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陰兼表證-麻黃附子甘草湯證:

﹝Syndrome_suitable_for_Ephedrae,Aconiti_and_Glycyrrhizae_Decoction﹞

【原文】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①,故微發汗也。﹝302﹞

麻黃附子甘草湯方:

麻黃﹝二兩﹞、去節﹞、甘草﹝二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詞語解釋】

 ①、無證:《玉函》卷四,《注解傷寒論》卷六均作無裏證,指無吐利等裏虛寒證。

【原文析義】

本條為少陰兼表證情輕緩的證治。

 本條證候當與301條證合參,「二三日無裏證」是本證的著眼點。

 因少陰寒化陽虛為本,病亦有自表起者,但少陰表證發燒多輕淺,病程多較短,邪迅即傳裏,出現典型的少陰裏虛寒證。

 病至二三日,未出現厥、利、吐等虛寒證,說明本證一是感邪程度輕,二是陽虛程度不甚,「微發汗」提示此證二三日後表證比始得之的發燒衰減,發燒只是「身微熱」而已。病未進,也就「無裏證」了。

「無裏證」不僅是本證的辨證要點,同樣也是301條證的辨證要點,如兩證已出現典型的裏虛寒證時,當先回陽救逆為要,而非溫經發汗所宜。

麻黃附子甘草湯證也是少陰兼表證,只是證較麻黃細辛附子湯證為輕,故用溫經微發汗法。

麻黃附子甘草湯即麻黃細辛附子湯減去細辛,加炙甘草而成,較301條證,此證表邪更輕,裏虛程度不甚,故不用細辛外通內助,而加炙甘草之甘緩以達微汗之目的。

【辨證提要】

【辨證要點】:①二三日,未出現厥、利、吐等虛寒證;②表證較301條證輕。

【病機﹝pathogenesis﹞】:少陰裏虛兼表。

【治法﹝Therapeutic_Methods﹞】:溫經微汗。方用麻黃附子甘草湯。

【湯證辨析】:本湯證與麻黃細辛附子湯證,病機相同,治法亦同。但本證症輕,故用藥也緩。

【醫案選釋】

案1:少陰表證

唐春舟令盛夏畏冷,以麻黃﹝0.9克﹞、附子﹝0.9克﹞、甘草﹝0.3克﹞、強服之,一服解一裘,兩服而重裘皆馳矣!﹝熊瘳笙.傷寒名案選新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案2:陽虛水腫

一女性患者,全身浮腫已4月餘,腰以下腫尤甚,按之凹陷不起。腰痛酸重,溲少,便閉,四肢厥冷,面色灰黯。舌質胖色淡,苔白,脈沉細尺弱。治宜溫陽利水,遵仲景法。麻黃﹝4.5克﹞、附子﹝9克﹞、甘草﹝5克﹞、黑豆﹝30克﹞、車前子﹝12克﹞。服8劑後浮腫盡消,腰冷已除,食納轉正。與金匱腎氣丸緩圖善後。﹝曹朗庭.陰水.浙江中醫藥,1979,﹝5﹞:162﹞

【辨治思路】:

案1:

 患者盛夏衣重裘,非腎陽虛而兼外感者,其畏寒冷決不如是之甚也。其病機為少陰兼表,症尚輕,故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而癒。

案2:

 雖為陽虛水腫,但治以表裏分消法,體現了治陽虛水腫亦可加用溫陽發汗法,使水從表散,再配以補腎利水溫陽藥,共奏溫陽驅水消腫之效,服用8劑而浮腫盡消。

【現代研究﹝Modern_Research﹞】

本方可溫經回陽兼以解表,據臨床報導,本方可治慢性腎盂腎炎急性發作;合桂枝甘草湯可治冠心病﹝Coronary_Artery_Disease,CHD﹞、低血壓﹝Hypotension﹞;加入黃芪、人參可治冠心病﹝Coronary_Artery_Disease,CHD﹞合併心律失常﹝arrhythmia﹞等表現為陽虛者。《經方實驗錄》載此方可治屬少陰陽虛的嗜寐證。

現代藥理研究參見麻黃細辛附子湯證。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