,以促進臟腑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健康。

厥陰病是六經病證的最後階段。

 若病入厥陰,則肝失條達,氣機不利,易致陰陽失調,又因厥陰具有陰盡陽生,極而複返的特性,故厥陰病常以上熱下寒,寒熱錯雜為主。

 正如《諸病源候論》所說:「陰陽各趨其極,陽並於上則熱,陰並於下則寒。」

 本篇所論的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等上熱下寒證,反映了厥陰病寒熱錯雜的的證候特點,故作為厥陰病的提綱。

 然厥陰受邪,陰陽失調,若邪從寒化,則為厥陰寒證,邪從熱化,則為厥陰熱證。

 病至厥陰,正邪相爭,陰陽消長,陰盛可厥,陽盛易熱,陰陽互有爭勝,則表現為手足厥熱交替出現。

 此時可根據手足厥逆與發燒時間的長短,程度的輕重,來判斷陰陽消長,病勢進退及預後﹝Prognosis﹞。

 若由於「陰陽氣不相順接」而致四肢厥冷者,稱為厥證。厥陰篇還記述多種嘔吐、噦、下利等證,這類病證並非皆屬厥陰病,集中論述意在鑒別對比,以提高辨證論治能力。

厥陰病的形成,既可由本經自病,亦可由他經傳來。

 厥陰病的治療,因證而異,可採用「寒者溫之,熱者清之」或寒溫並用等方法。上熱下寒證,治宜清上溫下,烏梅丸為代表方劑;

 厥陰寒證,或溫經養血,或溫胃降逆,當歸四逆湯、吳茱萸湯為代表方劑;

 厥陰熱證,可用涼肝解毒之法,白頭翁湯為代表方劑。

 至於厥、嘔、噦、利諸證的治療,當遵循「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原則來進行。

厥陰病的預後﹝Prognosis﹞及轉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厥陰正複邪祛,可有向愈之機;

 厥陰陽複太過,可發生癰膿、便血或喉痹等熱證;

 若陽亡陰竭,則預後﹝Prognosis﹞不良。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