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病兼變證:

﹝Associated_and_deteriorated_syndromes_of_taiyin_disease﹞

【學習要求】

掌握太陰腹痛﹝celialgia﹞證、太陰發黃證;熟悉太陰兼表證。

 太陰病兼變證-太陰兼表證:

﹝Taiyin_disease_associated_with_superficies-syndrome﹞

【原文】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276﹞

【原文析義】

本條論太陰兼表的證治。

 原文舉脈略症,冠乙太陰病,脈當緩弱,今脈緩弱而反浮,說明裏虛不甚,且病機向外。

 除脈浮外,可伴頭痛、惡寒、四肢疼痛等證,故以桂枝湯治之,既可調脾胃,又可和營衛,從而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本證為素有脾陽不足,複感風寒之邪而患病,故不可用麻黃湯單純發汗。

 然對此太陰兼表之表裏同病,若裏證較重者,應以四逆輩先溫其裏,後解其表,或用桂枝人參湯,溫裏為主,兼以解表。

【辨證提要】

【辨證要點】:本證以太陽中風證為主,伴有輕度太陰病證候,辨證要點是脈浮,惡寒,頭痛,下利等。

【病機﹝pathogenesis﹞】:素體脾陽不足伴風邪襲表,營衛不和。

【治法﹝Therapeutic_Methods﹞】:調和營衛,溫陽和裏。方用桂枝湯。

【疑難點擊】

關於本證為何證?病機如何?歷代注家爭議較大。

 主要有兩點:

 一者認為是太陰病兼太陽表證,如汪苓友、程郊倩、《醫宗金鑒》以及各版教材均持此觀點,認為此證或者是素體脾胃不足又患了太陽表證,或者是太陽表邪不解,內傳太陰,傷及脾陽,但裏虛寒不甚,以表證為主,故治以桂枝湯。

 二者認為是太陰本身的表證:﹝經證﹞,如方有執、高學山、程知等。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