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解利後法:

 汗下已通仍不解,皆因不徹已傳經,內熱煩渴甘露飲,甚用白虎解毒清,

 有表熱煩柴葛解,表實大熱三黃寧,裏熱尿赤涼天水,胃實不便大柴承。

【注】:

 服雙解散,汗下已通而仍不解者,皆因汗之徹,或已傳經治之不及也。

 若表已解而裏有微熱煩渴者,用桂苓甘露飲,以和太陽之裏。

 若內熱太甚,大熱、大煩、大渴者,用白虎湯合黃連解毒湯,以清陽明之裏。

 若表未解又傳陽明,身熱而煩,用柴葛解肌湯,以解兩陽之邪。

 若表實無汗,大熱而煩,用三黃石膏湯以清表裏之熱。若裏有熱,尿赤而澀者,用涼膈散合天水散以清利之。若胃實潮熱不大便有微表者,用大柴胡湯下之。

 無表者三承氣湯下之。

 桂苓甘露飲、白虎湯、大柴胡湯、三承氣湯,已詳傷寒要訣。

 六一散、涼膈散,詳在《雜病要訣》。

 防風通聖散:

 防風通聖治風熱,郁在三焦表裏中,氣血不宣經絡壅,梔翹芩薄草歸芎,

 硝黃芍術膏滑石,麻黃桔梗共防荊,利減硝黃嘔薑半,自汗麻去桂枝增。

【注】:

 此方治一切風火之邪,郁于三焦表裏經絡,氣血不得宣通。

 初感發熱頭痛,膚疹傳經,斑黃抽搐,煩渴不眠,便秘尿澀,皆可服之,功效甚奇,用之自知其妙也。

 柴葛解肌湯:

 四時合病在三陽,柴葛解肌柴葛羌,白芷桔芩膏芍草,利減石膏嘔半薑。

【注】:

 此方陶華所制,以代葛根湯。

 凡四時太陽陽明少陽合病輕證,均宜以此湯增減治之,增減者:謂如無太陽證者,減羌活,無少陽證者,減柴胡也。

 即柴胡、葛根、羌活、白芷、桔梗、赤芍、石膏、黃芩、甘草也。

 下利減石膏,以避裏虛也。嘔加半夏、生薑,以降裏逆也。

 黃連解毒湯、梔子金花湯、三黃石膏湯:

 陽毒熱極疹斑嘔,煩渴呻吟譫語狂,下後便軟熱不已,連芩梔柏解毒湯,

 裏實便硬當攻下,梔子金花加大黃,表實膏麻蔥豆豉,下利除膏入葛良。

【注】:

 陽毒熱極等證,或下後便軟,壯熱不已,宜黃連解毒湯:即黃連、黃芩、黃柏、梔子也。

 若裏實便硬當攻下者,宜加大黃、名梔子金花湯。

 若表實無汗,當發汗者,宜加石膏、麻黃、淡豆豉。

 蔥白,名三黃石膏湯。

 下利者,減石膏加葛根,避裏不實也。

 消毒犀角飲:

 消毒犀角表疹斑,毒壅咽喉腫痛難,犀角牛蒡荊防草,熱盛加薄翹芩連。

【注】:

 消毒犀角飲:即消毒飲之防風、荊芥、牛蒡子、甘草、加犀角也。熱盛加連翹、薄荷、黃芩、黃連也。

 消斑青黛飲:

 消斑青黛消斑毒,參虎柴犀梔地元,黃連熱實減參去,苦酒加入大黃煎。

【注】:

 消斑青黛飲,即青黛、參虎,謂人參白虎湯。

 即人參、石膏、知母、甘草,柴胡、犀角、山梔、生地、元參、黃連,用苦酒與水煎也。

 熱甚便實者,減去人參加大黃可也。

 普濟消毒飲:

 普濟大頭天行病,無裏邪熱客高巔,芩連薄翹柴升桔,蠶草陳勃蒡藍元。

【注】:

 普濟消毒飲,治天行傳染,大頭瘟疫,無裏可下者,是其邪熱客于高巔。

 即黃芩、黃連、薄荷、連翹、柴胡、升麻、桔梗、僵蠶、甘草、陳皮、馬勃、牛蒡子、板藍根、元參也。

 連翹敗毒散:

 連翹敗毒散發頤,高腫焮紅痛可除,花粉連翹柴胡蒡,荊防升草桔羌獨,

 紅花蘇木芎歸尾,腫面還加芷漏蘆,腫堅皂刺穿山甲,便燥應添大黃疏。

【注】:

 連翹敗毒散,治時毒發頤,高腫焮紅疼痛之陽證也。

 即連翹、天花粉、柴胡、牛蒡子、荊芥、防風、升麻,甘草、桔梗、羌活、獨活、紅花、蘇木、川芎、歸尾。

 兩頤連面皆腫,加白芷漏蘆。

 腫堅不消,加皂刺、穿山甲。

 大便燥結,加酒炒大黃。

 都氣湯、橘皮竹茹湯:

 呃逆腎虛都氣湯,六味肉桂五味方,橘皮竹茹虛熱主,橘竹參草棗生薑。

【注】:

 都氣湯:即六味地黃湯加肉桂、五味子也。

 橘皮竹茹湯:即橘紅、竹茹、人參、甘草、大棗、生薑也。

 葳蕤湯:

 風溫浮盛葳蕤湯,羌麻葛芷青木香,芎草石膏葳蕤杏,裏實熱甚入硝黃。

【注】:

 風溫初起,六脈浮盛,表實壯熱汗少者,宜葳蕤湯,以發表風邪也。

 即羌活、麻黃、葛根、白芷、青木香,川芎、甘草、石膏、葳蕤、杏仁也。

 裏實熱甚多汗者,加芒硝、大黃、以攻裏熱也。

 桂枝白虎湯:

 風溫虛熱汗出多,難任葳蕤可奈何,須是鼾睡而燥渴,方宜桂枝虎參合。

【注】:

 風溫初起脈浮有力,汗少壯熱,宜與葳蕤湯。

 若脈虛身熱汗多,難用葳蕤湯者,合與桂枝白虎加人參湯。

 如不鼾睡,口中和而不燥不渴,身熱汗多脈浮盛者,乃亡陽之證,非風溫也,即桂枝白虎加人參湯亦不可用也。

 瀉心導赤各半湯:

 越經無證如醉熱,脈和導赤各半湯,芩連梔子神參麥,知滑犀草棗燈薑。

【注】:

 越經,病名也。

 無證:謂無表裏證也。無表裏證,脈和而身熱不解,形如醉人者,是越經證也。

 宜瀉心導赤各半湯治之,即黃連、黃芩、梔子、茯神、人參、麥冬、知母、滑石、犀角、甘草、燈心、生薑、大棗也。

 大羌活湯:

 兩感傷寒病二經,大羌活湯草川芎,二防二術二活細,生地芩連知母同。

【注】:

 兩感,傷寒病名也。二

 經:謂一曰太陽少陰,二曰陽明太陰,三曰少陽厥陰同病也。

 張潔古制大羌活湯治之,即甘草、川芎、防風、防己、蒼術、白術、羌活、獨活、細辛、生地、黃芩、黃連、知母也。詳在《傷寒要訣》。

 還陽散、退陰散、黑奴丸:

 陰毒還陽硫黃末,退陰炮烏乾薑均。陽毒黑奴小麥疸,芩麻硝黃釜灶塵。

【注】:

 還陽散,即石硫黃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

 良久寒熱汗不出,再服之,汗出愈。

 退陰散,即炮變色川烏,微炒乾薑,等分為末,每服一錢,鹽湯滾數沸服,四肢不溫,連服三次即溫,熱服若吐,冷服亦可。

 黑奴丸,即小麥成黑疽者,名曰小麥奴,黃芩、麻黃、芒硝、大黃、釜底煤灶突煙梁上塵也。

 為末,蜜丸,重四錢,新汲水下。

 服後若渴欲飲冷水者,令恣意飲之,須臾自當寒振汗出,腹響微利而解也。

 若不渴者,恐是陰極似陽,服之反為害耳。

 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即沖和,四時不正氣為。潔古制此代麻桂,羌防蒼細芷芎合,

 生地草芩喘加杏,無汗加麻有桂多,胸滿去地加枳桔,煩渴知膏熱自瘥。

【注】:

 此湯即沖和湯。

 張潔古制此以代麻黃桂枝二湯。

 即羌活、防風、蒼術、細辛、白芷、川芎、生地、甘草、黃芩也。

 喘加杏仁,無汗加麻黃,有汗加桂枝。

 胸膈滿悶,去生地加枳殼、桔梗,快膈氣也。

 煩渴引飲加知母、石膏,熱自瘥也。

 十神湯:

 十神外感寒氣病,功在溫經利氣殊,升葛芎麻甘草芍,薑蔥香附芷陳蘇。

【注】:

 此湯即升麻、葛根、川芎、麻黃、甘草、芍藥、香附、白芷、陳皮、蘇葉、生薑、蔥白也,能外發寒邪,內舒鬱氣,故曰寒氣病。

 較之他劑,有溫經利氣之功殊也。

 人參敗毒散、荊防敗毒散、倉廩散:

 人參敗毒虛感冒,發散時毒疹痢良,參苓積桔芎草共,柴前薄荷與獨羌,

 時毒減參加翹蒡,血風時疹入荊防,表熱噤痢加倉米,溫熱芩連實硝黃。

【注】:

 人參敗毒散:治氣虛感冒時氣之病。

 即枳殼、桔梗、川芎、茯苓、人參,甘草、柴胡、前胡、薄荷,獨活、羌活也。

 時毒:謂受四時不正之氣,或腫兩腮兩頤,或咽喉腫痛,根據本方減人參加牛蒡、連翹治之。

 時疹:謂初病即有之疹。

 血風:謂遍身瘙癢之疹。

 俱根據本方減人參,加荊芥、防風治之,名荊防敗毒散。

 表熱無汗,噤口痢疾,根據本方加倉米治之,名倉廩散。

 溫病、熱病熱甚,俱加黃連、黃芩。

 胃實便硬,俱加芒硝、大黃也。

 五積散:

 內傷生冷外感寒,五積平胃半苓攢,麻桂積桔歸芎芍,薑芷加附逐陰寒,

 腹痛嘔逆吳萸入,有汗除麻桂枝添,虛加參術除積桔,婦人經痛艾醋煎。

【注】:

 五積散:即芩術、陳皮、厚樸、甘草、半夏、茯苓、麻黃、官桂、枳殼、桔梗、當歸、川芎、白芍、乾薑、白芷也。

 表重用桂枝,裏重用官桂。

 陰寒肢冷加附子。

 腹痛嘔逆加吳茱萸。

 有汗除去麻黃加桂枝。

 氣虛加人參、白術,除去枳桔。

 婦人經痛加艾葉,醋煎服之。

 升麻葛根湯:

 升葛芍草表陽明,下利斑疹兩收功,麻黃太陽無汗入,柴芩同病少陽經。

【注】:

 升麻、葛根、白芍、甘草,即升麻葛根湯也。

 陽明表邪不解,或數下利,及斑疹不透者,均宜主之,若兼太陽無汗之表證,入麻黃。

 若兼少陽口苦耳聾,寒熱往來,半表裏之證,加柴胡、黃芩也。

 二聖救苦丹:

 初起時疫溫熱病,救苦汗吐下俱全,熱實百發而百中,大黃皂角水為丸。

【注】:

 此丹即大黃﹝四兩﹞、皂角﹝二兩﹞為末,水為丸也。每服三錢,無根水下。

 弱者、老者、幼者、量減服之。

 此藥施治于初起時疫,傳染傷寒,溫病熱病,熱盛形氣俱實者,百發百中。

 服後或汗、或吐、或下,三法俱全,其病立解。

 溫膽湯:

 傷寒病後液津乾,虛煩嘔渴不成眠,乃是竹葉石膏證,膽經飲熱此方先,

 口苦嘔涎煩驚悸,半苓橘草枳竹煎,氣虛加參渴去半,再加麥粉熱芩連。

【注】:

 傷寒病後燥渴虛煩,乃竹葉石膏湯證,非溫膽湯證,詳在傷寒要訣。

 若少陽膽經飲熱,則口苦、嘔煩、驚悸,是溫膽湯證也。

 即半夏、茯芩、橘皮、甘草、枳實、竹茹也。

 形氣俱虛,或因汗、吐、下後及氣虛者,均加人參。

 渴去半夏加麥冬、花粉,以生津也。

 有熱加黃芩、黃連,以清熱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