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濕發黃證:

﹝Jaundice_due_to_cold-wetness_evil﹞

【原文】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穀癉①。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195﹞

【詞語解釋】

 ①、穀癉:癉通疸。黃疸﹝green_jaundice﹞病之一種。詳《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

【原文析義】

本條論陽明病欲作穀癉證。陽明病見脈遲,多為不發燒或發燒輕微,脈遲而有力提示實證,病邪結于裏,遲而無力多為虛證,中陽不足或夾有寒濕病邪。本證欲作谷疸,穀疸有濕熱、寒濕之分,濕熱多為實證,寒濕大多夾虛,本證用攻下逐邪法,腹滿不癒,可見當屬寒濕為患的虛寒證。寒濕中阻,胃陽不足,熟腐無權,故進食不能過飽,過飽則水穀不化,濕鬱食滯。清陽不升則頭眩;濁陰不降則腹滿;郁滯三焦,氣化失司則小便難。寒濕內蘊,肝膽失疏,將成穀疸,即發黃。寒濕發黃治當溫中散寒利濕,可選用茵陳五苓散,若中陽虛較甚,可用茵陳理中湯,以溫中健脾,利濕退黃。

【辨證提要】

【辨證要點】:身黃﹝目黃、身黃﹞,黃色晦暗,無汗,小便不利色黃,腹滿時減,脈遲或遲弱。

【病機﹝pathogenesis﹞】:寒濕內蘊,中陽不足,肝膽失疏。

【治法﹝Therapeutic_Methods﹞】:溫中散寒利濕。方用茵陳五苓散,或茵陳理中湯。

【湯證辨析】:寒濕發黃證與濕熱發黃證:﹝Jaundice_due_to_wetness-heat_evil﹞均有目黃、身黃、小便黃,但前者黃色晦暗,後者黃色鮮明。前者可伴有脾虛寒證,如腹滿時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膩,脈弱等;後者多伴有熱實證,如發燒,口渴,腹滿,便秘,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等。兩者均以濕邪內蘊為病機關鍵,故利濕祛邪是為首要。然寒濕發黃必輔以溫中散寒,則邪方能盡去;濕熱發黃當輔以清熱瀉實,則邪氣難留。兩者在治療中均可兼以疏肝利膽以提高療效。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