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大陷胸丸證:

﹝Syndrome_suitable_for_Pill_for_Severe_phlegm-heat_Syndrome_in_chest﹞

【原文】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①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131下﹞

大陷胸丸方:

大黃﹝半斤﹞、葶藶子﹝半升,熬﹞、芒消﹝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擣篩二味,內杏仁、芒消,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擣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禁如藥法。

【詞語解釋】①柔痓﹝音至﹞:痓當為痙,證候名。痙病的主要表現為頸項強直,甚至角弓反張。其中汗出者名柔痙,無汗者名剛痙。

【原文析義】本條討論了熱實結胸邪結部位偏上的證治。條文中首先指出病為結胸,說明證候表現有心下硬滿疼痛等結胸主症,其病機也不外水熱互結,邪氣壅滯。

然此證與大陷胸湯證不同的是,病人除熱實結胸的基本症狀外,出現了「頸項強,如柔痙狀」,即指患者頸項部拘急不舒,俯仰不能自如,同時伴有發燒汗出,有如柔痙病的症狀。

究其原因是水熱互結而病位偏上所致。由於邪結部位偏上,使頸項部經氣運行受阻,津液凝聚不布,經脈失去濡潤而轉動不利。

強調如柔痙狀者,一方面是指水熱互結,熱迫津液外出,而有身熱,汗出不惡寒的症狀;另一方面強調,如柔痙狀而非柔痙,其頸項強直並非外感風寒所致,而是內在水熱之邪所迫使然。根據其水熱結於上部的病機特點,其身熱汗出,應當是身熱不揚,無大熱,汗出不透或頭部汗出為主,並且胸滿較甚,伴有短氣,倚息不得臥等邪熱壅滯於胸,肺氣不利的病證。

既然是有形之水熱相結,治療應當攻下邪實,但是病位偏上,故治用大陷胸丸峻藥緩圖,以達到驅逐在上之水邪的目的。

本方瀉熱逐水,理氣開結,胸中氣機通利,津液布達正常,經脈得到濡潤,則心下硬痛,頸項拘急等症均可解除,所以條文中說「下之則和」。大陷胸丸證屬水熱互結於胸膈,邪結部位偏上,故治療宜攻下水熱,峻藥緩圖,制以丸劑。

大陷胸丸其藥物組成是在大陷胸湯的基礎上,加入葶藶子、杏仁、白蜜。

方中大黃、芒硝瀉熱破結,甘遂攻逐水飲,治與大陷胸湯同;針對邪結偏上,胸肺之氣不利,則取葶藶子、杏仁瀉肺行水,通利肺氣;本方藥物作用雖猛,但取白蜜之甘緩,又小制其劑,使其攻逐之力緩緩而行,既可針對在上的病邪,又不致於過猛傷正,是峻藥緩用,以攻為和。

本方之煎服法為:將大黃、葶藶子、芒硝、杏仁四味藥物研末,製成丸藥如彈丸大;取甘遂末、白蜜並以水煮丸藥一枚;將煮取藥汁連渣一併服下。每日一劑。因本方力緩,服藥後並不速下,故方後云:「一宿乃下」;若末達瀉下效果,可再服一劑,直至見效。

【辨證提要】

【辨證要點】:大陷胸丸證是水熱互結於胸膈所致,具有病位偏上的特點。辨證要點是胸膈心下硬滿疼痛,身熱,頭汗出,頸項強,短氣,脈沉緊。

【病機﹝pathogenesis﹞】:水熱互結,病位偏上。

【治法﹝Therapeutic_Methods﹞】:瀉熱逐水,破結緩下。方用大陷胸丸。

【湯證辨析】:大陷胸湯與大陷胸丸均有瀉熱逐水的作用,均治療大結胸證。大陷胸湯劑量大而瀉下力峻猛,見效迅速,故方後有「得快利,止後服」的注說。大陷胸丸相對劑量小而瀉下作用較緩,故稱「一宿乃下」。二方證除大陷胸丸證病位偏上,大陷胸湯證病位居中之不同外,大陷胸丸還適用于水熱互結而患者身體較弱,不宜峻下者。

【現代研究﹝Modern_Research﹞】根據大陷胸丸逐水破結,峻藥緩攻的特點,現代多用此方治療小兒喘息型支氣管炎﹝Bronchitis﹞、絞窄性膈疝、流行性出血熱、各類急腹症等疾病,以胸痛﹝chest_pain﹞、短氣、汗出、項部拘緊不柔和等症狀為辨證要點。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陷胸丸有很強的胃腸動力等效應,並能抗菌、消炎、破壞內毒素,保護心、肝、腎等重要臟器。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