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之注釋: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本條諸說紛紜,余亦無定見,故列載下說以代注釋。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桂枝去芍藥湯、麻黃附子細辛湯二方之證相合者。」

又曰:「枳朮湯、桂薑棗草黃辛附湯之二方,《金匱要略》中所載,其因與證同而不可別。今審其方劑,桂薑棗草黃辛附湯為桂枝去芍藥湯及麻黃附子細辛湯之合方也,而桂枝去芍藥湯以頭痛、發熱、惡風、有汗等為主證,而腹中無結實者也。麻黃附子細辛湯證曰少陰病發熱云云。按所謂少陰病者,惡寒甚者也,故用附子,附子主惡寒也。依二湯之證推之,心下堅大而惡寒發熱上逆者,桂薑棗草黃辛附湯主之。朮主利水,是以心下堅大、小便不利者,枳朮湯主之。」

《方機》本方之主治曰:「惡寒,或身體不仁,或手足逆冷,而心下堅者,及有痰飲之變者,四肢惰痛,惡寒甚者。世俗所謂勞咳(脊骨之灸)骨蒸,惡熱惡寒,心中鬱鬱,(此處文字不明)心下痞堅者(南呂),無痞堅者(以解毒散及紫圓時時攻之)。」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氣分以下』十六字,此枳朮湯證,《醫宗金鑒》以為衍文是也。且『氣分』二字不似仲景之口氣,今據他例推之。上衝頭痛,發熱喘咳,身體疼痛,惡寒甚者主之。…老人秋冬之交,每有痰飲咳嗽、胸背脅腹攣痛而惡寒者,宜此方,兼用南呂丸。」

尚有其他諸說,因涉冗長,故略之。

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方

桂枝、生薑、大棗各7克,甘草、麻黃、細辛各5克,附子2.5克。

上細銼,以水二合五勺,煎成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當汗出如蟲行皮中,則愈。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比較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證與半夏麻黃丸證的異同。

ANS: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用於火劫致驚者。證屬於火劫發汗損傷心陽,臨床可見心悸,驚狂、臥起不安等症。

該方有通陽鎮驚安神之效。方中桂枝湯去芍藥之陰柔以助心陽;加龍骨、牡蠣以固攝鎮驚;心陽既虛則痰濁易阻,故用蜀漆滌痰止驚狂。

半夏麻黃丸則用治水飲致悸者。水飲內停,上淩於心,心陽被阻,故心下悸動,水飲犯肺,則見胸脘痞悶,咳唾清痰涎沫。以半夏麻黃丸蠲飲通陽,降逆定悸。

半夏蠲飲降逆;麻黃以宣發陽氣。因水飲不易速消,陽氣不能過發,故以丸劑緩圖。

【B】

李小姐,28歲,來診時主訴平素容易手腳冰冷,骨節酸痛,最近在心下部位常覺痞硬,觸之如覆杯狀,時時腹脹腸鳴,偶而還會遺尿。診之寸口脈遲濇,趺陽脈遲而微,治以下列何方最適宜:※※A、蒲灰散;※※B、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C、桂枝加黃耆湯;※※D、半夏瀉心湯。﹝高考﹞

【C】

服用哪個方劑後有「如蟲行皮中」的感覺:※※A、防已黃芪湯;※※B、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C、兩者均是;※※D、兩者均不是。

【D】

服用哪個方劑後有「其人如冒狀」的感覺:※※A、防已黃芪湯;※※B、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C、兩者均是;※※D、兩者均不是。

【D】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何藥物先煎:※※A、桂枝;※※B、龍骨、牡蠣;※※C、甘草;※※D、蜀漆;※※E、生薑、大棗。

【B】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證的病機為:※※A、心氣不足;※※B、心陽不足;※※C、心血不足;※※D、陰虛火旺;※※E、火邪擾心。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主之。

【E】

厥而皮水者,當用:※※A、四逆湯;※※B、附子湯;※※C、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D、木防已湯;※※E、以上都不是。

 

對《金匱》主治氣分病的兩首方劑如何區別運用? ANS:主治氣分病「心下堅,大如盤」的兩首方劑是: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和枳術湯。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主治由於陽虛陰凝,水飲不消而積留於心下的氣分病。症見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及兼有手足逆冷,腹滿腸鳴,惡寒身冷,骨節疼痛,或痹不仁等。故以桂枝去芍藥加麻辛附子湯溫陽散寒,行氣利水。枳術湯則主治因脾虛氣滯,失於轉輸,水飲結於心下的氣分病。臨床可見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及脘腹痞滿而脹等症。病在中焦,故用枳術湯行氣散結,健脾化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