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甘棗湯之腹證:

本方但以苓桂朮甘湯去朮加大棗而已,故其主治亦與之大相類似。

 但本方獨存茯苓,而不佐以白朮,則於利尿作用相差甚遠。

 然有大棗,則治攣急作用過之,此本方之所以治奔豚也。

 於腹證上前方為右腹直肌之攣急微弱,而本方有明顯「按之則痛」之證。

 但與芍藥之攣急浮於腹表而強硬者又異,此則沉於腹底,有軟弱觸覺而攣引也。

 故東洞翁下本方定義曰:「治臍下悸而攣急上衝者。」

【先輩之論說治驗】:

《生生堂治驗》曰:「一男子年三十,奔豚日發一次或二次,甚則牙關緊急,人事不省,百治不效。先生診之,臍下悸,按之痛,使服苓桂甘棗加大黃湯,兼用反胃丸二十丸,每日一次,旬餘愈。」

求真按:「余亦曾以黃解丸兼用本方治此證。」

《證治摘要》曰:「苓桂甘棗湯,臍下悸者,欲作奔豚﹝按腹痛衝胸者,有屢用屢驗之效﹞。」

求真按:「余亦曾用本方以治此證。」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主臍下之動悸,大棗能治臍下之動者也。…此方原治奔豚之屬於水氣者為主,然運用之而治澼飲亦有特效。」

求真按:「澼飲者,胃內停水之宿患也。」

《橘窗書影》曰:「一婦人年三十餘,少腹有塊,時時衝逆於心下,顏色青慘,身體微腫,前陰漏下污水,雖經醫治療,藥汁入口則吐。餘診曰:『病非難治,藥力不達也,誓服藥,必可治。』病者大悅,因與苓桂甘棗湯加紅花,始得胃納。乃連服數月,上衝止,腫氣去,兼用龍硫丸,污水減,塊大安。」

一女子年二十餘,臍下有動悸,任脈道拘急,時時衝逆於心下,發則角弓反張,人事不省,四肢厥冷,呼吸如絕,數醫療而不驗。餘診曰:「奔豚也。」與苓桂甘棗湯,使服數旬,病減十之七八,但腹中尚拘急,或手足牽掣拘攣,因兼用當歸建中湯,數月痊癒。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